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生物与环境关系及相关探究实验)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8小题)

1、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雨水充沛、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

A .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B .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 .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 . 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2、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相似,体现了(  )

A . 生物影响环境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环境影响生物 D . 环境改变生物
3、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与环境温度相适应的是(  )

A . 沙漠的骆驼尿液很少 B . 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 . 荒漠的骆驼刺根很长 D . 山顶树木形成旗形树冠
4、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B . 生物永远适应环境 C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D . 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5、下列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  )

A .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 . 大树底下好乘凉 C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 . 鱼儿离不开水
6、几年前,一种名为紫茎泽兰的热带植物被引入我国南方地区,这种植物生命力极强,迅速蔓延,使得当地的其它野生植物纷纷绝迹.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 . 竞争 B . 捕食 C . 寄生 D . 共生
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 B . 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C . 蚯蚓能疏松土壤 D . 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8、下列说法,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鱼儿离不开水 B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 . 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 D . 人间四月尽芳菲,山寺桃花始盛开
9、玉米地里,玉米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A . 捕食 B . 寄生 C . 共生 D . 竞争
10、鱼儿离不开水,离开水就会窒息死亡,这说明(   )

A . 生物适应环境 B . 生物改变环境 C . 生物依赖环境 D . 生物影响环境
11、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体现的是(  )

A . 生物适应环境 B . 生物影响环境 C . 生物依赖环境 D . 环境影响生物
12、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这种现象说明了(  )

A . 生物适应环境 B . 生物影响环境 C . 环境适应生物 D . 环境改变生物
13、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家鸽前肢演变为翼,适于空中飞翔 B . 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迅速躲避天敌 C . 蜥蜴的皮肤湿润,可辅助呼吸 D . 鲫鱼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
14、蛔虫生活在人体消化道中,靠吸取肠道内半消化物为食,造成人体日渐消瘦.蛔虫与人体构成的关系是(  )

A . 捕食 B . 共生 C . 合作 D . 寄生
15、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 . 生物依赖环境 B .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 生物适应环境 D .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16、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各种生物之间属于寄生关系的是(   )

A . 稻田中的水稻与野慈菇 B . 菟丝子与大豆 C . 小丑鱼与海藻 D . 海葵和蟹
17、下列不属于生物对环境形成的适应的是(    )

A .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B . 蚁穴溃堤 C . 壁虎的体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D . 北极熊长有厚厚的皮下脂肪
18、由于化肥、农药使用多了,田里的泥鳅、黄鳝少了,说明(    )

A . 生物影响环境 B . 环境影响生物 C . 生物适应环境 D . 环境适应生物
19、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A .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B . 朵朵葵花向太阳 C .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D . 蚯蚓能疏松土壤
20、在繁殖季节,雄兰花蜂专门采集花的香味物质,然后聚集在一起,将香气释放出来,吸引雌蜂前来交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 兰花与兰花蜂之间是寄生关系 B . 兰花蜂采集花粉属于先天性行为 C . 兰花蜂属于节肢动物 D . 兰花蜂的这种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1、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与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名称

操作

目的

A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

染色

B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C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

减小误差

D

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

用解剖刀纵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

观察里面的胚珠

A . A B . B C . C D . D
22、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 . 水葫芦繁殖破坏生态 B . 铁线蕨用孢子繁殖 C . 鲫鱼用鳃呼吸 D . 蝗虫具有外骨骼
23、下列事例体现环境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 蚯蚓改良土壤 B . 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C . 人类治理河流污染 D . 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
24、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大树底下好乘凉 B . 雨露滋润禾苗壮 C . 枯叶蝶酷似枯叶 D . 春江水暖鸭先知
25、我国的毛乌素沙漠治理面积已经达到 93.24%,沙漠变成了绿洲,这主要体现了(   )
A . 环境影响生物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生物影响环境 D . 环境适应生物
26、车前草同一层的每片叶之间的夹角是 137°,叶片的这种有序排列能最大效率的接受光照, 这种现象说明(   )
A . 环境适应生物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环境影响生物 D . 生物影响环境
27、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森林能净化空气 B . 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C . 冬天兔子换上了厚厚的毛 D .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28、草原上牛和羊的种间关系是(    )
A . 寄生 B . 竞争 C . 共生 D . 捕食

二、判断题(共1小题)

1、难忘童年,难忘那朗朗上口的儿歌:“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现在上来干什么,阿黄阿黄你呀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请根据材料判断以下描述

(1)葡萄树发芽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等分不开.(判断对错) (1)
A . 正确 B . 错误
(2)“重重的壳”是蜗牛的外骨骼.(判断对错) (2)
A . 正确 B . 错误
(3)歌词里提到的生物中,具有“系统”的是蜗牛和黄鹂鸟.(判断对错) (3)
A . 正确 B . 错误
(4)“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这说明生物会影响和改变环境.(判断对错) (4)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空心菜具有较强的污水净化能力。为研究空心菜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小组在年最高温度39℃的某地进行了系列探究。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甲。

实验二:探究“空心菜对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乙。

 

(1)分析图甲结果,可得出:

①四组实验中,空心菜的植株增长随温度升高而

②四组实验中,空心菜植株在℃条件下增长最快。

(2)为进一步探究空心菜植株增长的最适温度,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该温度范围

(3)实验二设置“不种植空心菜组”的目的是
(4)根据图乙,可知空心菜能够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
(5)综合以上实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四、综合题(共5小题)

1、莲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绿色开花植物.藕生长在几乎不含氧气的淤泥中,它是怎样解决通气问题的呢?小江猜想它体内有适应水中环境的特殊结构.于是小江同学制作叶片、叶柄和莲藕结构的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1)在植物的分类上,莲属于被子植物中的      植物.“藕断丝连”的“丝”来自莲的      组织.

(2)

如图为小江制作临时装片时某步骤的操作示意图,为了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小江应用镊子夹起      ,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

(3)若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40×,则观察到的物镜放大了      倍.观察时,微调      ,直至物像最清晰.

(4)研究发现叶片、叶柄和莲藕中均有气腔孔,且这些气腔孔彼此贯通,使叶片气孔吸收的氧气可以向下运输到莲的地下部分,供其      作用的需要.

(5)莲的形态结构与水生生活相适应是      的结果.

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除虫菊原产欧洲,中国上世纪2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它是蚜虫、蚊蝇、菜青虫、棉铃虫等害虫的死敌,研究发现一亩果林套栽除虫菊200株,可有效的抑制害虫进入果园.除虫菊对人畜家禽无毒害,因此采用除虫菊除虫,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1)除虫菊能在我国“定居”,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

(2)蚜虫、棉铃虫的食物相近,两者存在着      关系(填“竞争”或“共生”).

(3)被蚜虫侵害的果园,若无人工除虫,一段时间后蚜虫的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4)用除虫菊治虫属于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比,它的优点是:      

3、为探究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是否会产生影响,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在一个小铁盘中均匀地铺满潮湿的土壤,在铁盘中央划一道线,均匀分成两个区域,在中线上放上数只大小相似,活泼程度相同的鼠妇,并将铁盘的一侧用不透明黑色纸板盖上,另一侧用透明玻璃板盖上,开始统计,认真记录数据,并且重复试验数次.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两种环境.该实验装置中的变量是      .实验开始时,在中间放上数只鼠妇,你认为放      (填“5只”或“20只”)比较合适.
(2)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3)一段时间后揭开纸板和玻璃板,发现鼠妇都在纸板下的土壤中,兴趣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为      .
4、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一)阅读思考

2014年5月25日,湖南省浏阳河市再次爆发福寿螺灾害,很多禾苗一夜之间被啃食,再请相比5年前可能更为严重.福寿螺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水温在25﹣30℃时活动最为频繁、感觉灵敏;接水温达到33.5℃时行动迟缓,甚至藏于水底;水温低于12℃时活动能力明显下降,水温在5℃以上可以越冬.福寿螺怕强光,多在夜晚浮出水面摄食.福寿螺食性比较杂,偏食植物性饲料,如浮萍、禾苗等,尤其喜食含糖量较高的瓜果类,如甜瓜、西瓜等.一只成熟的雌螺经交配后每隔5﹣10天产一次卵块,卵块为粉红色,气温恒定中28℃以上,约一个星期后便孵化出幼螺.浏阳市曾经在河流中投放青鱼苗来控制福寿螺的数量.

(二)解决问题

(1)福寿螺在生物分类上是      (1)
A . 线形动物 B . 软体动物 C . 环节动物 D . 节肢动物
(2)福寿螺的贝壳的形成与下列哪个结构有关      (2)
A . 荚膜 B . 细胞膜 C . 表膜 D . 外套膜
(3)推测青鱼与福寿螺的关系为      .
(4)福寿螺引发的灾害是不经论证盲目从外面引进物种的结果,它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这种现象称为      .
(5)这种用青鱼对付福寿螺的方法,属于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1 我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例如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畜禽粪便和垃圾等“农村三废”;改造水塘或洼地,利用生态组合净化污水,生态组合中有绿藻、浮萍等植物,浮游动物,以及细菌、真菌等生物。

资料2 仙公山山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如植物有杜鹃、观音竹、红豆杉、银杏、凤尾竹等,在山脚下的仰恩湖有一种鱼,研究发现其肠腔内有新月藻、水绵、草履虫、水蚤、轮虫等。

(1)细菌、真菌能分解秸秆、粪便和垃圾中的,从而加快物质循环,在处理“农村三废”中发挥作用。
(2)污水中的氮、磷能为植物生活需要的;浮游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有利于水塘中的物质循环。
(3)仙公山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如植物有杜鹃、观音竹、红豆杉、银杏、凤尾竹等体现了的多样性 ,在仰恩湖的鱼,其肠腔内有新月藻、水绵、草履虫、水蚤、轮虫等,据此可知该鱼和水蚤的关系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福建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生物与环境关系及相关探究实验)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