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第二轮复习知识点--专题九生物技术及科学探究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酸奶的制作利用了下列生物中的( )

A . 青霉 B . 乳酸菌 C . 酵母菌 D . 曲霉
2、在探究活动中,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 更改实验结果 B . 重新实验 C . 马上否定假设 D . 放弃实验
3、下列食品与其发酵所利用的微生物对应正确的是(  )

A . 香醋﹣﹣青霉菌 B . 酸奶﹣﹣醋酸菌 C . 酱油﹣﹣乳酸菌 D . 面包﹣﹣酵母菌
4、小丽研究菜豆种子萌发的条件,设计实验如表.她研究的实验变量是(  )

培养皿

种子

光线情况

温度

100粒

向阳处

25℃

适量

100粒

向阳处

25℃

不加水

A . 阳光 B . 空气 C . 温度 D . 水分
5、小宝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妈妈的回答在探究方法中属于(  )

A . 观察 B . 实验 C . 提出问题 D . 作出假设
6、

如图所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  )

A . 繁殖需要漫长的时间 B . 由营养丰富的肉汤产生 C . 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 D . 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7、制作过程中,下列食品不需要经过发酵的是(  )

A . 酱油 B . C . 麻油 D . 啤酒
8、“自然选择学说”可以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它的提出者是(  )

A . 达尔文 B . 弗莱明 C . 列文•虎克 D . 巴斯德
9、制作过程中应用到发酵技术的食品是(  )

A . 可乐 B . 酸奶 C . 豆浆 D . 果汁
10、下列食品中,应用到发酵技术的是(  )

A . 馒头 B . 玉米棒 C . 米饭 D . 烤地瓜
11、下列属于发酵食品的是(   )

A . 酸奶 B . 豆浆 C . 米饭 D . 薯条
12、下列实验中,材料用具与使用目的不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

材料用具

使用目的

A

观察种子的结构

放大镜

观察种子内部结构

B

观察花的结构

镊子

纵向剖开子房

C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碘液

验证淀粉存在

D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湿棉絮

保持小鱼正常呼吸

A . A B . B C . C D . D
13、酿制葡萄酒时,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的是(    )
A . 青霉 B . 根瘤菌 C . 酵母菌 D . 醋酸菌
14、将抗虫基因转移到某种植物上,使该植物获得抗虫性状。这种技术是(   )
A . 转基因技术 B . 克隆技术 C . 发酵技术 D . 扦插技术

二、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

吸烟有害健康,戒烟难是因为吸烟者对烟焦油中的尼古丁等产生依赖.研究发现,烟焦油对涡虫神经系统的影响与人相似.某科研小组将涡虫作为实验对象,研究烟焦油浓度变化对其移动速度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①挑选体长相近的涡虫40只,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放入浓度为0.03mg•mL﹣1、0.05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处理12小时,使涡虫对所处浓度的烟焦油产生依赖.

②将甲组涡虫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0.03mg•mL﹣1、0.O1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 将乙组涡虫随机分成C、D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0.05mg•mL﹣1、0.03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

③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取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

研究人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又做了多组实验,实验现象一致.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和B组是一组      实验,变量是      

(2)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后,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3)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涡虫对烟焦油产生依赖的表现相似,即      

(4)由于对不同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D组和      组涡虫在同一浓度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不同.

(5)青少年应当拒绝吸烟.请根据实验谈谈其中的道理      

2、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食文化遗产之一。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

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调节料液的食醋浓度分别为0、0.3% 、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下。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细菌是      
(2)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      ;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目的是      
(3)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      , 并在第      天均达到最大值。
(4)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      
(5)结合本实验,对家庭内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建议:       
3、目前校园“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某大学社团随机发放问卷两千份进行调査,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及健康危害情况统计表

使用电子产品情况

健康危害情况人数

使用时间

人数

颈肩痛

手蜿部疼痛

眼部不适

轻度社交降碍

2-4小时

963

178

48

288

136

5-6小时

579

115

102

252

127

6小时以上

458

174

92

224

133

合计

2000

467

242

764

396

(1)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      (填“普查法”或“抽样调查法”)。
(2)表格中“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哪方面的健康状态?________(填字母) (2)
A . 身体 B . 心理 C . 社会适应
(3)从表格数据分析,使用时间为       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
(4)下图是健康危害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的柱状图,请你将图补充完整。

(5)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很多人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身边亲友,你想对身边的“低头族”说点什么?      
4、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以植物的汁液(主要是蔗糖)为食。为有效防治蚜虫,科研人员对扁豆的抗虫性进行了研究。在种植两个品种的扁豆时发现,大量的蚜虫寄生在绿色扁豆上,而在相邻的紫色扁豆上仅有少量。蚜虫为什么不选择紫色扁豆呢?

假设一: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颜色的刺激有关。

实验一:①取两个相同的透光玻璃装置,分别编号为甲、乙。②每个装置内放入生长状态相同的绿色、紫色扁豆各一棵。③将甲、乙装置分别放在两种实验环境中,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④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分布情况。⑤实验重复3次。

(1)由于黑暗环境中蚜虫不能接受颜色的刺激,步骤③的两种实验环境应分别是
(2)若观察到甲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绿色扁豆上,乙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色扁豆上,则假设不成立。而实际结果确实如此。

进一步探究:是不是扁豆的某种成分影响了蚜虫的选择呢?经分析发现紫色扁豆中含有物质A,而绿色扁豆中没有,据此设计了以下实验:

假设二: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物质A有关。

实验二:取丙、丁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将配制好的人工饲液固定在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取食情况。实验重复3次,结果如下:

组别

项目

丙组

丁组

人工饲液

一定量10%蔗糖溶液

物质A

不加物质A

实验

结果

平均取食频率

1次/小时

18次/小时

平均取食时间

0.2分钟/次

1.5分钟/次

(3)实验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为形成对照,表格中“?”处应填入
(4)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紫色扁豆是因其含有物质A。比较丙丁两组数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①丙组的平均取食频率比丁组;②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负氧离子对空气质量有何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在甲、乙两个相同的房间内,通过释放烟雾制造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环境.

②在甲房间内释放一定量的负氧离子,乙房间不做处理.

③每隔1小时对甲、乙房间内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浓度进行检测,获得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作为       ,以探究PM2.5浓度的变化是否与       有关.

(2)“0小时”时,甲、乙两个房间PM2.5浓度的检测值有较明显差异,检测人员解释这是此时烟雾颗粒物尚未分布均匀所致.那么,此时该如何检测才能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

(3)实验结果表明,甲房间的PM2.5浓度在逐渐       ,且速度比乙房间       ,由此可得出结论:       .

(4)研究人员发现森林能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且这种自然负氧离子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

2、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的小型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健康且长势和重量相同的玉米苗15株,平均分为三等份,分别放置在温室内甲、乙、丙三组设置中进行无土栽培(具体培养条件如表).

组别

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培养液

0.03%

土壤浸出液

0.06%

土壤浸出液

0.06%

蒸馏水

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丙两组不能形成对照的原因是       .

(2)甲、乙两组中,若玉米苗的生长需要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则       组玉米苗长势较好.

(3)乙、丙两组中,若丙组玉米苗的长势明显较弱,说明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       .

(4)每组选择多株玉米苗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3、

连江官坞是我国重要的海带生产地.海带的生长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探究温度或二氧化碳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影响.

请分析实验1数据(25℃时海带腐烂,所以生长率为负值),回答(1)﹣(3)题;分析实验2数据,回答(4)﹣(5)题:

 

(1)实验1所要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过程中除改变温度外,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都应该保持一致,理由是      

(3)海带生长率增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在      ℃之间.据此分析夏季高温不宜种植海带的原因是      

(4)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对海带生长率的影响,实际上是对海带利用二氧化碳合成      这一过程的影响.

(5)明明同学的结论是: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海带的生长率越大.你是否同意他的结论?      .数据表明,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000ppm时,海带生长率的增长将逐渐      (选填“加速”或“减缓”)

(6)综合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生物第二轮复习知识点--专题九生物技术及科学探究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