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人文地理期末复习专题:06 稻作文化的印记、用机械种庄稼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下列说法符合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产或生活方式的是 (      )


A . 生产主要用机器    B . 人们居住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里 C . 生产水平较高    D . 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2、下列各项内容与湄公河平原人们生产、生活风俗不符的是 (      )

A.

A . 插秧和收割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B . 这里有渠道、河流、大片的稻田和村庄,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 C . 村民们彼此相隔较远,各干各的 D . 这里的许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
3、湄公河平原的房屋大都尖顶,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说明了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


A . 干燥阴凉    B . 四季分明  C . 高温多雨    D . 干旱少雨
4、美国大平原主要位于 (      )


A . 北温带   B . 北寒带  C . 热带     D . 南温带
5、下列关于美国大平原的描述,正确的有 (      )

①鸡犬相闻,房屋大片

②地广人稀 

③是美国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重要产地

④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和灌渠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6、

读图,关于影响乳畜带分布的主要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 . 位置偏南,气温较高 B . 临近五大湖,气候干燥 C . 这里是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人口分布密集 D .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牧草生长
7、下列有关美国自然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大部分国土都在温带 B . 平原面积广,耕地面积大 C . 年降水量东部多,西部少 D . 河流、湖泊很少,内河航运不发达
8、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湄公河在我国境内被称为(    )

A . 长江 B . 黄河 C . 珠江 D . 澜沧河
9、

如图表示美国西部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美国西部濒临的大洋为(    )

A . 太平洋 B . 大西洋 C . 印度洋 D . 北冰洋
10、下列不属于美国中部平原生活特点的是(    )
A . 人们居住比较分散 B . 农业生产主要是机械化作业,劳动人手不多 C . 人们生活水平较高 D . 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
11、下列为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的有(  )

①高温多雨  ②足够的水分 ③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④众多的人口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12、水稻生产过程中最忙碌的季节有(    )

①播种    ②插秧    ③除草、除虫等田间管理    ④收割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②③
13、下列劳作场景反映了湄公河平原生产特色的是(    )
A . 插秧 B . 割麦 C . 放牧 D . 采油
14、下列各项内容与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产生活不符的是(    )
A . 插秧和收割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B . 这里有渠道、河流、大片的稻田和村庄,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 C . 村民们彼此相隔较远,各干各的 D . 这里的许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
15、美国大农场农业的特点有(    )

①机械化生产

②生产效率低

③人均产量高

④商品化程度高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6、下列选项中,你认为进行商品性农业生产所必备的条件有(    )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人均产量高

③交通运输方便

④气候高温多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7、湄公河平原农业生产与美国大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区别:前者以精耕细作的人工生产为主,而后者则以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为主,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因素是(    )
A . 气候条件 B . 地形条件 C . 经济和科技水平 D . 人口数量
18、湄公河平原地区水稻生产影响着(    )

①人口分布

②生产效率

③人际关系

④日常饮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9、导致湄公河平原与美国大平原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存在差异的人文因素是(    )

①气候条件不同    ②科技水平差异    ③地理位置不同    ④人口密度不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美国中部交通运输发达,下列运输方式中,不是农产品主要运输方式的是( )
A . 铁路 B . 公路 C . 水路 D . 航空
21、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和人文特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土地辽阔,地势低平

②建筑以高脚屋为主,以木、竹为主要建材

③农业生产主要是机械化作业

④是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的主产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2、下列关于美国大平原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鸡犬相闻,房屋大片

②地广人稀

③家庭农场的规模普遍很大

④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和灌渠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3、传统聚落的建筑风格不可避免地会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下列关于湄公河平原传统民居——高脚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石头砌成 B . 墙体很厚 C . 人们大多在下层居住 D . 门窗很大
24、中南半岛的城市与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沿岸和河口三角洲,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

②地势平坦,易于灌溉

③交通发达

④水网密布,水能丰富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5、以下对湄公河平原上发生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①人们在平原上修建了大量水渠,用于灌溉和排涝

②人们居住很分散,彼此间来往、合作较少

③水稻生产已经机械化,农业人口比重很小
④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祈求神灵保佑,以期获得好收成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④ D . 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

1、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干栏式”民居俗称“高脚屋”,十分普遍。自古以来,高脚屋就是气候湿润、雨量充足的亚热带地区一种十分普遍的民居形式。一般的高脚屋不是多层楼房,只是分上、下两层。最初,高脚屋用竹子盖建,后来逐渐发展为以木材为主。屋的上层住人,下层无墙,只有数根木桩,用于圈养牲畜、放置家具和和其他物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请列举两到三个有“高脚屋”民居的国家。

(2)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人们住“高脚屋”有哪些优点?

2、世界上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比较内容

湄公河平原

美国大平原

主要农作物



人口密度



科技发展程度



生产方式



农田类型



传统民居




(1)请对比湄公河平原和美国大平原,完成下列表格。

(2)你家乡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请从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家乡种植该作物的原因。

(3)说说水稻的生产与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读图1、图2,从自然环境角度说明湄公河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2)结合图3概括美国中部大平原农业生产的特点。
(3)分析美国中部大平原与湄公河平原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不同。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1月30日,美囯中西部地区遭遇极寒天气,气温降至30多年来最低值,寒潮造成多人伤亡,2/3的美国地区变成了一个冰窖。

(1)读图得知,美国农业具有__化的特点。
(2)美国北部的邻国A是(国家)。
(3)B地是美国的高新技术中心——硅谷,面临,位于市附近。
(4)美国玉米带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5)美国中西部地区遭遇极寒天气,与美国的地形密切相关,请简述美国本土的地形特征。
5、读图,完成题目。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国家:A、F

山脉:B 、E

水域:C、D 、G

(2)比较湄公河平原与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农业生产情况,完成下面的表格。

地区

湄公河平原

美国中部大平原

自然条件

主要作物

生产特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七年级上学期人文地理期末复习专题:06 稻作文化的印记、用机械种庄稼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