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下册)八上 第六单元 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单元测试卷B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①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繁多
②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③我国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④我国资源利用不合理加剧资源短缺
①鼓励适龄青年晚婚晚育
②积极推行国家“全面二孩政策”
③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④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①人口外迁,减少人口数量
②科学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③因地制宜,实行退耕还草
④禁止放牧,进行生态旅游
①我国把环保工作放在经济发展首位 ②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峻
③我国加大了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④对环境的保护要纳入法制的轨道
①建筑工地盖好防扬尘的纱网
②治理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
③家庭取暖做饭改用电、气炉
④私家车尾气影响不大,无需控制
①河长制有利于实现水环境治理
②我省把环保工作放在经济发展首位
③我省对生态环境实行精准治理
④剿灭劣V类水行动是我省中心工作
①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②会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③能够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④体现了国家重视环境治理工作
①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③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①降低生产与生活对资源的需求 ②扩展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范围
③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短缺问题 ④改变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状况
①加强汽车尾气的监测,报废不达标汽车
②将燃煤排放污染高的工业转移到周边地区
③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产品
④完善公共自行车服务机制,倡导低碳出行
①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②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③践行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④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①保障教育均衡发展
②坚持新型民族关系
③增强民主政治意识
④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①少生、优生政策不符合社会实际,是错误的
②高生育、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人口的主要特征
③人口增长情况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④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
材料一:我国自然资源状况表(见左下表格)
材料二:2012年10月16日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开工(见下图)。2009-2015年,国家规划在中原、东南、中南、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多个重点目标市场新建支线管道约8000公里。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西气东输三线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运输大动脉,横跨我国边疆、内地和沿海十省区。将使沿线上亿群众用上清洁可靠的天然气,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能够带动设备、材料等相关产业,扩大国内需求,支撑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家庭一幕】
有一天,潇潇一家三口边散步边聊天……
子:爸,你经常忘记切断计算机的电源,水龙头的水流又开得很大,真浪费。父:地大物博的大中国,一点点水电,何足挂齿!
母子:反对!……
【社会一隅】
低碳生活,是一种时尚。台州市区已陆续投入上千辆公共自行车,每几百米设一个公共自行车亭,不少拥有轿车的市民也骑着公共自行车上街。
【图说举措】
材料一 2018年10月18日,由联合国人口基金和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8年世界人口状况》中英双语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22亿,其中13亿的增长可能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017年全球人口为75.5亿人;总体出生率为2.5,即平均每名妇女育有2.5名子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生率位居全球前列,其中非洲西部和中部出生率为5.2,非洲东部和南部出生率为4.5。与之相比,美国的出生率为1.9,中国仅为1.6。
材料二 据统计,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7%,那里居住着世界上70%的人口,而且世界9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10%的土地上。人口在各大洲之间的分布也相当悬殊。欧亚两洲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2.2%,但两洲人口却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2%,尤其是亚洲,世界人口的60%居住于此。
①土地荒漠化 ②人口增长过快 ③粮食短缺
【材料一】近年来,浙江境内考古发掘了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城遗址,这些古城遗址在给水、排水设施的设计与施工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材料二】2016年8月浙江省普降暴雨,部分城镇出现严重内涝,主要道路多处积水,交通受到严重影响。有人认为,暴雨也是可以被很好利用的,如利用蓄水设施将暴雨储存起来,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暴雨还能暂时性的改善一些破污染河流的水质。
【材料三】
浙江省各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
借鉴 |
台州湾产业集聚区投资43.8亿元建“海绵城市” |
① |
平湖市通过专家讲座、技术培训等多渠道加强“海绵城市”的宣传 |
② |
宁波企业自主研发透水混泥土材料助推“海绵城市”建设 |
③ |
(注:“海绵城市”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 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材料一:某同学通过网上学习绘制的思维导图
材料二:
材料三:“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环境署主导的全球活动,每年6月5日举行。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应对空气污染,主场活动将在浙江杭州举行。
【相关链接】
治 水 | 城镇截污纳管全覆盖,全面消除污水直排现象; |
治 气 | 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35ug/m3;灰霾天气出现频率下降60%左右。 |
垃 圾 处 置 | 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