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章末检测提高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界线南北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秦岭淮河以北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 . 秦岭淮河以南的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的油料作物是油菜
C . 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 . 秦岭淮河以南的典型植被的热带雨林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地理差异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线以南以水田为主,作物一年一熟或两熟
B . 该线以北河流冬季结冰,影响了繁忙的水运
C . 该线以北园林小巧玲珑,有著名的水乡
D . 该线以南屋顶坡度大,要注意防寒保暖
3、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大致是( ) (1)
A . 东西
B . 南北
C . 东北—西南
D . 西北—东南
(2)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秦岭—淮河线没有穿过的是( ) (2)
A . 甘肃
B . 江苏
C . 安徽
D . 山东
(3)读图判断,秦岭—淮河线大致是哪两大地区的分界线( ) (3)
A .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
B .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C . 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D .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4、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 . 800毫米年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C . 干旱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
D . 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5、图中甲乙丙丁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甲区域与乙区域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和太行山
B . 甲区域与丙区域的分界线是昆仑山和祁连山
C . 丙区域与丁区域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D . 丁区域是与乙区域的分界线是巫山和雪峰山
6、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
①一月0℃等温线2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 . ①②③
B . ②④⑥
C . ①③⑥
D . ①④⑤
7、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传统民居——南平北尖
B . 人口和城市——东密西疏
C . 农业类型——东耕西牧
D . 传统交通工具——南船北马
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与秦岭—淮河一线不相吻合的是( )
①一月0℃等温线②降水量400mm等降水量线
③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④季风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1)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2)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①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②以种植小麦为主
B . 雨热同期是①②共同的气候特征
C . 遂宁位于①区域而广东位于②区域
D . 传统的交通地理①以船为主②以马为主
9、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 )
A .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 . 黑河﹣腾冲
C .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D . 秦岭﹣淮河
10、读下图,关于甲、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甲区域的糖料作物主要是甘蔗
B . 乙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C . 甲区域土壤被称为“红土地”
D . 乙区域有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二、判断题(共5小题)
1、我国农业具有东牧西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A . 正确
B . 错误
2、秦岭—淮河一线北侧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南侧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A . 正确
B . 错误
3、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中,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的边界线吻合。
A . 正确
B . 错误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综合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A . 正确
B . 错误
5、 1月0℃等温线以北地区的河流冬季有结冰期.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综合题(共1小题)
1、读下边的“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的名称:
A. ;B.
C. ;D.
(2)图中A区的耕地以 为主,B区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
(3)图中 区人口最多, 区人口最少(填字母)。
(4)上海和乌鲁木齐所在的地理区域分别是 、 (填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