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八下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9小题)

1、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 .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 .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2、乾隆盛世背后隐存各种危机。其中属于外部危机的是(       )​

A . 欧洲经历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四处开拓海外市场 B . 中国开展前所未有的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 . 乾隆帝在位巡幸多达百次,均大摆排场,如六巡江南 D . 中国农业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以手工劳动为主
3、

下图曾是乾隆在位时得出“朕甚忧之”的结论,其“忧”的是(     )

A . 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B . 人口在匀速增长 C . 农业劳动力人口在减少 D . 土地兼并严重
4、乾隆帝观看英国 “皇家号”军舰模型后,对沿海官员说:“英国的海船只能在大洋中行驶,如果海岸防守严密,必无计可施。”他的认识说明了(    )​

A . 对英国的海军认识很透彻 B . 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 C . 清朝统治者很有远见 D . 感谢英国送厚重寿礼
5、明嘉靖时期,江苏巡抚曹时聘的奏疏中提到说:“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此奏疏描述的是明朝中期江南地区一种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所谓“新”主要体现在(   ) (1)
A . 生产规模更大 B . 分工更加明确 C . 劳动效率更高 D . 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2)如果你是当时一位机户,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技术,下列著作能给予你启发的是(   ) (2)
A . 《本草纲目》 B . 《农政全书》 C . 《齐民要术》 D . 《天工开物》
6、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②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实行闭关政策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7、马嘎尔尼认为,中国好比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只需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可是当时的中国政府丝毫没有察觉自己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逆转。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   )
A . “文景之治” B . “乾隆盛世” C . “贞观之治 ” D . “开元盛世”
8、“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
A . 君主专制 B . 重本抑末 C . 闭关锁国 D . 对外开放贸易
9、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其主要表现有( )

①乾隆中期,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②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1/3

③乾隆时期人口持续增长,达到3亿左右

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

1、马戛尔尼使华以失败而告终。1794年9月,马戛尔尼回到英国,向国王和议会呈送了一份使华报告。假如你是马戛尔尼,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和课本等材料从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比较当时中国与英国的发展状况。

比较中英近代前夜历史

国家

项目

清朝前期中国

英    国

经济状况

及文明类型

      

      

政治制度

      

      

外交政策

      

      

思想文化

      

      

军事力量

      

      

综合国力

      

      

2、阅读下面材料:

19世纪前期马克斯曾预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哪一朝代?
(2)根据所学内容,请列举出3项天朝帝国幻想自欺,逐步走向衰亡的表现。​
3、下边两幅图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请结合图片说明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神圣中国》反映的是17世纪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圣洁、聪慧。这个形象和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基督教教士可恶、愚蠢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图2《巨人中国》反映的是18世纪初期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图中的清朝巨人居高临下。手牵欧洲武士,视之为玩物,上面的英文“Judge”意为主宰者。

(1)图1反映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华文明的什么心态?图2反映了当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时期?
(2)当时中国有位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了中国统治者怎样的心理?
(3)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早期指出:“他们(中国)帝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到1764年,伏尔泰又说:“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致竞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最好的。”伏尔泰对中国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然而在盛世繁华中却隐藏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在位(1735-1795)中外大事记

中国

世界

《四库全书》编纂完成

1748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

连年出现文字狱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

高产作物甘薯在全国普遍推广种植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

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回归

1793年路易十六被处死

只许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访华

材料二: 1797 年,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完成两届任期后,自愿放弃权力,隐居在自己的农庄;而乾隆皇帝却在禅位给嘉庆皇帝后,依然大言不惭地说:“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

(1)依据材料一 概括乾隆时期“盛世”的表现。
(2)与乾隆朝大兴文字狱相比,同一时期的欧洲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政治主张?
(3)有学者认为,大清的衰败在乾隆时期就理下了祸根。请结合两则材料,从政治、经济和对外交往层面论证上述观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历社八下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