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模拟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材料一: 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 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材料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材料二: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材料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
材料三: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
材料一:下图为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摘编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习近平表示,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习近平强调,20多年来,随着中国同欧亚国家关系快速发展,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发展同中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优先方向。我们希望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为各国人民谋福祉。——摘自新华网
材料: 皇帝说: 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