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包钢三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蔗糖溶解于水 B . 食盐水蒸干后出现白色粉末 C . 饱和石灰水升温后变浑浊 D . 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白膜
2、40℃时,取四份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钠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 . 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溶剂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B . 降温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C . 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溶剂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 . 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B . 某溶液降低温度后能析出晶体,则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 当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 . 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需要蒸发水45g
4、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相同温度下X饱和溶液中X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Y饱和溶液中Y的质量分数 B . t1℃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X比Y的多 C . 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至t1℃,X溶液有晶体析出,Y溶液没有晶体析出 D . 升高X饱和溶液的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5、下列图象能正确体现与实验对应关系的是(   )
A . 某温度向一定量的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CaO,再恢复到原温度 B . 将烧杯中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再将烧杯中的物质逐渐升温 C .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加入金属 D . 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铁片
6、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入等质量的烧杯,且都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天平平衡,使天平重新达到平衡,可分别往两烧杯中加入(   )
A . 镁2g,铝2 g B . 镁4 g,铁、锌混合物4 g C . 锌5.6 g,铁5.6 g D . 锌6.5g,镁、铝混合物6.5g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填空
(1)写化学式:①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的固体物质是      

②稀盐酸中的溶质      ;③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2)粗盐的初步提纯的主要操作步骤:溶解、            
(3)把锌片和铜片同时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若无气体产生,滤液中可能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若溶液为蓝色,则滤纸上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2、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点P表示      

(2)欲将t1℃A物质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任一种)

(3)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      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A物质.

(4)若分别将100克A,B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4)
A . 两物质都是饱和溶液 B . 所含溶剂质量:A<B C . 溶液质量:A>B D . 溶质质量分数:A>B
3、如图1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小明参照如图2在常温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小明观察到A中所加固体全部溶解,则B中的现象是      

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       D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4、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E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试推断:

(1)C物质的化学式      ;E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丙→乙:      
5、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如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2)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量筒的规格是      (从下列中选用:200mL,50mL,100mL).(游码在零刻度尺)
(3)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20%的可能原因       (填序号)  (3)
A .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 . 称量前指针向左偏移就称量 C . 配制溶液的烧杯已有少量水润洗 D . 装瓶时部分液体洒出 E . 氯化钠不纯.

三、计算题(共5小题)

1、现有铁、铜组成的混合物10g,向其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①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②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③反应所消耗的硫酸溶质质量.

2、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写“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写物质序号).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写选项序号). (4)
A . c>a=b B . a=b>c C . a>b>c D . b>a>c
(5)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6)若A中混有B,得到A采用      的结晶方法.
3、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根据图回答:

(1)a的溶解度在30℃时是       g.
(2)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3)如图2所示,现有20℃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有等质量的a、b剩余,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析出的固体不含水) (3)
A . a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多,b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 B . 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C . a溶液中溶剂质量小于b溶液中溶剂质量 D . 试管底部a固体的质量小于b固体的质量.
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点P表示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当A中含有少量B时,为了得到纯净的A,可采用的方法是      
5、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E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试推断:

(1)C物质的化学式      ;E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A→甲+B:      丙→乙: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包钢三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