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第二轮复习知识点--专题八 生物与生物圈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以下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 月季→蚜虫→瓢虫 B . 阳光→月季→蚜虫→瓢虫 C . 月季←蚜虫←瓢虫 D . 阳光←月季←蚜虫←瓢虫
2、以下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 . 森林 B . 草原 C . 池塘 D . 农田
3、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劳动者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 农田生态系统 B . 森林生态系统 C . 海洋生态系统 D . 生物圈
5、泉州湾红树林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如果大量捕杀鸟类,将破坏红树林的生态平衡.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

A . 有限的 B . 稳定的 C . 不变的 D . 增强的
6、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相似,体现了(  )

A . 生物影响环境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环境影响生物 D . 环境改变生物
7、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非生物部分
8、下列食品可以安全食用的是(  )

A . 发芽的马铃薯 B . 变质的牛奶 C . 新鲜的水果 D . 发霉的面包
9、葱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 . 水分 B . 空气 C . 温度 D . 阳光
10、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与环境温度相适应的是(  )

A . 沙漠的骆驼尿液很少 B . 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 . 荒漠的骆驼刺根很长 D . 山顶树木形成旗形树冠
1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 一片森林 B . 一块农田 C . 一群蚂蚁 D . 一个池塘
12、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 草→鼠→蛇→鹰 B . 阳光→草→鼠→鹰 C . 蝗虫→青蛙→蛇→鹰 D . 草→蝗虫→青蛙→细菌
13、玉米地里,玉米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A . 捕食 B . 寄生 C . 共生 D . 竞争
14、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增高,这一结果说明(    )
A . 生物影响环境 B . 环境影响生物 C . 生物适应环境 D . 环境适应生物
15、下列事例体现环境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 蚯蚓改良土壤 B . 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C . 人类治理河流污染 D . 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
16、海洋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海洋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 .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 . 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 海洋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重金属铬(Cr6+)破坏土壤和水体生态环境,对动植物产生危害,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为找到治理铬污染的有效方法,科研人员选用若干组斑马鱼,在浓度为79.30mg/L的铬污染水体中投加不同量的生物硫铁,统计96小时后斑马鱼的存活率,结果如下图:

说明:生物硫铁投加比是生物硫铁与铬的摩尔浓度比;PC组指水体中不含铬,但生物硫铁含量与投加比为4时相同;Blank组指不含生物硫铁和铬的对照组。

请回答:

(1)生物硫铁投加比至少达到      时,斑马鱼的存活率才能达到100%。
(2)实验中设置PC组是为了证明      对斑马鱼的存活率没有影响。
(3)在前一实验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生物硫铁投加时间对铬污染水体中斑马鱼存活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在不同时间分别向一至七组投加等量的生物硫铁,统计96小时后斑马鱼的存活率,结果如下表:

①该实验选用铬浓度为      mg/L的水体。

②4小时内投加生物硫铁,可使斑马鱼的存活率至少提高      %以上。

(4)综合以上两个实验可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硫铁能有效保护铬污染水体中的斑马鱼,斑马鱼存活率随            而增大。
2、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以植物的汁液(主要是蔗糖)为食。为有效防治蚜虫,科研人员对扁豆的抗虫性进行了研究。在种植两个品种的扁豆时发现,大量的蚜虫寄生在绿色扁豆上,而在相邻的紫色扁豆上仅有少量。蚜虫为什么不选择紫色扁豆呢?

假设一: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颜色的刺激有关。

实验一:①取两个相同的透光玻璃装置,分别编号为甲、乙。②每个装置内放入生长状态相同的绿色、紫色扁豆各一棵。③将甲、乙装置分别放在两种实验环境中,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④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分布情况。⑤实验重复3次。

(1)由于黑暗环境中蚜虫不能接受颜色的刺激,步骤③的两种实验环境应分别是
(2)若观察到甲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绿色扁豆上,乙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色扁豆上,则假设不成立。而实际结果确实如此。

进一步探究:是不是扁豆的某种成分影响了蚜虫的选择呢?经分析发现紫色扁豆中含有物质A,而绿色扁豆中没有,据此设计了以下实验:

假设二: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物质A有关。

实验二:取丙、丁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将配制好的人工饲液固定在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取食情况。实验重复3次,结果如下:

组别

项目

丙组

丁组

人工饲液

一定量10%蔗糖溶液

物质A

不加物质A

实验

结果

平均取食频率

1次/小时

18次/小时

平均取食时间

0.2分钟/次

1.5分钟/次

(3)实验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为形成对照,表格中“?”处应填入
(4)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紫色扁豆是因其含有物质A。比较丙丁两组数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①丙组的平均取食频率比丁组;②

三、综合题(共8小题)

1、

通过微视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导学后,为测验“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请你和学习小组一起根据如图完成以下“进阶作业”:

(1)如图,A代表生态系统中的       者,它们能通过       作用利用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图中,兔与鼠之间为       关系,鹰锋利的喙和爪有利于捕食,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分析,这是       的结果.

(3)图中D主要是腐生的       ,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可把动植物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对自然界的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该食物链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2、鲨鱼体被细鳞;靠鳃呼吸,用鳞(加工后可制成“鱼翅”)辅助游泳.

(1)根据鲨鱼的特征,它在分类上应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类,它通过      的摆动产生游泳的动力.

表中为每百克湿鱼翅和鲜鸡蛋的部分营养成分对比表,请据表回答:

成分

湿鱼翅

鲜鸡蛋

蛋白质(克)

8.70

13.30

脂肪(克)

0.50

8.80

糖类(克)

2.30

2.80

维生素A(毫克)

0

234

(2)表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属于能为人体提供      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的      中被彻底消化.

(3)分析表中两种食物的成分,发现维生素A含量更高的是      .人体缺乏维生素A容易出现      症.调查发现,鱼翅被汞污染的程度高大70%,其含量超出正常允许值得42倍,鱼翅中超标的汞,主要来自人类的工业排放.

(4)水体中的汞会沿着      不断积累而进入鲨鱼体内.食用鱼翅后,汞被人体吸收并通过      系统输送到全身各处,进而危害人体健康.遗憾的是,在人们对鱼翅的“狂热”追捧下,每年约有七千万尾鲨鱼被捕杀,目前有近8种鲨鱼濒临灭绝.

(5)鲨鱼的灭绝将会对      多样性造成影响.

(6)综上,请你写出2条拒食鱼翅的理由:①            

3、小莹到清源山游玩,在树林里发现香樟、油杉等名贵树木,有些树下长着蘑菇,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还看到小鸟在树上觅食虫子.请分析回答:

(1)香樟属于被子植物,油杉属于裸子植物,它们的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      包被.与小鸟相比,这些植物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2)小鸟的体表覆盖      ,体温      .小鸟属于脊椎动物,蝴蝶属于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是否有      

(3)请根据资料写出一条食物链:      .树林里,蘑菇属于      者,对促进生态系统的      起重要作用.

4、“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由于人们对鲨鱼“鱼翅”的大量食用,目前全球有八种鲨鱼濒临灭绝.其实“鱼翅”营养价值不及猪皮,其中超标的汞更会危及食客的健康.

(1)鲨鱼的“鱼翅”,实际上是运动器官      .鲨鱼依靠它在水中灵活、迅捷地游泳.

(2)由于有毒物质会通过      积累,鲨鱼体内含量较高的汞等重金属,随着“鱼翅”被食用进入人体,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3)鲨鱼属于鱼类.下列动物中,与它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3)
A . 海马 B . 海豚 C . 海龟 D . 海葵
(4)鲨鱼是包括鲸鲨、双髻鲨和白鳍鲨等多种鲨的总称.每年有超过七千万头鲨鱼被捕杀,这是对生物      多样性的破坏,对维持海洋的生态平衡十分不利.

(5)为了保护鲨鱼,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5、常见宠物红耳龟是一种淡水龟,原产美国。它繁殖、竞争能力强,对所柄息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宠物弃养、养殖逃逸等因素,红耳龟成为我国圾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之一。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

(1)该食物网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该食物网中,与红耳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该池塘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它的调节能力      
(4)为减少红耳龟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饲养宠物红耳龟时,应避免      
6、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我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例如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畜禽粪便和垃圾等“农村三废”;改造水塘或洼地,利用生态组合净化污水,生态组合中有绿藻、浮萍等植物,浮游动物,以及细菌、真菌等生物。

资料2 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水稻品质的因素之一。袁隆平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水稻细胞中调控重金属镉吸收的基因,筛选出抗镉超级稻。

(1)细菌、真菌能分解秸杆、粪便和垃圾中的      ,在处理“农村三废”中发挥作用。
(2)污水中的氮、磷是生态组合中的      生活需要的无机盐;浮游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      ,有利于水塘中的物质循环。
(3)抗镉超级稻的抗镉性状能否遗传?      ,判断的理由是      
7、下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中三种生物。据图回答:

(1)若“玉米→田鼠→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玉米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丙中的[      ](填字母)代表蛇。
(2)图中C和B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和      关系。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一定时间内B的数量先      ,后趋于稳定。
(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自动调节能力      
8、在“稻田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中,稻田为河蟹提供栖息地,河蟹摄食杂草和害虫等,河蟹粪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

(1)稻田中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图中共有条食物链。“稻田养蟹”利用了河蟹与之间存在的捕食关系,使水稻受益。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了河蟹粪便中的有机物,为水稻提供生长需要量最大的含、磷和钾的无机盐。
(3)从环保角度看,“稻田养蟹”的优点是能减少的使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生物第二轮复习知识点--专题八 生物与生物圈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