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认识生物及环境因素)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个体大小 B . 同一分类单位中的生物,其特征完全相同 C . 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D .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2、沙漠上植被稀少,影响植物在沙漠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 阳光 B . 空气 C . 水分 D . 温度
3、“羊入虎口”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 . 竞争 B . 合作 C . 捕食 D . 共生
4、葱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 . 水分 B . 空气 C . 温度 D . 阳光
5、下列各项关于生物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都能进行呼吸 B . 生物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C .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D .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6、“桃花流水鳜鱼肥”是出自唐朝张志和的《渔歌子》中的诗句,这诗句描写了影响鳜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 . 阳光 B . 江水 C . 温度 D . 桃花
7、干旱造成农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   )

A . 水分 B . 无机盐 C . 有机物 D . 无机物
8、下列与蛇冬眠有关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

A . 阳光 B . 空气 C . 温度 D . 湿度
9、德化戴云山山脚都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 . 阳光 B . 温度 C . D . 土壤
10、下列各项对春天景物的描述中,与生命现象无关的是(  )

A .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B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1、旷野中的榕树移人室内,叶片容易变黄,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光照不足 B . 水分过多 C . 空气污染 D . 温度过高
12、农业生产上需要注意“南橘北枳”这一原则,这和下列哪项生态因素有关(   )

A . 温度 B . 阳光 C . 空气 D . 肥沃的土壤
1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 . 阳光 B . 空气 C . 温度 D . 水分
14、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增高,这一结果说明(    )
A . 生物影响环境 B . 环境影响生物 C . 生物适应环境 D . 环境适应生物
15、夏天正午蝉鸣叫得最厉害,气温降到24 ℃以下就停止鸣叫,影响蝉鸣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 阳光 B . C . 温度 D . 空气
16、初冬,大雁往南方迁徙. 影响大雁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 阳光 B . 温度 C . D . 空气
17、俗话说:“霜降摘柿子”,霜降之后天气越来越冷,被霜打过的柿子味道更甜。这体现了哪 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 . 温度 B . 阳光 C . 空气 D .
18、以下关于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大气圈、水圈的下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B . 生态系统中,绝大多数动物不能像植物一样制造有机物,属于消费者 C .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由陆地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共同组成 D . 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生存仅受到阳光、空气、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19、自然界中,有的物体属于生物,有的物体属于非生物。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 机器人 B . 蘑菇 C . 钟乳石 D . 珊瑚礁
20、生物圈因为有形形色色的生物才绚烂多彩、瑰丽迷人,下列为生物的是(   )
A . 每年都会长高的钟乳石 B . 五彩缤纷的珊瑚 C . 千年的铁树 D . 会下象棋的机器人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

福州具备金鱼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福州金鱼品种繁多、姿态各异,享誉世界.今年5.18“海交会”的吉祥物﹣﹣“福福”就是以福州金鱼为原型设计的.

(1)金鱼的生活离不开水,说明      是其生活所依赖的非生物因素之一.

(2)金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及      的协调作用,展现出优美的泳姿.游泳时所需的能量主要是在细胞的      中分解有机物释放的.

(3)图中金鱼的单尾鳍和双尾鳍属于一对      性状.假设单尾鳍由显性基因B控制,双尾鳍由隐性基因b控制,则双尾鳍的基因组成为      

(4)金鱼品种繁多,这体现了生物      的多样性.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重金属铬(Cr6+)破坏土壤和水体生态环境,对动植物产生危害,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为找到治理铬污染的有效方法,科研人员选用若干组斑马鱼,在浓度为79.30mg/L的铬污染水体中投加不同量的生物硫铁,统计96小时后斑马鱼的存活率,结果如下图:

说明:生物硫铁投加比是生物硫铁与铬的摩尔浓度比;PC组指水体中不含铬,但生物硫铁含量与投加比为4时相同;Blank组指不含生物硫铁和铬的对照组。

请回答:

(1)生物硫铁投加比至少达到      时,斑马鱼的存活率才能达到100%。
(2)实验中设置PC组是为了证明      对斑马鱼的存活率没有影响。
(3)在前一实验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生物硫铁投加时间对铬污染水体中斑马鱼存活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在不同时间分别向一至七组投加等量的生物硫铁,统计96小时后斑马鱼的存活率,结果如下表:

①该实验选用铬浓度为      mg/L的水体。

②4小时内投加生物硫铁,可使斑马鱼的存活率至少提高      %以上。

(4)综合以上两个实验可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硫铁能有效保护铬污染水体中的斑马鱼,斑马鱼存活率随            而增大。
2、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以植物的汁液(主要是蔗糖)为食。为有效防治蚜虫,科研人员对扁豆的抗虫性进行了研究。在种植两个品种的扁豆时发现,大量的蚜虫寄生在绿色扁豆上,而在相邻的紫色扁豆上仅有少量。蚜虫为什么不选择紫色扁豆呢?

假设一: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颜色的刺激有关。

实验一:①取两个相同的透光玻璃装置,分别编号为甲、乙。②每个装置内放入生长状态相同的绿色、紫色扁豆各一棵。③将甲、乙装置分别放在两种实验环境中,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④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分布情况。⑤实验重复3次。

(1)由于黑暗环境中蚜虫不能接受颜色的刺激,步骤③的两种实验环境应分别是
(2)若观察到甲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绿色扁豆上,乙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色扁豆上,则假设不成立。而实际结果确实如此。

进一步探究:是不是扁豆的某种成分影响了蚜虫的选择呢?经分析发现紫色扁豆中含有物质A,而绿色扁豆中没有,据此设计了以下实验:

假设二: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物质A有关。

实验二:取丙、丁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将配制好的人工饲液固定在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取食情况。实验重复3次,结果如下:

组别

项目

丙组

丁组

人工饲液

一定量10%蔗糖溶液

物质A

不加物质A

实验

结果

平均取食频率

1次/小时

18次/小时

平均取食时间

0.2分钟/次

1.5分钟/次

(3)实验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为形成对照,表格中“?”处应填入
(4)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紫色扁豆是因其含有物质A。比较丙丁两组数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①丙组的平均取食频率比丁组;②
3、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其内的汞、铅、铜等有害物质会渗出造成水质污染。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其防治,选择7号废旧电池、满江红、同种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作为实验材料,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下表:

项目组别

A

B

C

D

加无污染河水的量(mL)

1000

1000

1000

1000

加7号废旧电池的量(节)

不加

1

2

2

加满江红的量(g)

不加

不加

不加

15

放金鱼的量(条)

2

2

2

2

金鱼存活的平均时间(天)

15

5

3

8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两组的实验变量是,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挑选同种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3)为探究满江红能否净化被废旧电池污染的水质,则应选择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4)选择B和D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四、综合题(共9小题)

1、

“流水清澈、鱼儿畅游、绿岛如茵…”不久的将来,福州内河就将向人们呈现出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近年来,我市对内河展开了生态修复(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生态修复过程采取了       的措施,这主要是为了增加分解者的数量,以促进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形成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的水、二氧化碳和       ,从而实验水质的净化.

(2)曝气机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以满足水中生物       作用的需要.

(3)生物浮床就像水中的绿岛,它与内河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4)生物浮床还为鱼儿提供了庇荫处,许多鱼喜欢在这样阴暗的环境中活动,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       对鱼生活的影响.

(5)为保护内河生态系统,作为中学生的你还可以怎么做?       

2、小莹到清源山游玩,在树林里发现香樟、油杉等名贵树木,有些树下长着蘑菇,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还看到小鸟在树上觅食虫子.请分析回答:

(1)香樟属于被子植物,油杉属于裸子植物,它们的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      包被.与小鸟相比,这些植物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2)小鸟的体表覆盖      ,体温      .小鸟属于脊椎动物,蝴蝶属于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是否有      

(3)请根据资料写出一条食物链:      .树林里,蘑菇属于      者,对促进生态系统的      起重要作用.

3、

图一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二是图一的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示意图,请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二氧化碳、鼠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2)随着鼠的捕食过程,食物中的      进入它的体内并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图一中生理过程      (填图一中序号)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④由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完成.

(4)图二中B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4、我市盛产柑橘,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请分析回答.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写两个).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试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种植环境

产量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

A组30株

150米朝南坡地

84千克

不甜,酸味重

B组30株

300米朝南坡地

102千克

最大

C组30株

450米朝南坡地

91千克

甜,略带酸

①选择90株柑橘苗,把它们      分成三组.

②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水、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③对收获的果实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

a.选取每组30株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b.从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得知,柑橘适宜种植在      

c.由此实验可得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式是:      

5、近期,媒体频频报道各地中小学、幼儿园突发诺如病毒感染事件。诺如病毒会导致感染性腹泻,多发在秋冬季节。该病毒传染性很强,所有人群均易感染。专家建议:注意个人饮食卫生,能有效预防该传染病。请回答。

(1)资料中划线部分说明影响诺如病毒生活的因素属于生态因素中的      因素。

(2)诺如病毒是引起该传染病的      。专家的建议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3)使用抗生素治疗该传染病有效果吗?      ,理由是      

6、近期,媒体频频报道各地中小学、幼儿园突发诺如病毒感染事件.诺如病毒会导致感染性腹泻,多发在秋冬季节 . 该病毒传染性很强,所有人群均易感染.

专家建议:注意个人饮食卫生,能有效预防该传染病.请回答.

(1)资料中划线部分说明影响诺如病毒生活的因素属于生态因素中的      因素.
(2)诺如病毒是引起该传染病的      .专家的建议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3)使用抗生素治疗该传染病有效果吗?      ,理由是      
7、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蛇,鹰等影响鼠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2)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此生态系统中,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鹰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3)图乙中,a、b、e、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
(4)图丙中,A图表示关系。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
(5)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
8、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荞麦是我国三大蜜源植物之一,在我国有数千年栽培历史。荞麦花在气温较高地区多为红色,气温较低地区多为白色。大面积种植荞麦可促进养蜂业发展,养蜂又可以提高荞麦结实率。荞麦的果实为瘦果,其果皮俗称“荞麦壳”。

(1)据资料分析,影响荞麦花色的非生物因素是
(2)荞麦要结出果实,须经过开花、和受精的过程。
(3)从分类上看,荞麦属于种子植物中的植物。
(4)蜜蜂营群体生活,有一定的组织,这种行为称行为。蜜蜂属于节肢动物,有两对翅,适于生活。
9、刺桐是泉州市市花,也是阿根廷国花。图一中所示植物结构为①叶、②雌蕊、③雄蕊、④种子、⑤果实。刺桐耐旱也耐湿,但不耐寒,宜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忌潮湿的黏质土壤。刺桐可用粗大的枝条或树干进行扦插,将树干锯段长1.5-2米,上端切口用塑料薄膜带封扎或涂漆,减少水分蒸发,插入坑内50厘米,覆土压实,成活后可得大苗种植。

(1)图一中,根据①来判断,刺桐属于(填“单子叶” 或“双子叶”)植物。
(2)图一中,③产生的花粉落到[]的柱头上,完成受精后, 胚珠发育成图中[
(3)在扦插繁殖时,上端切口用塑料薄膜带封扎或涂漆的目的是降低作用,这种繁殖方式属于生殖。 据资料可知,有利于刺桐根部进行呼吸作用的环境条件是
(4)图二中,黑点表示刺桐在全球的分布情况,限制刺桐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福建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认识生物及环境因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