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0小题)
对下图理解准确的是( )
人均产量(1950年) | 中国 | 美国 | 印度 |
钢产量 | 2.37kg | 538.3kg | 4kg |
发电量 | 2.76kwh | 2949kwh | 10.9kwh |
二、综合题 (共6小题)
材料一 晋商崛起于明代,到了清代,晋商位居众商帮之首,并持续商界500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民族的战乱与融合,形成了山西人特定的文化思维。清朝入关后,晋商与清合作,并试图通过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明晰自己的产权,保障自身利益。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晋商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金融业、棉布业、铁货业、皮毛业、粮油业、运输业等。晋商内部分祁县帮、平遥帮、太谷帮、蒲州帮等等。“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资,众伙共同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万产可屈指矣”。提供资金者为股东,主持经营者为掌柜,其他帮工者为伙计,等到赚取利润时,众者分红,可谓同心同德,尽职尽责。
——刘建生《明清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由17个银行家族共同拥有,在阿姆斯特丹等地设有总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不断地进行殖民扩张。1619年,在爪哇成立“地区总部”;垄断了欧洲与日本的贸易;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周边地区;1652年,在好望角开拓“海外领地” 。“荷兰东印度公司”创造的奇迹与它享有的特权有关。它不对任何人负责,只对股东负责,享有免检权力。“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合法的银行武装”,可以发动战争、组建情报组织、合法杀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自行缔结对外条约。“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任命官吏、分封领土、建立行政机构、管理“户籍”、制定标准、颁布法律、制定教育内容。“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了大量的金币佛罗林,掌握欧洲乃至“海外领地”的金融、贸易、投资、经济管理权。
——江晓美《海上马车夫荷兰金融战役史》
竺可桢关于中国气候的变迁表
气候变化阶段 | 时间范围(年) |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 |
第一温暖期 | 3000B.C.——1000 B.C. | 商、西周初年 |
第一寒冷期 | 1000 B.C.——850 B.C. | 周代 |
第二温暖期 | 770 B.C.——公元初 | 秦汉时期 |
第二寒冷期 | 公元初——600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第三温暖期 | 600——1000 | 唐朝 |
第三寒冷期 | 1000——1200 | 宋代 |
第四温暖期 | 1200——1300 | 元朝 |
第四寒冷期 | 1400——1900 | 明清时期 |
综合上述表格中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气候的变化与中国历代王朝治乱兴衰的关系?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百日维新失败后的梁启超在日本流亡期间,广泛阅读了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译著。他接受了民族主义、自由、平等的概念。他对中国衰弱的诊断表明,中国人个人的忠诚对象是统治者,而不是中华民族;儒家学者谈论天下一统,没有优先有效地重点强调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专制和独裁是腐败和中国衰弱的根源所在。他相信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为一个真正民主和代议制的政府做好准备,反而认为君主立宪制作为一个急需的目标更为有效。他的书被青年学生抢购。但是,孙中山等激进人士认为中国有必要推翻满族王朝并建立共和国。1905年慈禧太后同意进行立宪,1906年11月下令将六部扩大为十一部;1907年8月把汉族总督张之洞和袁世凯调到北京担任军机大臣;1908年8月27日发布“宪法大纲”,规定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属于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皇帝,1911年5月组织“皇族内阁”,十三个任命者中有五个是皇亲国戚,有八个满人和一个蒙古旗人,但只有四个汉人。
——根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
材料:1949—1952年,新中国在农村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公私比重,已由1949年的43.87%与56.2%之比,变为1952年的67.3%与32.7%之比。私营商业在全国商品中的经营比重,已由1950年的55.6%降为1952年的37.1%。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应当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和地方的人民政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还有通过宪法和国家建设计划。1952年斯大林对刘少奇说:“你们不制定宪法,不进行选举,敌人可以用两种方式向工农群众宣传你们,一是说,你们的政府不是选举的;二是说,你们国家没有宪法。”从1953年开始,我国进行人口普查、选民登记。选出了各级人民代表。在1954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据金冲及著作等整理
材料:主力会战是指双方主力之间的斗争,是为了获得一次真正的胜利而进行的倾注全力的斗争。战争的实质是斗争,而主力会战恰恰又是双方主力之间的斗争,所以主力会战必须永远被看作是战争的真正重心。总而言之,主力会战最明显的特点在于,相对其他战斗而言,它的独立性最大。正因为主力会战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所以它的胜负取决于它本身,换言之,只要有一线胜利的希望,就必须在主力会战中倾尽全力争取胜利。在现代会战中,谁先耗尽对方的兵力就说明谁获胜了,所以与其它任何战斗相比,谁会在主力会战中放弃战斗,取决于双方所剩余的预备军的兵力情况,因为这种预备军的全部精神力量还保存着。现代会战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生力军来补救会战过程中一切不幸与损失,因为,现代战斗队形的编组和部署,使预备队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任何时间下都能使用。只要还有占据优势的预备队,一个看来就要遭到不利结局的统帅,是不会放弃会战的。
——根据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整理
材料:戴震(1724年—1777年),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他的代表作《孟子字义疏证》,重新解释了理、天道、性、才、道、仁、义、礼、智、诚等哲学范畴,在继承并尖锐批评程朱理学的同时,展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戴震特别擅长于哲学分析、抽象与理性思辨。认为宇宙生命及其变化的源头是“仁”,“仁”是“生生者”,“变化之流”是“生生之条理者”,即“理”。换言之,人道本于性,而人性源于天道;天道固无不善,人道、人性自然也就无不善;于是,人的生命价值与宇宙生命的意义就融汇于“天人合一”的境界。戴震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打破了“天理”、“理”的神圣性、神秘性,他指出所谓“天理”就是天然的、自然而然的道理。宋儒将“理”与“欲”截然对立,戴震则认为,“理”与“欲”是统一的,欲望的适当满足就是“理”。“理者,存乎欲者也。” 欲、情、知是天赋的人性,天赋人以“心”,即理性思维来调节作为感性存在的人。换言之,人欲并不可怕,也不是邪恶的,追求人欲的满足是正当的人性要求。欲、情、知三者条畅通达,才是人生的理想状态。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章太炎对戴震特别推崇,但是钱穆则不以为然。
——根据李帆《古今中西交汇处的近代学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