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专题五——动物的主要类群(1)无脊椎动物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5小题)
1、下列有关动物类群对应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的匹配,不正确的是( )
类群 | 主要特征 | 动物 | |
A | 腔肠动物 | 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 钩虫 |
B | 扁形动物 |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 | 涡虫 |
C | 线形动物 | 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有口与肛 | 蛔虫 |
D | 软体动物 | 身体柔软;有外套膜门 | 河蚌 |
A . A
B . B
C . C
D . D
2、蝗虫对禾本科作物危害很大,青蛙被称为田园卫士,绦虫和蛔虫均为肠道寄生虫.蝗虫、青蛙、绦虫、蛔虫,它们分别属于( )
A . 环节动物、爬行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B . 节肢动物、两栖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
C . 环节动物、两栖动物、线形动物、线形动物
D . 节肢动物、两栖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3、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河蚌的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B . 鲤鱼的鳃,利于在水中呼吸
C . 蜥蜴体表的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
D . 蜜蜂的外骨骼,适于飞行生活
4、下列对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有肛门
B . 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C . 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D . 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5、下表中的动物,与其主要特征描述相符合的是( )
选项 | 动物名称 | 主要特征 |
A | 涡虫 | 有体节 |
B | 蛔虫 | 靠刚毛运动 |
C | 水螅 | 身体呈辐射对称 |
D | 蚯蚓 | 有外骨骼 |
A . A
B . B
C . C
D . D
6、下列诗句中的各种动物,不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特征的是( )
A . 谁家新燕啄春泥
B . 春蚕到死丝方尽
C . 蝉噪林逾静
D . 早有蜻蜓立上头
7、下面动物中①对虾②梭子蟹③海蜇④乌贼⑤扇贝⑥鲍鱼,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 . ①②⑤
B . ②③⑥
C . ③④⑤
D . ④⑤⑥
8、下列动物中,身体呈辐射对称的是( )
A . 水螅
B . 涡虫
C . 扇贝
D . 蜻蜓
9、蝉蜕可以入药,这里讲的“蜕”其实是蝉的 ( )
A . 皮肤
B . 内脏
C . 外骨骼
D . 翅
10、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A . 蛔虫、丝虫
B . 蚯蚓、沙蚕
C . 蛔虫、蚯蚓
D . 绦虫、沙蚕
11、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
A .
B .
C .
D .




12、锦州海鲜很有名,下列哪组海鲜都属于软体动物( )
A . 鲳鱼 牡蛎
B . 章鱼 扇贝
C . 鱿鱼 螃蟹
D . 鲍鱼 海蜇
13、身体表面有外套膜的动物是( )
A . 海蜇
B . 对虾
C . 缢蛏
D . 沙蚕
14、大雨过后,蚯蚓往往要爬到地面上,这是因为( )
A . 土壤缺氧无法正常呼吸
B . 到地面寻找食物
C . 蚯蚓喜欢雨后地面的环境
D . 浸入洞穴中的雨水太凉
15、小明在村边清澈的小溪里发现一个蠕动的小动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到,它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这个小动物所属的动物类群是( )
A . 腔肠动物
B . 扁形动物
C . 线形动物
D . 软体动物
16、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和适于寄生生活无关( )
A . 身体呈圆柱形
B . 体表有角质层
C . 生殖器官发达
D . 消化管结构简单
17、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原因是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 )
A . 排泄
B . 运动
C . 呼吸
D . 消化
18、蛔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下列卫生习惯不能预防蛔虫病的是( )
A . 不喝不清洁的生水
B . 饭前便后要洗手
C . 早晚刷牙、洗脸
D . 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
19、花丛中飞舞的蝴蝶、蜜蜂、蚊、蝇等都属于昆虫,原因是它们都具如下特征( )
A .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B .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C . 有一对触角、三对足和两对翅
D . 体表有气门,能用于气体交换
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扁形动物的是( )
A . 血吸虫
B . 涡虫
C . 草履虫
D . 绦虫
21、下列关于腔肠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水母、海葵、海蜇都属于腔肠动物
B .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C .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
D . 腔肠动物出现了三个胚层
22、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给人体带来很大危害,关于蛔虫病的预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饭后要洗手
B . 人畜粪便可直接作为肥料使用
C . 不喝不清洁的水,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
D . 预防蛔虫需要掌握蛔虫的感染途径
23、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需要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其目的是( )
A . 给蚯蚓补充水分
B . 加快蚯蚓的运动
C . 有利于蚯蚓的正常呼吸
D . 促进蚯蚓的血液循环
24、下列所示动物中,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②3④
C . ②③⑤
D . ①④⑤
25、下列关于软体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在动物界中,种类数仅次于节肢动物
B . 身体比较柔软,运动器官是疣足
C . 河蚌的外套膜与珍珠的形成有关
D . 很多是人工养殖的对象
26、观察蚯蚓时,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 )
A . 环带
B . 环节
C . 体节
D . 体带
27、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 . 都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
B . 都具有外骨骼
C . 都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
D . 身体都分节
28、下列动物属于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
A . 海龟、河蟹
B . 水蛭、沙蚕
C . 海蜇、蚯蚓
D . 河蚌、田螺
29、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 )
A . 软体动物
B . 环节动物
C . 节肢动物
D . 腔肠动物
30、下列动物中都属于线形动物的是( )
A . 钩虫、绦虫
B . 丝虫、钩虫
C . 华枝睾吸虫、绦虫
D . 华枝睾吸虫、线虫
31、下列动物中,会对农作物造成灾害的是( )
A . 蜜蜂
B . 蜂鸟
C . 蝗虫
D . 鹰
32、蝗虫呼吸的器官是( )
A . 鳃
B . 气管
C . 附肢
D . 肺
33、下列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的是( )
A . 蝗虫
B . 鱼
C . 兔子
D . 狗
34、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是( )
A . 触手
B . 刺丝
C . 刺细胞
D . 口
35、蛔虫寄生在人小肠中,不被消化液消化是因为 ( )
A . 体表有角质层
B . 能很快逃离消化液
C . 体壁有粘液保护
D . 体表能分泌粘液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下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虾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
(2)毛泽东同志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鹰属于鸟类,从行为途径来看“惊弓之鸟”是动物的行为。
(3)在此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是浮萍、水绵、水草;在该生态系统中,缺少的生物还有细菌、真菌,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如果没有它们动植物的尸体将堆积如山。
(4)如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性),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填增加或减少)。
(5)此生态系统中多细胞动物和植物相比较,动物特有的结构层次是。
(6)在此生态系统中,还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是生殖。
2、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做了“观察蚯蚓”的实验,请根据下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仔细观察蚯蚓的外形,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组成,它的身体呈形。
(2)判断蚯蚓前后端的标志是[] 。图中[3]所示的是蚯蚓的(填“前端”或“后端”)。
(3)蚯蚓生活在富含有机物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和的配合使身体完成运动。
(4)蚯蚓的腹面有很多粗糙的小突起,它们是。
(5)蚯蚓(填“能”或“不能”)分泌黏液,它的呼吸要靠(填“干燥”或“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3、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下面是蚯蚓的外形图,请据此回答问题:
(1)③是蚯蚓的,由此可以断定②是蚯蚓的端(填“前”或“后”)。
(2)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构成,因此它属于动物。
(3)用手轻触蚯蚓腹面,有一种的感觉(填“光滑”或“粗糙”),其原因是蚯蚓腹面生有叫的结构,其作用是;蚯蚓通过和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4)观察蚯蚓时,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这是因为它靠湿润的体表来进行。做完实验后,要将蚯蚓(填序号)。
A.处死后扔进垃圾箱 B.养在玻璃瓶里 C.放归大自然 D.打回家钓鱼
(5)世界上许多国家成立了蚯蚓养殖场,并把蚯蚓养殖场称为“环境净化装置”。蚯蚓能用来净化环境的主要原因是( ) (5)
A . 能分解枯枝、朽根中的有机物
B . 身体柔软,能在垃圾中钻洞
C . 能在湿润土壤的深层生活
D . 身体分节,运动灵活自如
4、如图是蝗虫外部形态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蝗虫的身体分为一、二、三三部分。
(2)胸部生有对足和对翅。
(3)体表具有,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并防止,以适应陆地生活。
(4)在蝗虫胸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为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而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5)蝗虫和蜈蚣与蜘蛛、虾的形态差异很大,但在分类上它们同属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