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3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共20小题)

1、《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 . 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 . 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 . 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 . 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2、“航行半年后,船队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见的风暴,在被风暴裹挟、被动地向东南方漂泊了13个昼夜之后,他意外地发现: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为纪念这次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他给这个海角取名‘风暴角’。”文中的“他”是指(  ) ​

A . 哥伦布 B . 迪亚士 C . 达·伽马 D . 麦哲伦
3、下列关于清朝疆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东到太平洋 B . 南包南沙群岛 C . 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 D . 北至北冰洋
4、“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反映了明清之际( )

A . 主张工商皆本 B . 倡导为学应务实 C . 批判君主专制 D . 主张重农抑商
5、“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这个国家应该是(    )

A . 英国 B . 美国 C . 德国 D . 法国
6、“平民—将军一平民一总统—平民”,这是一个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八年军旅,置生死于度外;八年总统,正值国家最艰苦之时。那提议用他的名字为首都命名的人真是太有智慧了。材料中的“一个人”指的是(    )

A . 拿破仑 B . 华盛顿 C . 林肯 D . 克伦威尔
7、某同学整理的下边这张资料卡片,可用来研究(   )

图片_x0020_39

A . 《权利法案》的政治影响 B . 《独立宣言》的正义立场 C . 《人权宣言》的革命要求 D . 《拿破仑法典》的历史地位
8、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 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D .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9、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是指(   )
A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 .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C . 殖民掠夺和新航路开辟 D . 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的产生
10、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

②都是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都直接促进近代科学的诞生

④都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1、下图反映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   )

A . 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是一部劳动人民的血泪史 B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C . 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往往需要经过一个长期、曲折和复杂的斗争过程 D . 掌握革命领导权的资产阶级不想推翻旧王权
12、下列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将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拿破仑帝国建立②颁布《人权宣言》

③攻占巴士底狱④罗伯斯庇尔掌权

A . ①③④②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②④① D . ④③①②
13、“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适用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C . 巩固皇权 D . 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14、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主要目的是(    )
A . 解决专制弊端   B . 实现天赋人权   C . 建立平等社会   D . 加强中央集权
15、人类历史是一部对美好生活的探索史。下列作品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探索的是( ) 

①达•芬奇《蒙娜丽莎》      ②但丁《神曲》

③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④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16、学习历史应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下列有关历史事件中因果联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清朝的厂卫制度使专制达到了顶峰 B . 查理一世的统治致使巴黎人民爆发起义 C . 1787年联邦宪法宣告北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D . 罗伯斯庇尔统治时期,法国大革命达到顶峰
17、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专题研究,在专题中出现有“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词语,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 传播人文精神 B . 揭开殖民序幕 C . 开启民主进程 D . 步入近代社会
18、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下列表述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

①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②《权利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③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④《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9、郑和的船队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示友好的愿望,邀请他们访问中国。同时,郑和船队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郑和远航体现了(    )

①文化间平等对话的精神             ②强大的武力是和平交往的重要保障

③自愿、公平的贸易原则             ④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人文传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0、在研究历史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可能是(   )
A . 强盗,带来深重灾难 B . 英雄,传播欧洲文明    C . 强盗,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 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五小题,共60分)(共5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掌握压迫者的力量。”

材料三、1792年创作的《马赛曲》的歌词中写道: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的祖国鲜血遍地……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

(1)材料一、二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为限制君主权力,他们还提出什么主张?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给材料加点部分作出注释。
(3)路易十六被捕后,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结合史实,分析路易十六发出如此“感叹”的原因。
2、 清朝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承载着由古及今的厚重历史,要深刻了解中国的国情,离不开对清史的研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外交篇)材料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选集》

(民族篇)材料二:《清朝疆域图(1820年)》

图片_x0020_7

(1)材料一所述这个帝国“人为隔绝于世界”指的是哪一项政策?请简要概括此政策给当时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2)清政府在民族政策上采取积极主动、恩威并施的怀柔政策。根据材料二,选择数字用史实说明清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时采取的“恩”、“威”举措。(各举一例即可)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是明代杰出的航海家,1405~1433年,他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他秉承明政府命令,同亚非各国发展和平友好关系,各国也派使节和明朝通好。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新大陆以及大批岛屿……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我征服该岛使他的居民纳贡。

一一哥伦布的遗言(节录)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行都早得多,运航规模也大得多。但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的经济仍然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资本主义经济仍处于萌芽阶段。而欧洲在新航路开辟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却得以迅速发展。

(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又有何历史意义?
(2)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对明朝和欧洲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试说说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 1500 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

材料二:“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仅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                                                                      

——马克思

材料三:“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做辩护,被杀死的人的鲜血和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

——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1776年发表的《常识》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中“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是如何开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
(2)材料二中1789年革命中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新的政治制度”在英国表现为哪一政治体制?
(3)潘恩呼吁“分手”的双方是指谁?试列举相关史实说明是如何实现 “分手”的。
5、康乾盛世,这个处于世界大势发生空前剧变大背景下的古代盛世,具有比以往盛世更丰富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50—183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整个欧洲

23.2%

28.1%

34.2%

英国

1.9%

4.3%

9.5%

中国

32.8%

33.3

29.8%

材料二:177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受到乾隆皇帝接见。事后,马戛尔尼感慨到:“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

材料三:法国政治家阿兰.佩雷菲特以马戛尔尼访华为背景,写成《停滞的帝国一两个世界的撞击》一书,对当时的中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给予孔夫子启示的或孔夫子给予启示的“经文”包含对所有困难的解决办法。这本书里一切都说到了。要改变其中的任何内容都将是自负的表现。

◎除了路易十四的同代人康熙大帝之外,所有的清朝皇帝变成主人后只想太太平平地享受他们的猎获物。为了更好地占有中国,他们又加上了一道锁。

(1)根据材料一,你能读出“康乾盛世”时有何“成就”与“隐患”?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方面说明为什么在“盛世”局面下的清王朝却被看成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3)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3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