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下册5.1.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起大兴安岭,四至乌鞘岭,北连长城,南抵南岭

②地表千沟万壑,湖泊星罗棋布

③窑洞和信天游是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④采取植树种草,建梯田、修挡土坝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黄土高原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    )
A . 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 B . 加快发展交通运输 C . 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D . 招商引资发展畜牧业
3、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下,黄土高原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文化,下列属于流行黄土高原地区的民歌形式的是(    )
A . 二人转 B . 黄梅戏 C . 信天游 D . 秦腔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    )。

①黄土质地疏松,多空隙,易受流水侵蚀

②夏季暴雨集中,降水强度大

③滥垦乱伐,植被遭到破坏

④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5、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 . B . C . D .
6、小明一家到黄土高原地区旅游,有时他们看到景点就在眼前,却要绕道行驶。主要是因为这里(    )。
A . 千沟万壑 B . 河流密布 C . 一望无际 D . 雪山连绵
7、读图,有关①、②两条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山脉的东侧是东北平原 B . ①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 C . ②山脉与我国0℃等温线大致吻合 D . ②山脉是我国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
8、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面约为53方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这里地面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彻底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 (1)
A . 气候干旱,沙丘向南迁移 B . 地面径流量少,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C . 工农业迅速发展造成的 D . 人们违反自然规律,不合理地利用土地
(2)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 (2)
A . 制止滥垦、滥伐、滥牧 B . 实行水土保持,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C . 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 D . 在沟口打坝淤地,不让水土出沟
9、读我国北方地区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北方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1)
A . 位于内蒙古高原以南 B . 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 C . 位于黄河以北 D . 东部濒临渤海、黄海。
(2)有关北方地区内部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①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为主 B . ②地区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 C . ①③地区相比,传统民居以窑洞为主的是③地区 D . ②③地区相比,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的是②地区
10、左图是中国地形局部图,右图是某区域经纬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读左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甲地形区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地表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 B . ③为秦岭,是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 . 甲地形区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 D . ④为太行山,其东侧为东北平原
(2)“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褶皱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者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对文中“黄土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2)
A . 位于第三阶梯上,流水侵蚀严重 B . 塬面比较平坦,适宜耕种 C . 传统民居是窑洞,民歌是信天游 D . 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生态环境
(3)读右图,关于该区域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3)
A . 图示区域位于北京的西南面 B . A山脉东西两侧分别是平原和高原 C . 大部分地区是沟壑纵横的黄土地 D . ①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棉基地
11、促成乙地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区的条件有(   )

①取水方便,利于自流灌溉    ②泥沙大量淤积,肥沃土壤

③位于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④地处西北,光照条件充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2、该省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 水土流失 B . 环境污染 C . 土地盐碱化 D . 黑色风暴
13、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读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图,回答下题。

(1)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B . 西到太行山脉 C . 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D . 北抵长城
(2)下列关于加强该地区水土保持的措施中,正确的有(    )

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带

②合理放牧,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

③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④为提供治理环境的资金,无条件扩大煤炭开采

(2)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1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地域特征与黄土高原相符的是( )
A . 传统民居——下沉式窑洞 B . 祈盼健康——“过三桥” C . 娱乐活动——那达慕大会 D . 休闲方式——“打林卡”
15、读下图,回答问题。

(1)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其自然环境特点是(   ) (1)
A .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 .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 . 人口众多,交通便利 D . 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2)古诗有云“不教胡马度阴山”,在今天的中国,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内涵。今天的阴山附近主要生活的少数民族是(   ) (2)
A . 满族 B . 傣族 C . 维吾尔族 D . 蒙古族

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多种。目前“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

材料二:黄土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长期的水上流失使这里逐渐形成了特殊的自然景观,地表被切割得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1)从材料一中可知,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地区吹来的。
(2)从材料二中可看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长期的
2、读下列材料和黄土高原景观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多种。目前,“风成说”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的支持。“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盛行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

材料二:黄土高原景观图。

(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
(2)请你说出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
(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①;人为原因有②
(4)在西部大开发中,黄土高原地区必须坚持(    ) (4)
A . 跨流域调水 B . 修建水库 C . 退耕还林还草 D . 大力发展交通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多种。目前,“风成说”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的支持。“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盛行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

材料二:黄土高原景观图和黄土高原略图。

黄土高原略图

(1)观察“黄土高原景观”图,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征是、支离破碎,当地的传统民居是
(2)黄土高原地区历来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由此造成了河下游成了地上悬河。
(3)为了治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国家出台了等政策,通过等生物措施和筑堤坝、修水库等措施综合治理。
(4)①是河。
(5)②是山脉,东面的地形区是
(6)③是山脉,以南的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7)④是省,行政中心是
(8)该地区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9)该地区跨四大地理区域的省级行政区⑤是省。
4、我国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上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A是      地区,B是      地区,C是      地区,D是      地区。

(2)A,B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      一线;该界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列举其地理意义      
(3)造成B,D地区农业生产的差异的最大因素是      
(4)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形区是      ,请提一条有效治理建议      
5、某中学组织“桥与地理环境”为主题的研学,请你一起参与:(游学长见识)

(1)赵州桥(图1)虽经无数次洪水的冲击,却安然无恙,指出该地区洪水多发的主要气候原因。
(2)廊桥(图2)以石头和木材为原料,在桥上加盖廊屋,在闽浙山区较多。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黄土高原许多沟谷地区出现“桥上桥”(图3,在原桥梁的基础上,后来再建新桥)。试解释这一地理现象。
(4)综上所述,指出造成①、②两区地理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文地理下册5.1.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