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R)期末专项复习(四)第八单元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使用纸草和芦苇作为书写材料的文字是(       )


A . 图画文字 B . 楔形文字   C . 象形文字 D . 甲骨文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设置4D影院,讲述“北京人”的故事,下列场景可能在影片中再现的是(    )
A . 北京人穿麻布衣服 B . 北京人进行人工取火 C .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D . 北京人已学会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
3、下图中呈现的工具,表明( )

A . 人们实现了定居,出现原始畜牧业 B . 当时生产工具有了显著改进,进人新石器时代 C . 在西亚出现了人类最早的农业聚落 D . 人类已经跨过原始阶段,进入了文明时代
4、下图为半坡出土的器物。据此推断半坡居民( )

①可能掌握磨制技术

②可能有宗教活动

③可能掌握捕鱼技能

④处于新石器时代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5、读下边我国原始居民房屋示意图,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甲为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

②图乙为半坡人居住的干栏式房屋

③图甲的房屋结构适应当地暖湿的自然环境

④图乙的房屋结构适应当地暖湿的自然环境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6、下列不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而导致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文明差异的是(    )
A . 半坡人种植粟 B .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 . 半坡人制作陶器 D . 河姆渡人建干栏式房屋
7、与下列文明遗址相对应的大河流域分别是(    )

A . 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 B . 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 C . 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D . 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黄河流域
8、有的学者把早期人类文明分为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按照这样的分类,下列文明中属于海洋文明的是( )
A . 古印度文明 B . 古埃及文明 C . 古中国文明 D . 克里特文明
9、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如苏美尔人发明了图画文字。据此回答下题。
(1)楔形文字是哪一流域的先民发明的( ) (1)
A . 尼罗河流域 B . 印度河流域 C . 黄河流域 D . 两河流域
(2)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 )

①原始部落的诞生

②阶级的分化

③国家的出现

④文字的发明

(2)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0、1973年,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聚落遗址。据图回答下题。

(1)图中③遗址( ) (1)
A . 是良渚遗址 B . 所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 C . 适合建造干栏式房屋 D . 农业生产模式上属于粟作农业区
(2)关于我国远古遗址的分布,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 . 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中下游地区 C . 是随机分布的,具有极大的偶然性 D . 大多位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
(3)图所示文物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它出土于( )

(3)
A . ①处遗址 B . ②处遗址 C . ③处遗址 D . ④处遗址
11、下列出土文物能够反映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出现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是( )
A . B . C . D .
12、之所以称“黄河是我们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因为( )
A . 陕西黄帝陵位于黄河流域 B . 华夏部落最强大 C . 舜任用禹治理黄河 D . 黄河流域的炎黄部落形成了华夏主体
13、中国神话中“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的农业始祖是( )
A . 嫘祖 B . 炎帝 C . 蚩尤 D . 黄帝
14、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初祖”是( )
A . B . 黄帝 C . D .
15、如果拍摄一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
A . 炎帝发明了指南车 B . 年老的尧经过考察让位于舜 C . 传说黄帝教民开始耕种 D . 舜治水“三过家门而不人”
16、公元前1792年,汉谟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对这一时间正确的表达有( )

①公元前17世纪晚期

②距今3800多年以前

③公元前18世纪早期

④距今2200多年以前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17、年代尺是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读图中年代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 “建元元年”采用皇帝年号纪年法 B . 西汉共存在了211年 C . “甲午战争”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D .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民国十年
18、我国流传着大量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和传说,这些古史传说( )

①是依靠文字记载方式流传下来的

②有虚构的成分也包含一定的事实成分

③反映了无数先民们的发明与创造

④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变化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9、今年春节,小明去北京旅游,他在故宫博物馆里看到了许多汉简和明清瓷器,听导游讲解很多故宫的故事,还买了一本《故宫趣闻》。下列关于小明所接触到的各种资料分类错误的是( )
A . 汉简属于古代文献资料 B . 明清瓷器属于实物资料 C . 《故宫趣闻》中的传说属口述资料 D . 导游讲解的故事属原始资料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C字母所指代的文明古国的名称。写出B区域出现的早期城市遗址名称。
(2)列举一个D区域史前时代的古老传说。这一文明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用“大河流域、农业聚落、手工业、阶级分化、国家”等写出国家是怎样出现的。
2、阅读地图和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中的①②两处是我国重要的原始人类遗址,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A图是①处居民的房屋示意图,这种房屋有哪些优点?
(3)从呈现形式看,B图所示属于哪一类型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推断出当时人们怎样的生产生活状况?
3、[穿越时空,探源文明]

人类早期文明出现,标志文明之门开启,阅读下面图片,探究人类文明发祥地。

(1)根据材料所示,分别填写A、C所处的流域:A流域、C流域。并说说它们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文明的曙光并不只眷顾亚非,比如图(填序号)属于地区(填字母)克里特文明。这些说明人类进人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中的图③是哪一远古居民房屋?如果你去该地作客,他们会用什么主食款待你?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德之人,讲信修睦,传位依次,此禅让也。”——《礼记》

材料三:如图所示

(1)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物是谁?
(2)材料二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3)材料三纪念的是谁?请用一句话对他做一简单评价。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R)期末专项复习(四)第八单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