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专题十三——生物学和科学技术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下列关于观察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观察花的结构、草履虫的运动、蚯蚓的形态,都要用到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 B . 探究蚂蚁的通讯时,捕获到蚂蚁要先饲养一段时间,实验前让其处于饥饿状态 C . 显微镜的目镜、物镜、通光孔在一条直线上,调好反光镜就可以看到明亮的视野 D .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和染色的液体分别是清水、碘液
2、某同学连续测量叶的周长三次,数值分别为了12cm,11.6cm,12.2cm ,应记为(  )
A . 12.1 cm B . 11.93 cm C . 12.2 cm D . 12.07 cm
3、禽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死率较高。为了防控人感染H7N9型疾病,某科研机构用发育状况相近的健康小鸡进行了如下实验:

编号

小鸡数量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甲组

10只

不做处理,正常喂养

小鸡全部存活

乙组

10只

给小鸡接种活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小鸡全部死亡

丙组

10只

给小鸡接种降低活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小鸡全部存活

丁组

10只

给小鸡接种降低活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两周后,再给它们接种活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甲组可以作为对照组,甲、乙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活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B . 每组实验选择等量、个体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鸡,只有接种的物质不同 C . 每组小鸡数量用10只,而不是用1只,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D . 丁组实验结果预测:部分小鸡成活,部分小鸡死亡
4、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是(   )
A . 达尔文 B . 林奈 C . 米勒 D . 法布尔
5、阅读下列材料,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实验人员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使它们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乙组小鸭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实验员给甲组小鸭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播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员发现小鸭模仿它们的母亲的行为并时刻跟随在气球左右。请选择:

(1)甲组小鸭跟随气球走的行为属于(   ) (1)
A . 先天性行为 B . 偶然行为 C . 取食行为 D . 学习行为
(2)乙组小鸭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2)
A . 实验模型 B . 对照组 C . 实验组 D . 一个变量
(3)如果不是把甲组小鸭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的录音,则甲组小鸭可能会(   ) (3)
A . 它们可能吓唬其它鸭了 B . 它们将会发出类似猫的声音 C . 它们将失去繁殖能力 D . 它们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
6、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
A .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施实验       制定计划       得出结论 B . 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       实施实验       得出结论 C .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       作出假设       实施实验       得出结论 D .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实验       得出结论
7、探究的一般过程是开始于(   )
A . 作出假设 B . 表达和交流 C . 制定和实施计划 D .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8、科学家发现维生素C的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
A . 分类法 B . 观察法 C . 调查法 D . 实验法
9、国际上被誉为“分类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
A . 林奈 B . 达尔文 C . 哈维 D . 虎克
10、生物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的是(   )
A . 法国学者拉马克 B . 瑞典科学家林奈 C .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D . 英国医生哈维
11、下列不属于生物学研究对象的是(   )
A . 人类的遗传变异 B . 动物的运动方式 C . 植物的生长繁殖 D . “天宫一号”飞行器
12、使生物学发展到分子生物学阶段的科学成果是(   )
A . 血液循环的发现 B .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C . 进化学说的建立 D .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13、一位同学作出假设:与埋在土壤中相比,至于土表的种子,其发芽率降低。该同学将5粒蚕豆种子埋在一层土壤下面,另5粒种子置于土壤表面,所得结果见下表。为证明这一结果的可信度,这位同学应(  )

种子处理

萌发种子数

埋入土下

4

置于土表

3

A . 修改所做假设 B . 将实验装置放在光下 C . 用足够多的种子重复这一实验 D . 得出结论:黑暗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是必需的
14、以鼠妇为例,探究“光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实验中的对照实验条件,下列正确的一组是 (   )
A . 阴暗、明亮 B . 潮湿、干燥 C . 明亮、潮湿 D . 阴暗、干燥
15、某生物实验小组同学观察蚂蚁时,看到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往前爬,有同学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该同学的说法属于探究活动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作出假设 C . 得出结论 D . 表达与交流
16、202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属于(  )
A .   观察 B . 实验 C . 调查 D . 分析
17、在下列几组生物对照实验中,对照条件不合理的是(    )
A . 湿润和干燥 B . 有光和无光 C . 高温和低温 D . 水分和温度
18、“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这是对下面哪种科学方法的描述?(  )
A . 观察法 B . 调查法 C . 抽样检测 D . 对照实验
19、在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烧瓶瓶口的形状 B . 空气的有无 C . 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D . 细菌的有无
20、某同学要调查家附近的植物种类和生存环境,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 . 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 . 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C . 记录家附近所有的植物数量 D . 对调查数据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21、调查校园植物种类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对象     B . 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 . 在调查过程中不必作记录 D . 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2、中国种植水稻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盛誉的科学家是( )
A . 袁隆平 B . 屠呦呦 C . 钟南山 D . 李兰娟
23、首次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科学家是(   )
A . 列文虎克 B . 巴斯德 C . 林奈 D . 伊万诺夫斯基
24、下列属于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   )
A . 记录 B . 调查 C . 测量 D . 观察
25、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是 (   )
A . 袁隆平 B . 林奈 C . 巴斯德 D . 屠呦呦

二、实验探究题(共15小题)

1、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铅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成胁儿童的铅污染主要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果;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会有铅。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铅对人或动物是否有影响,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将30只大小、生理状况一致的家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用含不同浓度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按照同一方式(每组每3天1次、剂量为10mg/kg)进行皮下注射,每隔10天对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见下表:

项目

组别

5%葡萄糖溶液所含醋酸铅的浓度

血红蛋白含量(g/L)

初始测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0

60

60

60

60

B

1.83%

60

53

49

38

C

3.66%

60

51

40

28

(1)该实验的变量是      
(2)实验中30只家兔的大小、生理状况要保持一致,是为了      
(3)本实验设置A组的目的是什么?      
(4)你认为实验结果中关于血红蛋白含量的数值是如何处理得来的?      
(5)由实验结果可知,血液中的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的血红蛋白含量      
(6)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出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实验探究,并回答问题。

现在正值夏天,绝大多数绿色植物的叶片呈绿色。小玉同学发现菜农卖的韭菜叶是绿 色的,而超市中的“韭黄”的叶却呈黄白色。小玉同学将这个情况告诉他的好朋友小明同学, 小明同学上网查询获知,在遮光条件下新发韭菜培养出了韭黄。小玉同学提出了问题:在 阳光照射下,韭黄会发生变化吗?两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都各有说法。为此,他们设计 了一个实验,探究在光照条件下培养韭黄,其叶子是否会变成绿色。

实验器材:两盆各 20~40 株培养好的韭黄幼苗,黑色大纸袋,洒水壶等。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实验方案:

设计思路:将两盆韭黄幼苗分为 A、B 两组,一组在光照条件下,另一组不被光照,观察一个白昼后两组韭黄叶的颜色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三天。

实验步骤:

①将两盆韭黄分别编为 A 组、B 组,适时适量向两盆浇清水,将黑色大纸袋罩在      花盆上;

②第一天清晨将两盆韭黄幼苗都放置在阳台向阳的地方;

③晚上观察并记录 A、B 盆韭黄的颜色变化情况;

④第二、三天,重复浇水、晚上观察、记录。

预期结果和结论:

若实验结果为 A 组韭黄叶变成了绿色,B 组韭黄叶仍为黄白色,由此推出实验结论:      

(4)分析讨论:

①在这一探究实验中,设置了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      

②在探究实验中,每盆使用了多株韭黄进行实验,这是设置      实验,为了 避免出现偶然因素而产生误差。

3、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山药中的山药多糖对治疗糖尿病的医学价值,用患糖尿病的大鼠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有山药多糖、生理盐水、降糖药物、30只糖尿病大鼠等;实验操作见下表,科研人员连续喂养16天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浓度取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小鼠类型

处理方式

A

健康的大鼠

灌服生理盐水

B

糖尿病大鼠

灌服生理盐水

C

糖尿病大鼠

灌服山药多糖

D

糖尿病大鼠

灌服降糖药物

(1)实验中设置A组的目的是      
(2)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A组的健康大鼠数量应该为      只。
(3)根据图表信息,实验中C组与B组对照,可得出结论:      ;C组与      组对照,可知山药多糖降糖效果与降糖药物的疗效相似。
(4)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      的重吸收作用。
4、某研究小组对田鼠的毛色遗传做了如下研究,亲代及子代情况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代

子代表现型及数目

雌性

雄性

黄色

黑色

黑色(15只)黄色(8只)

黑色

黄色

黑色(6只)黄色(9只)

黄色

黑色

全为黑色(25只)

黑色

黄色

黑色(8只)  黄色(3只)

(1)该小组对田鼠毛色遗传的研究方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方法中的      
(2)根据图表中的第      组组合情况可以分析出      为显性性状。
(3)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第三组中亲代雄性田鼠的基因组成是      
(4)如果第三组子代黑色田鼠与第二组子代黄色田鼠进行交配,后代出现黑色田鼠的概率是      
5、有同学说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究竟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某生物兴趣小组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草莓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浸泡液及时间

其他条件

保存时间

变质个数

草莓50个

2L蒸馏水,2小时

相同

10天

40个

草莓50个

①,2小时

10天

8个

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2)选取甲、乙两组新鲜草莓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控制      
(3)设置甲组的作用是      
(4)你认为草莓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6、通常人们认为大蒜具有抑菌作用。大蒜真的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吗?某生物小组利用大肠杆菌在无菌条件下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准备:取等大的10片滤纸片,5片浸泡于大蒜滤液中,5片浸泡于无菌水中备用;将接种了等量大肠杆菌的10个培养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实验操作如下:

甲组

乙组

实验操作

取浸有大蒜滤液的滤纸片分别放在5个培养基的相应区域内

取浸有无菌水的滤纸片分别放在5个培养基的相应区域内

培养条件

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实验现象

滤纸片周围0.5cm(平均值)范围内没有大肠杆菌生长

滤纸片周围有大肠杆菌生长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2)乙组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3)每组使用了5个培养基,实验结果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4)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大肠杆菌的生殖方式是      。它代谢强度高,繁殖速度快,因此大肠杆菌常被用作实验材料。
7、同学们发现树林里的落叶层层堆积,不同区域和深度的落叶被分解的程度各不相同。为了探究影响细菌分解落叶的条件,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 材料处理

用打孔器在同种叶片取质地相同的片60片,均分为3份平铺于三个锥形瓶中,标为A、BC三组,高温蒸煮后备用

步骤2 实验操作

A组

B组

C组

接种等量的同种细菌

遮光处理

遮光处理

正常光照

去除氧气

通入氧气

通入氧气

步骤3 恒温培养足够时间

30℃

X℃

30℃

试验结果

圆片未被分解

圆片被完全分解

圆片被完全分解

请根据以上探究步骤和结果,分析回答:

(1)实验步骤1“高温蒸煮”的目的是:对实验材料进行      处理。
(2)以A、B组为对照实验时,变量是      (选填“氧气”或“光)。
(3)实验步骤3中“X”代表的数值是      ,设置此温度是为了在对照实验中确保      
(4)由B、C组的实验结果可知光照条件      (选填“会”或“不会”)影响该细菌对落叶的分解。
8、“双岐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是治疗人体肠道菌群失调的药物。该药物含有健康人肠道具有的长型双岐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了探究该药物对人体是否有不良反应,某生物小组用适量蒸馏水溶解该药片,并用小鼠做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组

对照组

健康小鼠

10只

10只

喂饲次数及剂量

每天喂药1次,0.3毫升

每天喂蒸馏水1次,x亳升

观察时间

14天

14天

实验现象

无不良反应

无不良反应

(1)该实验的变量为,表格中的“x”应为毫升。
(2)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3)长型双岐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均属于(填“细菌”或“真菌”)。这三种菌与人类的关系是(填“寄生”或“共生”)。
(4)为保证“双岐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中的菌群能在肠道中正常繁殖,在服用该药时,不能同时服用_____。 (4)
A . 抗生素 B . 钙片 C . 维生素 D . 抗病毒药物
9、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腮腺炎的常规临床治疗以A药为主,为了研究B药的辅助治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进行了腮腺炎的临床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人数

A药

B药

治疗疗程

总有效率

50

相同剂量注射

服用

一周

96.58%

50

相同剂量注射

不服用

一周

74.6%

(1)该实验中,两组实验的人数、A药的用药情况、治疗疗程均保持一致,这是为了控制   。
(2)临床实验中,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组服用B药,乙组不服用B药,目的是起作用。
(3)如果只选2名腮腺炎患者进行临床实验,是否合理?(是或否),理由是    。
(4)以上临床实验结果说明:
10、   2020年5月31日是第32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为了了解烟草对生物的危害,小李和同学们开展了“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具体过程如下:

( 1 )用香烟和蒸馏水制成烟草浸出液。

( 2 )通过稀释,得到25%、50%、75%的烟草浸出液。

( 3 )取5个大培养皿,编号,铺上卫生纸,均放入结构完整、大小相当的50粒黄豆种子。

( 4 )在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将装置放在室温条件下。

( 5 )每天向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相应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和蒸馏水。

( 6 )5天后统计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黄豆种子数

烟草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发芽率

A

50

100%

26%

B

50

75%

44%

C

50

50%

64%

D

50

25%

82%

E

50

蒸馏水

96%

(1)你认为该实验应作出的合理假设是:
(2)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变量是
(3)每组均取50粒而不是取1粒黄豆种子,目的是
(4)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的萌发有作用。
(5)E组有2粒黄豆种子未萌发,请分析原因
(6)烟草燃饶时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写出一种即可)等。这此物质进入人体,会诱发多种系统疾病,还有可能引发肺癌。
11、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依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设置对照实验时,一组对照实验中有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目镜为10×,物镜为10×,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倍。
(3)将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滴加一滴碘酒,被碘酒染成蓝色的结构是
(4)如图,将一段水蜜桃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毛桃的砧木上,则砧木该枝条上将来结出的果实是(填“水蜜桃”或“毛桃”)。

(5)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同学们把正常生长的植物装入密闭的玻璃容器,下图为自然条件下该容器内某气体一天24小时的含量变化。

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中的

②根据曲线图,同学们作出如下分析判断,合理的是(填字母)。

A.该气体是氧气

B.植物在这一天积累了有机物

C.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时刻为18:00

D.这一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长为12小时

E.这一天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长为24小时

12、辣椒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因其独特的辣味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温室栽培过程中辣椒对无机盐的需求量较大,且无机盐的施加时期对辣椒的品质具有影响。因此,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第1组:不施加肥料:

第2组:定植(将育好的苗移植于田中)时氮肥和钾肥各施加总量的30%,随后在辣椒的若干关键发育时期分别施加总量的10%, 20%,30%, 10%,共施加5次:

第3组:氮肥和钾肥在定植的第25天后每隔15天平均施加,共施加7次。

每组实验定植50株,果实成熟期测定辣椒营养指标。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第2组与第3组施加的氮肥和钾肥总量均应
(2)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维生素的含量是反映辣椒品质的重要指标,根据下图中数据可知,第组处理结出的辣椒品质更优,适合在生产中采用。

(3)通过本实验得出,在植物栽培中,除了要考虑营养液的浓度、施加量和种类外,还要考虑,植物才能更好地开花、结果。
(4)在实验过程中,科研人员还测得了在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夜间温度在20℃和30℃时,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植株的越强。由此可见,在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辣椒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13、生活中,食品如果保存不当,就容易腐败变质。为了探究腐败变质的食物是否会对人体肠道产生危害,某科研小组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利用霉变甘蔗汁进行实验。科研人员对4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进行不同的灌喂处理,每组每天相同时间喂一次,其他生存条件均相同。在适宜的条件下连续喂养20天后统计每组中肠道有炎症的小鼠数量。具体处理方式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小鼠数量(只)

处理方式

有炎症的小鼠数量(只)

A

10

灌喂未霉变甘蔗汁0.2mL

0

B

10

灌喂50%每变甘蔗汁0.2mL

3

C

10

灌喂75%霉变甘蔗汁0.2mL

5

D

10

灌喂100%霉变甘蔗汁0.2mL

8

(1)实验中设置A组的作用是
(2)实验中每组用10只小鼠,而不是只用1只目的是
(3)分析实验结果,你认为:腐败变质的食物对人体肠道(填“会”或“不会”)产生危害。
(4)食物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的。
(5)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可能会发生食物中毒,一旦中毒后,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是________。

①立即上床睡觉休息

②采用科学的方法(如催吐法)进行自救

③迅速到医院救治

④拨打“120求救

(5)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4、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2020年4月,我国科学家利用恒河猴等动物初步研制出了疫苗a,为了检验疫苗a对新冠肺炎是否有预防作用,进行实验得到部分数据如下:

第1组

第2组

1、各组分别注射

3微克安慰剂

3微克疫苗a

2、第0、7、14、21天检测

新冠病毒抗体量均为0

新冠病毒抗体量逐渐增多

3、第22天接种新冠病毒

将适量且等量的新冠病毒

接种到两组恒河猴的肺中

4、第29天检测新冠病毒含量

10万倍m核酸计量单位

m核酸计量单位

(注:安慰剂无任何药理作用和致病作用,只起到心理安慰作用)

根据表格和相关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是
(2)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起作用。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将本实验的结论应用于传染病的预防,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是,该措施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防御、识别(监视)和等。
15、“落叶归根”需依赖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同学发现落叶在冬天的分解速度比夏天要慢,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微生物的分解速度呢?该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

Ⅰ实验准备:落叶、纱布、烧杯、潮湿的土壤、恒温箱等。

Ⅱ实验设计及结果:

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处理

45天后落叶的腐烂程度

甲组

将用纱布包裹好的落叶置于各组

烧杯内的土壤中

放置在0℃的恒温箱中

基本没有腐烂

乙组

放置在20℃的恒温箱中

少部分腐烂

丙组

放置在40℃的恒温箱中

大部分腐烂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的变量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各组烧杯内的落叶和土壤都应该(填“相同”或“不相同”)。
(3)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组温度中,℃条件下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最弱。
(4)进一步分析:除该实验探究因素外,影响微生物对落叶分解效果的非生物因素还可能有(写出一种即可)。
(5)落叶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彻底分解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其中能被根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和,从而真正实现了落叶归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十三——生物学和科学技术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