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末检测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读图中国四大渔场分布图,完成小题。

(1)中国最大的渔场是图中的(    ) (1)
A . B . C . D .
(2)该渔场形成的条件是(    ) (2)
A . 地处热带水域,水温高 B . 有江水注入,饵料丰富 C . 所处海域面积最大 D . 周边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3)与乙渔场相比,丙渔场(    ) (3)
A . 水温更高,浮游生物丰富 B . 无河流注入,营养物质更多 C . 降水更多,海水含盐度更低 D . 鱼类的繁殖周期较长
(4)下列符合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举措的是(    )

①季节休渔

②清除珊瑚礁

③控制陆源和海上污染物的扩散

④增殖放流

(4)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  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图)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下图为该工程示意图。

请阅读上述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红旗河“调水设想的主要动因是(    )

①解决西部缺水问题

②解决雅鲁藏布江洪涝灾害

③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④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1)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④
(2)“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要穿越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 (2)
A . 资金相对欠缺 B . 技术水平较低 C . 地质环境复杂 D . 气侯条件恶劣
(3)“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主线主要穿行在我国地势的(    ) (3)
A . 第一级阶梯之上 B . 第二、三级阶梯之上 C . 第三级级阶梯之上 D . 第一、二级阶梯之上
3、近年来,我国为提高耕地质量,减轻耕地污染,实行耕地“减肥”运动,预计2020年将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目标。结合图“我国耕地、水资源、人口比重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1)
A . 我国南方地多人多,水资源充足 B . 我国南方地少人多,水资源短缺 C . 我国北方地多人少,水资源短缺 D . 我国北方地多人少,水资源充足
(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耕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不需要保护 B . 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可导致耕地污染 C . 耕地“减肥”可以解决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D . 耕地“减肥”可以彻底提高我国的耕地质量
4、读下图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社会经济原因(    ) (1)
A . 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B . 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以沼泽为主 C . 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为主,需水量大 D . 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2)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2)
A . 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 . 有利于其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 . 减小洪水危害 D . 改善其航运价值
(3)有关水利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3)
A . 中国的南水北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矛盾 B . 美国的东水西调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其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矛盾 C . 水利工程都属于对水循环中水汽输送环节的改造 D . 大型蓄水工程不仅能缓解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的矛盾,而且往往还能起防洪、发电等作用
(4)本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 (4)
A . 雨热同期 B . 热量不足 C . 平原广大 D . 黑土肥沃
5、下列地区与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 . 黄河中下游地区——草地 B .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地 C . 横断山脉——林地 D . 内蒙古高原——水田
6、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总量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是(      )
A . 土地资源 B . 气候资源 C . 矿产资源 D . 生物资源
7、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1)
A . 新,耕地、牧草地 B . 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 . 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 . 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内蒙古(      ) (2)
A . 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 . 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 . 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 . 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8、下列行为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是(    )
A . 投放人工鱼礁 B . 大面积填海造陆建度假村 C . 建没滨海湿地公园 D . 伏季(6、7、8月)休渔
9、海绵城市是指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原始生态环境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和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进行吸纳、蓄滞和缓释,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下图所示的四种做法,不能反映海绵城市理念的是(    ) (1)
A . B . C . D .
(2)建设“海绵城市”,能够带来的生态效益是(    )

①雨季增加地表径流

②早时保持地面湿润

③增强城市蓄水能力

④增强城市净水能力

(2)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0、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煤、森林、水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B . 我国北方地少水多、南方地多水少 C . 我们应该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D .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大
11、我国目前在渤海、南海部分海域某些月份实行“休渔期”,其主要目的是( )
A . 让捕鱼船只器械有充分的检修时间 B . 实行海域的分区管理,提高捕鱼的产量 C . 发展这些海域的养殖业,取得养殖与捕捞双丰收 D . 让鱼有休养生息的时间,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2019年2月12日,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分析显示,中国的贡献中42%来自植树造林,32%来自集约农业。阅读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1)近年我国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树造林的重点地区主要集中在(    ) (1)
A . 华南、华东地区 B . 西北、东南地区 C . 西北、华北地区 D . 东北、西南地区
(2)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集约农业分布地区之一,这里适合种植的农产品包括:(    )

①大豆  ②水稻  ③菠萝  ④油菜  ⑤柑橘

(2)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⑤ C . ③④⑤ D . ②③④
13、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是(    )
A . 跨流域调水 B . 防治水污染 C . 兴建水库 D . 防治水土流失
14、近日,广西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桂在行动”活动。不属于此活动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 . 节约、保护自然资源 B . 明显增加民众经济收入 C . 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D . 促进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
15、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①太阳能

②风能

③天然气

④铁矿

⑤土地资源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⑤ C . ①③④ D . ②④⑤

二、判断题(共5小题)

1、导致我国南北耕地类型不同的是地形和土壤。
A . 正确 B . 错误
2、中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大黄鱼、带鱼、乌贼、墨鱼。
A . 正确 B . 错误
3、我国海洋污染总量的80%来自船舶排污。
A . 正确 B . 错误
4、有人说:“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吗?
A . 正确 B . 错误
5、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表现在:地区分布不均、季节分布不均和年际分布不均匀。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综合题(共4小题)

1、读下图,回答小题.

(1)A,B,C,D四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其中A是以      为主的耕地;B是以      为主的耕地;A,B之间的界线大致是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A,B分布在我国的      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2)从地形上看,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      、丘陵地区;能大量种植水稻和甘蔗的农业生产地区是      (填字母代号)。
(3)①区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其熟制为      
(4)C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最有可能是      
(5)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丰富,图中②所在林区是      林区。
2、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左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地形复杂多样,      面积广大。
(2)我国森林资源丰富,A是      山脉,为我国      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B为      林区。C为      省,受      气候(类型)的影响,森林覆盖率高。
(3)水能是天然清洁能源,大力开发水能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图示水电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第二级阶梯和第      级阶梯交界处。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4)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人口      ,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西电东送”工程有利于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5)“保护森林,人人有责”,请提一个与此主题有关的生活中的“金点子”: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它,让黄河与长江“握手”,让湖北丹江口与北京密云水库“拥抱”,让华北区近1亿人喝上长江水;它,要越过数百条河道、千余条道路、数十次横穿铁路,其规模及技术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可借鉴。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穿黄工程。邙山脚下,长江水通过暗涵从黄河河床底下布置的两条隧洞,以每秒118.7立方米的流量,与黄河主流呈十字交叉,互不干扰地安全向北流去。

材料二:南水北调工程图

(1)“南水千里进京路”属于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的      (东、中、西)线方案;目的是为了缓解我国      地区缺水的问题;也是解决我国水资源      (时间、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2)“穿黄工程”施工地在黄河的      (上、中、下)游。郑州以东的黄河河段有三大问题需要解决:                  。治理黄河最关键是治理中游的      问题。
(3)长江水能丰富、航运价值高,因此具有            之称,位于上游河段的      水利枢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丹江口水库位于长江的支流      
(4)长江最危险的河段是有“九曲回肠”之称的      江。
4、据新华社2009年1月26日报道:2009年整个南水北调工程计划安排投资213亿元,是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年度计划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从季节分配看:夏秋      冬春      从空间分布看:南            、东      西      
(2)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      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工程是把      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            地区。
(3)我国耕地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      (多/少),而水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      (多/少),由此可知,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      (合理/不合理)。
(4)南水北调工程将                         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5)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       (河流)的水调往      地区;东线调水可利用      河道。
(6)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是从       水库调水,经过湖北、            等省输往北京、天津。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末检测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