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高新区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碳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 黑色固体 B . 易溶于水 C . 有吸附性 D . 能够燃烧
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 .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 .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成人体内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这里描述的“钙”是指(  )
A . 离子 B . 原子 C . 元素 D . 分子
4、长途运输鱼苗时,为了防止鱼苗缺氧,常在水中加入物质X,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2H2O=2Ca(OH)2+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 CaO B . CaO2 C . CaCO3 D . CaCl2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 氮气作保护气 B . 干冰作制冷剂 C . 天然气作燃料 D . 氧气用于炼钢
6、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 . 用50mL量筒量取30mL水 B . 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 C . 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 D . 用澄清石灰水验证氧气
7、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容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
A . B . C . D .
8、(多选)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叙述正确的是(   )
A . 都是黑色固体 B . 都属于单质 C .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 用石墨转合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9、有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Na2SiO3 , 其中Si的化合价为(   )
A . +1 B . +2 C . +3 D . +4
10、常温下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刚开始能产生气体,但很快就停止产生.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加入足量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的是(  )
A . 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只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B . 反应物之间必须直接接触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C . 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化学性质不同 D . 硫酸钡粉末也可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
11、A,B,C三种物质各10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其中B是催化剂)当A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D为16g,反应后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   )

A . 5:1 B . 5:2 C . 5:3 D . 4:1
1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自然界熔点最低的金属是      

自然界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      

海洋中含量最高的金属      

(2)指出下列化学用语中数组“2”的含义

2NO3      Fe2+      4H2O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发生部分结冰变化后形成的冰和水混合体体系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是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①气态二氧化碳能被压缩成液态贮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      

②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      

(3)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这种说法不对,原因是      
(4)在高层建筑的顶端都装有铁制的避雷针,这主要是应用铁      性.
3、能源、环境、健康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1)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急增以及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引导致      ,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开发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③植树造林

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雨水,形成      ,对人类造成不容忽视的危害.

(2)吸烟有害健康.烟草燃烧释放的烟雾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其中含有能使人体内血红蛋白中毒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还含有的甲醛.会与蛋白质发生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使蛋白质失去 原有的生理功能;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的一条优点有      

三、简答题(共3小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氢氧化镁受热能分解,此过程需要不断吸收热量,当温度达到380℃时产生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质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什么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某大型面粉厂灌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避免类似事件,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        . (填写字母) (2)
A . 密封门窗,隔绝空气 B . 严禁吸烟,杜绝火源 C . 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D . 提高淀粉的着火点.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工业常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石灰浆抹的墙会逐渐变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是无色气体,其中F有刺激性气味,D是黄色液体,G是紫黑色固体.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G      ,A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B+H      

②B+D→F      

(3)上述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个.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

1、实验探究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A.铁丝在集气瓶中燃烧   B.水的电解    C.水中保存白磷

(1)A,B,C三个实验中,水用来隔绝空气的是      (填字母序号)
(2)A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实际操作时并未看到铁丝燃烧,指出可能的一条原因      
(3)实验B中负极所连的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      (写名称)
2、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仪器的名称:a.      、b.      
(2)实验室选用B作为发生装置可制得的气体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发生装置选择      ,收集装置可选择      (填字母序号).
(4)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5)若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已经收集满的现象是      
(6)某同学检验所收集的氧气发现不纯,请指出造成此结果可能的两条原因有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是否支持常见金属的燃烧进行探究活动.
(1)[活动一]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

实验①: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物除白色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I)实验①的结论是      .由该结论可知      (写“能”或“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

(II)通过实验①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2)[活动二]探究CO2是否支持生活中常见金属铁的燃烧,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方案:

方案①: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支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方案②: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带,点燃镁带,待镁带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实验评价:你认为方案      (填①或②)更为科学,理由是: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铜在潮湿的空气易生锈,铜锈的化学式为:Cu2(OH)xCO3 ,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22,求:
(1)化学式中X=      
(2)铜锈中铜、氢、氧、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2、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石灰石样品12.5g2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100g稀盐酸,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08.1g(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求:
(1)产生的二氧化碳是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高新区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