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人文地理·历史期中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3小题)

1、下图是“某大洲沿38°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图中M、N分别是( ) (1)
A . 太平洋  落基山脉 B . 大西洋  落基山脉 C . 太平洋  安第斯山脉 D . 大西洋  阿尔卑斯山脉
(2)关于P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下列概括较准确的是( ) (2)
A . 逐水草而居 B . 现代化的大牧场 C . 用机器种庄稼 D . 稻作文化的印记
2、伊欣学了《与山为邻》后,列表对比两个山区人民的生产特色和生活特色,表格中正确的是(    )

地区

生产特色

生活特色

安第斯山区

①海拔较低地区开辟梯田,发展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高海拔地区发展畜牧业

②旅游业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旅游设施齐全

阿尔卑斯山区(以瑞士为例)

③主要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

④度假、登山、滑雪的理想去处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3、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和人文特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土地辽阔,地势低平

②建筑以高脚屋为主,以木、竹为主要建材

③农业生产主要是机械化作业

④是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的主产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4、下列图片正确反映了湄公河平原生产特色的是( )
A . B . C . D .
5、下列有关威尼斯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优越的临海条件,使威尼斯成为-座 商贸城市、旅游城市 B . 利用临海条件,渔业成为威尼斯居民唯一的经济来源 C . 利用灌溉条件发展农业,孕育了威尼斯城 D . 独特的河湖风光孕育了威尼斯城
6、日本每年都要设置“禁渔期”,主要是为了( )

①治理海洋环境污染,保护好海洋生态平衡
②保护濒危鱼类资源,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③保护鱼类资源,使海洋渔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避免渔民之间出现更加严重的贫富分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7、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景象是(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光武中兴
8、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明朝 D . 清朝
9、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图3可以用来研究( )

图3长安城平面图

A . 江南地区开发过程 B . 北朝民族交融状况 C .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D . 唐朝社会繁盛景象
10、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后人研究当时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下列诗句能反映唐代中外交往的是( )           
A .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 . 停杯共说远行期,人蜀经蛮远别离 C .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 . 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
11、唐朝诗人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这一惨状的历史事件是( )           
A . 八王之乱 B . 七国之乱 C . 安史之乱 D . 陈桥兵变
12、诗句“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反映的制度的作用是( )           
A . 巩固了边疆统治 B . 改善了选官制度 C . 加强了经济交流 D . 有利于中外往来
13、北宋政治的特点是( )           
A . 繁荣开放 B . 独尊儒术 C . 重文轻武 D . 民族交融
14、下图所示:我国两宋时期大事年表,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

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订

立和约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与

金议和

A . 北宋和南宋都是被大金所灭亡 B .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C . 各民族政权之间“和与战”并存 D . 各民族政权由对峙到完全统一
15、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           
A . 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 . 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 . 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 . 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1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 . 北宋与辽对峙 B . 北宋与金对峙 C . 南宋与金对峙 D . 北宋与西夏和议
17、根据下表所列史实,可以明确归纳的主题是( )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广州、泉州等地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宋朝的海外贸易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A .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宋代经济的发展 C . 宋代手工业的兴盛 D . 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
1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国家是( )           
A . 秦朝 B . 辽朝 C . 金朝 D . 元朝
19、下图反映的是( )的疆域。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元朝 D . 清朝
20、目前中国的一级行政区划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A . 汉朝 B . 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21、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哩(英里)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用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上述材料反映了 ( )           
A . 元朝战争频繁 B . 元朝交通便捷 C . 元朝商业繁荣 D . 元朝农业发展
22、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③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 . 南朝 B . 唐朝 C . 北宋 D . 南宋
23、学习宋元历史后,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水稻和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某小组同学拟以“影响水稻、小麦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比较”为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完成该探究过程。

【探究材料】下图

(1)【尝试探究】

A区

B区

地理位置

洲东南部湄公河平原

国中部大平原

主要粮食作物

自然条件分析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2)【归纳总结】通过L述探究可以发现,从自然条件看,一个地区适合种植水稻还是小麦,主要影响因素是
(3)【迁移应用】根据下面两幅图判断.亚洲东部地区(图中阴影部分)更适合种植水稻还是小麦。为什么?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林是浙江宁波的一名中学生,学习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旅游。最近小林联系了在日本东京的姑姑,决定利用假期去日本旅游一趟。

(1)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岛国,其国土主要由四大岛组成,其中①是岛;②是岛。
(2)日本东临的大洋A是洋,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日本属于国家。
(3)从半球位置来看日本属于( ) (3)
A . 东半球、南半球 B . 西半球、北半球 C . 东半球、北半球 D . 西半球、南半球
(4)为了恢复和改善近海渔场,日本政府在鱼类繁殖、生长期设立了
(5)到了东京之后小林品尝了日本的生鱼片,并且知道“鱼文化”体现在日本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请说说日本渔业发展的条件:
3、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下图描述的是(水利工程的名称)   
(2)此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3)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该河的最北端到最南端,要经过哪四节河段?   
(4)此河开通有什么作用?   
4、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材料一: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太宗甚善其言。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忆昔(节选)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注:纨、缟指的是山东一带生产的丝织品。)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

材料三: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去)。

    ——《日本书纪》

材料四: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 “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概括“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开元盛世”时期的社会状况。   
(3)材料三写到日本认为应“常须达” “大唐国”,日本派遣使节到唐朝,当时把使节称为。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鉴真盲目航东海”的历史意义。   
(4)综合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   
5、[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有陆路和海路两个方向,汉代开通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代大多数时期内因北方战难和民族政权并立而被西夏、吐蕃等阻隔,无复汉唐盛象。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西北陆上贸易的重要性不断衰落,宋政府设立管理海上贸易的专门机构,在东南沿海大力开拓海上贸易,巩固了中国在海上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材料二:宋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不但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增加,贸易额也有所扩大,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宋代以前并未设立管理海上贸易的专门机构,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宋朝政府不仅鼓励对外贸易,还奖励外商来华贸易,在一些大的港口设有供外商居住的藩坊。

两宋时期,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的应用使远洋航海能力大大提高,贸易范围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航行,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重心转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并简要分析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人文地理·历史期中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