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九上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一目 内战的爆发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电视连续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典型事件中,最能反映这句台词的是(     )

A . 转战陕北 B . 挺进大别山 C . 三大战役 D . 渡江战役
2、电视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典型历史事件中,最能反映这句台词的是(     )
A . 重庆谈判 B . 台儿庄大捷 C . 转战陕北 D . 长征
3、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政府的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     )
A . 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B .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C .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D . 革命结果和指导思想
4、与下图历史事件对应的选项有( )

①周恩来是代表人物之一

②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

③结果签署了“双十协定”

④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5、1946年2月,中共中央在《时局问题的报告》和《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中指出:中国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中国的主要斗争形式已由武装斗争转变为非武装的、群众的、议会斗争。这一论断说明(    )
A .   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和平建国的意愿 B . 中国共产党决定放弃武装力量 C . 重庆谈判消除了两党之间的根本分歧 D . 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突破
6、某校九年级(3)班课本剧晚会上,李明参演的《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深受好评。你认为他最可能饰演的是哪一人物( )
A . 毛泽东 B . 周恩来 C . 刘少奇 D . 邓小平
7、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
A . 《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B . 《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C . 《鸦片战争中的烽烟》 D . 《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8、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 . 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 .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 .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 . 商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事宜
9、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 . ①② B . ③① C . ①④ D . ②③
10、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 )
A . 拖垮敌人 B . 寻找歼灭敌人的时机 C . 避免与国民党军队的正面交锋 D . 实现战略上的进攻部署
11、1945年8月,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毛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
A . 西安事变 B . 抗日战争 C . 重庆谈判 D . 渡江战役

二、问答题(共1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即使日本侵略者被打败了,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将中国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去。这就是一个黑暗的前途。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说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不可避免的原因。(至少写出两个)

三、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需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发给毛泽东的第一封邀请电报

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1945 年8月20日,蒋介石发给毛泽东的第二封电报电文节录

材料二:抗战胜利,日寇投降……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按:指蒋介石)所定剿匪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司令何应钦的密电

材料一、材料二中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态度有何不同?哪材料反映的更可能是蒋介石的真实态度,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介石

材料二: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材料三: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城市……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发给各战区司令的绝密电报

材料四: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我们提出。

——《毛泽东选集》

(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该事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2)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3)毛泽东接受邀请前往重庆谈判有何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材料二: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引自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材料三: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引自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的绝密电报

材料四: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

——毛泽东在1945年的一次谈话

(1)材料一中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三中所谓的“奸党”指的是谁?可以看出其真实意图又是什么?
(3)材料二、三反映了抗日战争后我国人民面临的两种命运,这两种命运分别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共产党参加谈判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历社九上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一目 内战的爆发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