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3.4 世界的聚落 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聚落的比较(共5小题)

1、读图,完成小题

 

(1)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 (1)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③①④ D . ③②①④
(2)演变到第④阶段时,下列哪个情况最不正确(    ) (2)
A . 交通拥挤 B . 受教育条件较好 C . 住房紧张 D . ④的空气质量比②好
2、下面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 . B . C . D .
3、聚落一般分为乡村与城市两类,在我国这两种聚落景观差异很大,完成小题。
(1)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 (1)
A . 气候和植被类型 B . 日常饮食和服饰 C . 语言和风俗习惯 D . 建筑物和交通
(2)造成乡村和城市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①交通工具    ②生产方式    ③经济收入    ④生活方式

(2)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4、世界聚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聚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不容易改变的是(    )
A . 聚落的性质 B . 地名 C . 聚落的职能 D . 聚落的景观
5、我们把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一一乡村和城市统称为 ( )
A . 居所 B . 聚落 C . 住所 D . 住地

二、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共5小题)

1、淄博的李老师出国考察时在图示阴影区某地拍摄了一张传统民居照片。据此判断该民居形态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  

A . 高脚屋—凉爽、防潮 B . 墙厚窗小—防晒又凉快 C . 轻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防震 D . 窑洞—冬暖夏凉
2、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1)
A . 乡村,这里有河流 B . 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 . 城市,这里有田野 D . 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2)该聚落地处(     ) (2)
A . 地表崎岖的山区 B . 冰天雪地的高原 C . 干旱缺水的荒漠 D . 灌溉便利的平原
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江苏、内蒙、云南和东北四地传统民居邮票,读图可推知(    )

A . ①地降水充沛,河网密布 B . ②地气候湿热,森林茂密 C . ③地冬季严寒,降雪较多 D . ④地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4、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均表示乡村聚落。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三处聚落形成的最有利因素是靠近公路 B . 丁处聚落位于两条公路及河流交汇处 C . 图中四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丙处 D . 如果四处聚落房屋建筑均如图中右下方所示,那么图示区域应位于炎热多雨地区
5、下图是中纬度的某地区,仅从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考虑,四地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 )

A . B . C . D .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共6小题)

1、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的世界遗产是(    )
A . 江西庐山 B . 安徽黄山 C . 四川黄龙 D . 湖北武陵源
2、2008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作为中国第36项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中能反映“福建土楼”民居建筑风格的是(    )
A . B . C . D .
3、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重视.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 )
A . 在苏州园林里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B . 在洛阳龙门石窟的雕像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   C . 长城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 D . 在丽江古城里面增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4、下列世界文化遗产搭配不当的是(    )
A . 法国——塞纳河岸 B . 意大利——威尼斯城 C . 山西——丽江古城 D . 澳门——历史城区
5、我国有许多古聚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下列位于安徽省的是(     )
A . 皖南古村落 B . 滇西丽江古城 C . 粤开平碉楼与村落 D . 晋中平遥古城
6、我国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是(    )
A . 平遥古城 B . 安徽皖南古村落 C . 傣族竹楼 D . 丽江古城

四、综合演练(共2小题)

1、读如图,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为      聚落,图乙所示为      聚落
(2)据图丙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    ) (2)
A . 都是山地 B . 都是河流的冲积平原 C . 都是高原 D . 都是盆地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
(3)
A . A地 B . B地 C . C地 D . 都不能
(4)促使其形成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宗教中心    ②自然资源丰富    ③地形平坦    ④河流交汇处

(4)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下面是一副“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

(1)图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      聚落,三种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特点是      
(2)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成城市的是      ,理由是      
(3)从上题分析来看,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
(4)C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C处建有一个造纸厂是否合适?为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3.4 世界的聚落 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