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5.16.3生物进化的学说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自然界中现存的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下面有关进化的论述中,不科学的是( )
A . 生物进化的研究,要建立在对地质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而且要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最需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较
B . 始祖鸟化石证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 . 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长颈鹿的长颈是由于长颈鹿要不断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的
D .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现在人类滥用抗生素,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是( )
A . 抗生素质量越来越差
B . 细菌逐渐形成了抗药性
C . 人类的体质越来越差
D . 现在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3、某种农药对杀灭东亚飞蝗有独特的效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可用达尔文进化观点解释为( )
A . 蝗虫能自然发生并巩固抵抗这种农药的变异
B . 农药选择并积累了蝗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C . 农药使松毛虫具有越来越强的繁殖能力
D . 蝗虫长期接触农药,逐渐适应药性不易被毒死
4、格兰特在1976~1985年对达夫涅主岛上的强壮地雀研究时发现:岛上先持续干旱,食物中大坚果的比率增大,出生地雀的喙变大;后来持续雨季,食物中小坚果的比率增大,出生地雀的喙变小。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 大坚果的比率增大不利于小喙地雀的生存
B . 地雀喙的大小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C . 在进化中地雀的喙不会变得更大或更小
D . 食物组成是地雀喙大小进化的自然选择因素
5、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两种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 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相互选择
C . 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条件下是不定向的
D . 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
6、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击的情况下,可格伦岛上的那些有翅昆虫,翅退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B . 食物获得有多有少的结果
C . 定向变异的结果
D . 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7、雌性玉带凤蝶后翅的白斑周围常有红斑,因与有毒的红珠凤蝶相似,大大提高了其成活率。这一拟态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
A . 因为好看雌蝶长出红斑
B .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 . 天敌捕杀使雌蝶长出红斑
D . 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8、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在此书中,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阐明了自己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观点的是

A . 生物的变异都能得到积累和加强
B . 生物普遍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
C . 生物与生物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D .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 生物与生物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D .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9、20世纪60年代用DDT来杀灭稻螟的效果很好,但到了80年代DDT杀稻螟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 )
A . 80年代所用的DDT品质较过去差
B . 稻螟长期沾染DDT,体表形成抵抗DDT的保护膜
C . 选择作用使种群中抗DDT的稻螟比例增大
D . 长期使用DDT导致稻螟体内产生抗DDT的抗体
10、导致生存竞争的原因是( )
A . 生物之间相互排挤或残杀
B . 有利变异的个体和不利变异的个体互相竞争
C . 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
D . 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11、按照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
A . 生物的过度繁殖
B . 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
C . 生存竞争
D . 产生了有利的变异
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B . 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能形成有机物
C . 动物的进化趋势是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D .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13、下列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 . 生物之间为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 . 生物为适应环境而产生有利变异
D . 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1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这个现象属于 ( )
A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B . 长期的生存斗争
C . 适者生存,不造者被淘汰
D . 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15、“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现存的生物都属于高等生物
B . 现存的生物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C . 现存的生物还将继续进化
D . 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都被淘汰了
16、现在用青霉素治疗一些传染病比三十年前效果差,其原因是( )
A . 环境污染严重
B . 青霉素的生产方式与以前不同
C . 现在人体普遍健康
D . 病原体中抗药性变异个体的抗药性增强
17、《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是 ( )
A . 达尔文
B . 米勒
C . 林奈
18、枯叶蝶降落后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关于枯叶蝶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
B . 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 . 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 . 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可能出现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
19、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 . 害虫群体中原本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B . 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持续增强
C . 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D . 农药在生产的过程中药品质量逐渐下降
20、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B .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 .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D .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21、长期使用青霉素,发现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从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这是由于( )
A . 青霉素使病菌的基因发生了改变
B . 病菌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
C . 病菌接触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
D . 青霉素对病菌选择的结果
22、用杀虫剂灭蚊,开始效果还好,后来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 )
A . 杀虫剂放置时间长变质了
B . 杀虫剂使蚊子的基因变异了,产生了抗药基因
C . 抗药性强的蚊子活了下来并大量繁殖
D . 蚊子适应了有杀虫剂的环境
23、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中,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 100张撒在蓝色的布上,小组同学每转向桌子一次,快速选一张小纸片。一段时间后停止,统计布上剩余各色小纸片的数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在这个模拟实验中,蓝色的布相当于生物的"生活环境",同学模拟的是"捕食者",小纸片是"猎物"
B . 经过"捕食者"几次捕食后,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蓝色
C . 如果背景换成红色布,那么经过"捕食者"几次捕食后,剩下的各色小纸片数会基本相同
D . 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的动物不易被发现,对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十分有利
24、下列观点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 枯叶蝶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形似枯叶
B . 同种灭蚊药灭蚊效果越来越差是灭蚊药质量下降的结果
C . 野兔的保护色是为了躲避鹰的捕杀而产生的变异
D . 虫媒花与传粉昆虫相互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25、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发现抗菌素的效果越来越差。从达尔文观点来看,这是由于( )
A . 抗菌素浓度增加使细菌抗药性也增加
B . 抗菌素对细菌逐代选择的结果
C . 细菌由于接触抗菌素产生了抗药性
D . 细菌对抗菌素进行选择的结果
二、判断题(共10小题)
1、某种蛾类幼虫的体表长有毒毛,并有鲜艳多彩的斑纹,很容易被食虫鸟发现,这不利于它的生存.(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2、有些动物如箭毒蛙,它们在绿色的森林中格外绚丽夺目,很容易被其他生物发现,但仍然存活至今,这种现象不能用自然选择来解释.(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3、“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因为黄蝶具有保护色,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4、生物能发展进化.就生物本身来看,生物进化的关键因素是生物性状能遗传.(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5、达尔文认为引起生物生存斗争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繁殖。(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6、任何生物要想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7、生物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环境的变化.(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8、生物为了生存,能向着适应环境变化的方向发生变异.(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9、越低等的动物分布数量越少,这是因为不适应环境。(判断对错)
A . 正确
B . 错误
10、保护色的形成说明了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综合题(共5小题)
1、达尔文发现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经常刮暴风,岛上的花草树木大都生得低矮。这里的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翅非常发达的,一类是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的。经过比较发现无翅或者翅小的昆虫数目要远远大于翅发达的昆虫。他认为上述现象与岛上经常刮暴风有关。
请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来回答以下问题:
(1)昆虫的不同形态最初是由于 产生的,从进化过程来看,无翅或翅小的变异可以遗传,由此可知,无翅或翅小的变异是由于 的改变而引起的。
(2)暴风对昆虫两类翅型的形成起着 作用,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 。
(3)这些昆虫与海风之间相斗争的关系叫作 。
(4)达尔文把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在 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 。
2、如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 。
(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 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
(3)图③说明 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的个体被淘汰掉。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 作用。
(4)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颈长的变异是由于 改变而引起的。
(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 生存下来, 被淘汰掉,这就是 。
3、请根据材料I、材料II回答问题:
I、达尔文发现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经常刮暴风,岛上的花草树木大都生得低矮。这里的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翅非常发达的,一类是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的。经过比较发现无翅或者翅小的昆虫数目要远远大于翅发达的昆虫。
II、如图是以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为依据,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绘制的时间轴简图。
I、达尔文发现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经常刮暴风,岛上的花草树木大都生得低矮。这里的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翅非常发达的,一类是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的。经过比较发现无翅或者翅小的昆虫数目要远远大于翅发达的昆虫。
II、如图是以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为依据,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绘制的时间轴简图。
请回答:
(1)这些昆虫与海风之间相斗争的关系叫作。
(2)在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
(3)米勒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填图中字母),证实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在紫外线、闪电、高温等条件的作用下能形成了有机小分子物质。
(4)请推测最初形成的生命是(填“需氧型”或“不需氧型”)。
(5)根据时间轴上植物类群出现的顺序,推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
4、 2020年是农历鼠年,鼠是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之首。囊鼠有一个巨大的颊囊可以贮存食物,囊鼠的毛色与环境差异大,易被天敌捕食,有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区域囊鼠的数量,如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囊鼠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现象(填“遗传”或“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的。(填“定向”或“不定向”)
(2)生活在浅色岩P区的浅色囊鼠的体色对其自身来说是一种,该现象说明这种变异属于(有利/不利)变异。
(3)根据达尔文的观点,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
(4)鼠化石对于研究生物的起源和进化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图2代表科学家发现的未被破坏的沉积岩石层示意图,物种丙、物种甲、物种乙的化石分别在I层、Ⅱ层和Ⅲ层首次被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4)
A . 物种乙的结构一定比物种丙简单
B . 物种甲是由物种乙进化而来
C . 在Ⅱ层内不可能找到物种丙的化石
D . 物种丙的化石出现可能早于物种甲的化石
(5)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来看,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1)A.下图 a 是对一块种植马铃薯的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从图 a 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 1 至 3 年效果较,后来,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杀虫效果越来越。

从图 a 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 1 至 3 年效果较,后来,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杀虫效果越来越。
(2)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害虫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越来越多,你认为害虫的抗药性的 产生是在使用杀虫剂之(选填“前”、“中”或“后”)。
(3)B.图 b 是某地区男性每天吸烟数量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根据上面 b 图,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至少写出两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