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单元测试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读东北行政区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片_x0020_3
(1)我国东北三省的简称是(  ) (1)
A . 冀、鲁、豫 B . 豫、内蒙古、黑   C . 黑、吉、辽 D . 吉、辽、内蒙古
(2)东北地区北面相邻的国家是(  ) (2)
A . 朝鲜 B . 蒙古 C . 日本 D . 俄罗斯
2、下列事项,不是去东北冬季旅游应注意的事项是(  )
A . 防寒:多带厚衣御寒,棉鞋、帽子、手套、围巾等 B . 防滑:雪地上行走,身体的重心应向前倾,不易摔倒 C . 防刺眼:雪地反射光强烈,应随身携带墨镜 D . 防缺氧:东北地区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应尽量少带东西
3、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山脉西侧地形区的突出特征是(    ) (1)
A .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 .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 . 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D . 崎岖不平,多梯田
(2)关于图中②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2)
A . 简称哈,行政中心是哈尔滨 B . 冬季寒冷漫长 C . 被称为黄土地 D . 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
4、以“黑土地”著称的平原分布在图中的(    )

A . B . C . D .
5、地形平坦,肥沃的“黑土地”为我们提供了(    )
A . 小表、,玉米 B . 春小麦、甜菜、大豆 C . 青稞、花生、谷子 D . 水稻、油菜、棉花
6、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种田,让这块沉睡的荒芜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1)
A . 水源不足 B . 地表崎岖 C . 热量不足 D . 土壤贫瘠
(2)“北大仓”的耕作方式为(    )
(2)
A . 小农经营 B . 粗放经营 C . 精耕细作,小农机具农业 D . 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作业
(3)东北地区的冬天漫长而寒冷,其主要原因是(    )
(3)
A . 地处高纬地区,降水稀少 B . 地处内陆,空气干燥 C .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D . 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7、东北三省的地形以______为主(    )
A . 山地和平原 B . 高原和平原 C . 高原和山地 D . 山地和盆地
8、长冬、严寒是东北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其主要原因是(    )
A . 东北地区距海近,深受海洋影响 B . 东北地区纬度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 C . 东北地区居内陆,距离海洋远 D . 东北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9、读东北地区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熟制为一年一熟 B . 东北地区最典型的气候特点:冷湿 C . 这里有中国独特的自然景观﹣﹣吉林雾凇 D . 图中D所在地区是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的松嫩平原
10、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结合下图“东北地区矿产城市和交通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龙江熟,天下足”,下列属于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的是(    )
(1)
A . 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B . 雨热同期,气候适宜 C . 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 D . 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2)东北重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2)
A . 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 . 先进的高科技条件 C . 发达的水运条件 D . 丰富的矿产资源
11、马铃薯又名土豆,原产地位于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区海拔高于3000米的地区。东北地区是我国马铃著的主产区。完成下面小题。
(1)据材料判断,影响马铃薯生长最主要的条件是(    ) (1)
A . 丰富的水源 B . 肥沃的黑土 C . 温凉的气候 D . 平坦的地形
(2)仅考虑自然条件,华北平原最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时间是(    ) (2)
A . 11,12,1月 B . 3,4,5月 C . 6,7,8月 D . 7,8,9月
12、北方地区的特色农业是(    )
A . 基塘农业 B . 旱地农业 C . 河谷农业 D . 绿洲农业
13、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分别指(    )
A . 长白山  乌苏里江 B . 长白山  黑龙江 C . 大兴安岭  黑龙江 D . 大兴安岭  松花江
14、东北三省包括(    )
A .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自治区 B . 黑龙江、吉林、辽宁 C . 吉林、辽宁、河北 D . 黑龙江、辽宁、河北省
15、“黑土地”是指(    )
A . 成都平原 B . 河套平原 C . 东北平原 D . 华北平原
16、“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被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位置优势

(1)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2)东北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有(    )

①煤    ②铁    ③石油    ④有色金属

(2)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3)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显著特征是(    )

①耕地面积广大    ②宜农荒地多    ③土壤肥沃    ④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3)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读东北地区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A、B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      平原,B是      山脉。
(2)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 ,本区气候冷湿,冬季雪期长,受其影响,本地区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      。受气温条件的影响,农作物只能      (作物熟制)。
(3)A地区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这里的生态境?
(4)东北三省与华北平原都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据下图分析,为什么东北三省能够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5)对照下图,说说大庆市的主要的工业部门及形成原因。

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南卫视的综艺栏目《爸爸去哪儿》第一期 ,最后一站是“去东北看雪吧”。

材料二:图甲为“东北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雪期 (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图,图乙为“东北地区”图。

(1)到东北去看雪选择最适应的季节是      
(2)图甲中多年平均雪期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      ,主要影响因素      
(3)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归纳同纬度地带山地雪期比平原地区      (长/短)。
(4)图乙中A地区是我国的面积最大的平原,该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请从自然环境角度说明其形成的有利条件。(至少三点)。
3、读甲、乙两地区图及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1)河流①水源主要来自      和少量山地降水;河流②是      ,根据气候资料,其主汛期出现的季节是      
(2)甲、乙两地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各不相同,其中甲地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甲地在农业发展中,易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3)乙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相比南方其生产粮食最大不足是      
(4)甲地石油化工工业迅猛发展的最有利自然条件是      
(5)乙地是重工业基地,其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资源有            
(6)乙地区地表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    )(选择填空) (6)
A . 三山夹两盆 B . 中高周低 C . 地表平坦 D . 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2019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单元测试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