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上——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2021-2022人教版)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取一段带叶的杨树枝条,将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取出枝条,进行纵切.发现变红的部位是(  )

A . 韧皮部 B . 形成层 C . 木质部 D . 韧皮部和木质部
2、在同一块地里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是(  )

A . B . 水分 C . 无机盐 D . 空气
3、如图是某同学进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操作过程.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分别是(  )

A . 光照、水分 B . 叶绿体、光照 C . 光照、淀粉 D . 叶绿体、淀粉
4、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天竺葵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步骤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a步骤黑暗处理是为了消耗叶片中的有机物 B . b步骤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C . c步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 D . d步骤用碘液染色,叶片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5、下面是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的步骤:遮光→照光→脱色→漂洗→染色→漂洗→观察 B . 该实验的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 C . 该实验的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照光部分变蓝色 D . 该实验的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6、同学们利用银边天竺葵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先将实验材料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 B . 检测叶片是否产生淀粉前需要进行脱色处理 C . 用碘液染色后,天竺葵叶片的A处(银边部分)变为蓝色 D . 对比A、B两处的结果可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7、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在做“绿叶中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验证实验过程中,将“脱去叶绿素”这一步骤分别使用了下列各实验装置,你认为能迅速、安全地脱去叶绿素的是哪套装置的做法    (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B . 图片_x0020_100002 C . 图片_x0020_100003 D . 图片_x0020_100004
8、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操作与目的有误的是( )
A . 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消粍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 将叶片一部分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设置有光和无光的对照 C . 将叶片放入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D . 向漂洗干净的叶片上滴加碘液-------检验淀粉的生成
9、把生长健壮的树枝,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一段时间后,伤口上方会形成瘤状物。这个现象说明(   )
A . 水和无机盐通过筛管由上向下运输 B . 有机物通过筛管由上向下运输 C . 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由上向下运输 D . 有机物通过导管由上向下运输
10、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用圆形黑纸片对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进行遮光(如图),经处理过的叶片遇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B . C . D . 整个叶片都变蓝
11、下列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①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 . ④③②⑤①⑥ B . ④②③①⑤⑥ C . ②③④⑤①⑥ D . ②④③⑤⑥①
12、某同学在做“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向脱色至黄白色的叶片上,分别滴加几种不同浓度的碘液,叶片均未变蓝,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 前期的淀粉没有完全运走耗尽 B . 光照时间较短,没有形成足够的淀粉 C . 碘液有问题,浓度达不到要求 D . 酒精脱色不彻底,影响观察效果
13、“爱护树木,人人有责。”在树干上乱刻乱划会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A . 切断了有机物向上运输的通路 B . 切断了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通路 C . 切断了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路 D . 切断了水分和无机盐向下运输的通路
14、通过实验可知,天竺葵的叶片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
A . 脂肪 B . 蛋白质 C . 维生素 D . 淀粉
15、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A . 抑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B . 消耗叶片内的二氧化碳和水 C . 使叶片内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 D . 使植物的生命活动减弱
16、下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关步骤叙述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18111402

A . 实验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 . 实验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能使叶片脱色 C . 实验过程中对字母“M”以外的区域进行遮光处理 D . 滴碘液后“M”区域不变蓝可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17、小明在做实验时,他的白衬衫不小心沾上了菠菜汁液。要除去衬衫上的绿色污渍,最有效的方法是(   )
A . 用肥皂洗涤 B . 用沸水褪色 C . 用酒精脱色 D . 用洗衣液洗涤
18、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入黑暗处一昼夜,叶片内的淀粉被运走耗尽,完成上述生理作用的结构及生理过程是(   )
A . 导管、呼吸作用 B . 筛管、呼吸作用 C . 导管、光合作用 D . 筛管、光合作用
19、下列各项中,可用于检验绿叶在光下是否产生氧气的是(   )
A . 酒精 B . 清水 C . 带火星的木条 D . 碘液
20、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 实验原理是通过叶片局部遮光形成对照,变量是光 B . 实验过程中要通过暗处理去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用酒精脱去叶绿素 C . 实验现象是叶片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D . 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生淀粉”
21、某学校公寓前,同学们经常在小树上栓铁丝晾衣服,不久被栓处长出了枝瘤,原因是铁丝阻断了(   )
A . 导管向下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B . 导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C . 筛管向下运输有机物 D . 筛管向上运输有机物
22、下列各项中,可用于检验绿叶在光下是否产生淀粉的液体是(   )
A . 酒精 B . 清水 C . 碘液 D . 生理盐水
23、如下图所示,下列哪组装置能够快速、安全地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
A . B . C . D .
24、植物体运输有机物的主要通道是(   )
A . 导管 B . 韧皮部 C . 筛管 D . 形成层
25、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步骤甲是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 . 步骤乙是设置见光与不见光的对照实验 C . 步骤丙的目的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D . 步骤丁可观察到叶片遮光部分遇碘液变蓝色

二、判断题(共5小题)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2、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都是死细胞.(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3、植物茎中的导管能将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4、导管是植物体内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5、环割一圈树的主干树皮,树会死亡,原因是树皮中有导管,影响水分运输。(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现有一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具夜。

②用黑纸片把一叶片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片。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甲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黄白色。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

⑥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⑦稍停片刻,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1)步骤①的作用是
(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
(3)这个实验说明了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
(4)步骤⑦没有遮光部分变成

四、综合题(共7小题)

1、

我市某地每年4月千亩桃花竞相吐艳,美不胜收.下图为桃树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内填代号,横线上填名称,如[1]胚珠):

(1)桃花花瓣有多种颜色.使花瓣呈不同颜色的色素物质主要存在于花瓣细胞的      中.

(2)桃树开花后要结出桃子,还要经历的重要生理过程是      及生长发育.

(3)桃子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图二中①和②构成果实,①主要是由图一中[      ]      发育来的.

(4)水和无机盐对桃树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由根部吸收后通过图三中[      ]      向上运输.呼吸作用为桃树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请写出呼吸作用表达式:      

(5)一果农发现他栽的桃树中,在一株桃树上结出的果实特别大且甜.他想在现有的一些桃树上结出特别大且甜的果实,应采用的方法是      

2、

我市某地每年4月千亩桃花竞相吐艳,美不胜收.下图为桃树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内填代号,横线上填名称,如[1]胚珠):

3、

七年级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利用课余时间,用银边天竺葵作实验材料,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作了进一步探究.请根据以下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示,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      (用箭头和序号表示).

(2)上述图②操作有误,请改正      

(3)步骤①中,A、B两装置形成了相互对肌对照,其变量是      ;步骤⑥中,a与b相互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是      

(4)进行步骤④和⑤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      

(5)步骤⑦中,一昼夜后试管中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      

(6)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温室内农作物的产M产量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请答出两条).

4、

如图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两套实验装置,A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B装置里的水槽里放的是清水.把A、B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24h,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

(1)数小时后,摘下A装置内的叶片,经过处理后加碘液染色,叶片颜色      (变蓝,不变蓝),证明叶片中      淀粉存在.

(2)摘下B装置内的叶片,经处理后加碘液染色,则叶片的颜色      (变蓝,不变蓝),原因是      

(3)将两装置先放在黑暗处24h的作用是      

(4)该实验说明了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5、下图是被子植物的生长示意图,请根据图及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粒种子能够萌发长成一个植物体,主要原因是种子中具有      
(2)图中的1是植物体的根,它的根尖生有大量的       ,能从土壤中吸收                  和       ,并把这些物质通过植物茎中木质部的      运输到叶。
(3)图中的3表示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茎中的韧皮部的      运输到根。
(4)图中的4表示叶片通过      将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此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5)该被子植物长大成熟后就要开花结果,花中的      将发育成果实,           将发育成种子。
6、如表是农技科研人员在淅河镇余家畈某农田示范区小麦不同发育期的天数和需水总量的统计,据此回答:

发育期

天数

需水总量(米3/公顷)

返青期

29

635

拔节期

23

876

抽穗期

20

956

灌浆期

31

1192

(1)请将表中不同发育期的需水总量转换成条形图,画在坐标图中.

      

(2)小麦生长所需的水分靠根从土壤中吸收,其中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3)小麦植株的蒸腾作用旺盛时,其叶表皮的气孔处于       状态.
(4)小麦种子中的有机物是由小麦叶片通过某种生理作用制造的,并通过      运输到全身各处.
7、如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各实验步骤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步骤①中,为了消耗植物体内原有的淀粉,应将植物放在      处理一昼夜.
(2)在步骤②中,为了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应该用      (填:“透光”或“不透光”)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住.该实验的变量是      
(3)步骤④中,大烧杯里的液体是水,小烧杯中的液体是      ,其作用溶解      
(4)在步骤⑦中滴加碘液后叶片不遮光部分      (填“变蓝”或“不变蓝”),这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遮光的部分      ,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8、自然界存在的很多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利用相关设备可观察同位素的分布和踪迹。科学家利用含14C的二氧化碳,发现在叶片中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利用含18O的水,发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水。如图为植物叶片横切面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的表皮上有一种成对存在的肾形细胞,叫做      ,含14C的二氧化碳就是通过这对细胞的间隙[⑤]      进入叶片的。
(2)含18O的水是通过      到叶肉。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填一种细胞内结构名称),该结构在叶肉的      层细胞内较多。
(4)在“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在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的作用是得到无      的黄白色叶片。
(5)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茎韧皮部中的      向下运输的。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生物七上——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2021-2022人教版)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