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 )
A . 哥白尼
B . 麦哲伦敦
C . 魏格纳
D . 哥伦布
2、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 )
A . 青藏高原目前正在不断抬升
B . 古代书籍记载此外是海洋
C . 在青藏高原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D . 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曾是海洋
3、中国主要位于哪一板块上( )
A . 亚欧板块
B . 太平洋板块
C . 印度洋板块
D . 美洲板块
4、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相撞而形成的,它是( )
A . 科迪勒拉山系
B . 喜马拉雅山系
C . 阿尔卑斯山系
D . 天山山系
5、世界上火山、地震最频繁的地区分布在( )
A . 环太平洋地带
B . 亚洲内部
C . 北冰洋沿岸
D . 非洲
6、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
A . 位于板块交界处
B . 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 . 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D . 位于板块中心部位
7、现代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地中海可能消失的原因是( )
A . 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蒸发强烈
B . 板块张裂
C . 板块碰撞,发生挤压
D . 填海造陆
8、地壳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断裂下陷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9、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右下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 (1)
A . 张裂
B . 碰撞
C . 挤压
D . 消亡
(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2)
(2)
A . 四川芦山地震的发生
B . 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C . 红海不断扩张
D . 太平洋不断缩小
10、板块交界地带的挤压运动,不会形成( )
A . 高山
B . 大洋中脊
C . 裂谷
D . 岛链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读下图回答:
(1)写出下列板块的名称:A ;B ;C ;D ;E ;F 。
(2)板块学说认为,板块内部比较 ,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
(3)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是 山脉带以及横贯 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和 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由 和 板块碰撞形成的。(填字母)
2、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叫答问题
(1)板块在不断地 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 ,易发生 和 。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 板块碰撞挤压所形成的。
(2)由于板块的运动,地中海的面积不断 ,红海的面积不断 。(缩小或扩大)
(3)我国地处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地带和 地带,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4)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4)
(4)
A . 在教室,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
B . 在家中(楼房),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
C . 在操场或室外,躲在教学楼等建筑物墙脚、屋檐下,或马上回到教室去。
D .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最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