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蜀道难》课堂检测题

年级:高二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fú)石(zhàn)边(sài)长短叹(xū) B . (náo)扪(shēn)喧(huī)来之食(jiē) C . 岩(chán)吸(yǔn)崖(pīng)嵘岁月(zhēng) D . 零(diāo)急(tuān)崔(wéi)多兴邦(nàn)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危乎哉危:高 B . 开国何茫然:指时间久远 C . 以手抚膺长叹坐:坐着 D . 可以绝峨眉巅绝:越过、渡过
3、下列各组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晓梦迷蝴蝶 蓝田日暖玉 B . 只是当时已惘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 C . 蜀道之难,难上青天 冰,水为之而寒 D . 百年多病独登台 君子无能焉,不人之不己知也
4、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可以横绝峨眉颠 B . 铁骑突出刀枪鸣 C . 老大嫁作商人妇 D . 只是当时已惘然
5、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 . 转徙于江湖间 D . 血色罗裙翻酒污
6、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侧身西望长咨嗟 B . 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C . 闻舟中弹琵琶者 D . 飞雌从绕林间
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使人听此朱颜 B . 猿猱欲度攀援 C . 砯崖石万壑雷 D . 幽壑之潜蛟
8、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 . 奚以知其然也 C . 但见悲鸟号古木 D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9、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 . “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 C . 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 . 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10、对《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B . 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像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诗人情感的气质。 C . 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D . 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11、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            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      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      

12、尔来四万八千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13、《蜀道难》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奔放、散文化的语句。使用            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      ,又      

14、展示蜀道一派奇丽风光的句子是            。诗人描写在山巅行走的艰难的句子是            

15、作者在诗中用“尔来四万八千岁”这一时间概念,用意是为了说明      ,即这么长时间不和秦塞想通,足见      ,这样写,      ,烘托蜀道的艰难。

16、阅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完成下面各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运用了哪些修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请指出“古来万事东流水”一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并就其作用作简要赏析。

(3)诗人既然梦游天姥,为何用简洁的语言写登山见闻及游山经历,却浓墨重彩地描绘仙境?

(4)从题目看,李白此诗是为“别东鲁诸公”而作,文中那句话照应了此意?作者又为何要采用“游仙”这种形式?

(5)诗的哪两句揭示全诗的主旨?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种思想感情同梦境的描写有什么关系?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蜀道难》课堂检测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