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专题四——生物圈中的人 (1)营养物质的作用及来源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 . 加碘液后,②号试管不变蓝色 C . ①号和②号试管形成对照 D . 要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37℃温水中保温5~10分钟
2、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其主要原因是(   )
A . 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 B . 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C . 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D . 有利于保护声带
3、“吃出健康”正在成为人们饮食方面的追求。下列关于青少年饮食方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②不吃不喜欢的食物    ③常吃适量鱼、禽、蛋和瘦肉④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⑤饭菜多加盐,吃起来才有味道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②④
4、假设你是一名营养师,针对下列特定人群,哪种饮食方案不合理(  )
A . 糖尿病患者排出大量的糖类,应多补充含糖量高的食物 B .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要清淡少盐 C . 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应多补充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D . 小芳最近牙齦经常出血,应多补充新鲜的水果蔬菜
5、小红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牛肉、麻辣豆腐。再加上下列哪种食物后可以让这份食谱营养更合理?(   )
A . 素炒豆角 B . 牛肉 C . 排骨汤 D . 小米粥
6、丽丽在吃杨梅时将核咽了下去,杨梅核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   )
A . 口腔→咽→胃→大肠→食道→小肠→肛门 B . 口腔→食道→小肠→咽→胃→大肠→肛门 C .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D . 口腔→小肠→胃→咽→食道→大肠→肛门
7、适当进行阳光照射,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和佝偻病的原因是人体的皮肤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可以合成(   )
A . 维生素A B . 维生素B C . 维生素C D . 维生素D
8、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分泌的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B . ②、③和⑤均吸收水分和维生素 C . ④既能分泌胰液,又能分泌胰岛素 D . ②是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9、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病人在静脉内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其目的主要是(  )
A . 供给全面的营养 B . 供给能量 C . 维持细胞渗透压 D . 供给水分
10、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主要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 . 糖类 B . 蛋白质 C . 脂肪 D . 维生素
11、常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可以防治(   )
A . 侏儒症 B . 地方性甲状腺肿 C . 巨人症 D . 糖尿病
12、下列既是呼吸器官又是消化器官的是(   )
A . B . C . D .
13、小倩刷牙时牙龈出了很多血,医生建议她多吃一些(   )
A . 绿色蔬菜 B . 牛奶 C . 巧克力 D . 鱼类
14、处在青春期的同学们身体生长发育快,建议同学们经常喝牛奶,其主要原因是牛奶中含有较多的(   )
A . 维生素 B . 糖类 C . 蛋白质 D . 脂肪
15、坏血病人需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是因为其中含有较多的(   )
A . 维生素A B . 维生素B1 C . 维生素C D . 维生素D
16、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   )
A . 唾液腺 B . 胃腺 C . 肝脏 D . 胰腺
17、下列实验或活动中,实验用品与实验目的不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实验或活动名称

实验用品

使用目的

A

观察叶片的结构

双面刀片

制作叶片的横切面切片

B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

碘液

检验淀粉是否分解

C

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检验二氧化碳

D

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

显微镜

分辩血管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流动情况

A . A B . B C . C D . D
18、某同学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而设计了以下实验,下列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A

B

加入物质

淀粉液2毫升清水2毫升

淀粉液2毫升 唾液?毫升

反应湿度和时间

37℃、10分钟

37℃、?分钟

滴加碘液

2滴

2滴

现象

变蓝

不变蓝

A . 表中的?都可以填2 B . A试管的淀粉没有被消化,因此碘遇淀粉变蓝 C . 探究可以得出温度影响淀粉的消化 D . 从表中分析可以得出唾液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19、下列营养物质初步消化位置与消化最终产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 淀粉﹣﹣口腔﹣﹣麦芽糖 B . 脂肪﹣﹣小肠﹣﹣甘油和脂肪酸 C . 麦芽糖﹣﹣小肠﹣﹣葡萄糖 D . 蛋白质﹣﹣胃﹣﹣氨基酸
20、小肠内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

①小肠粘膜有皱襞,其表面有很多绒毛 ②小肠腺分泌的消化液中有多种消化酶 ③粘膜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突起 ④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进入小肠 ⑤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A . ①③⑤ B . ①④⑤ C . ②④⑤ D . ①②③
21、将一粒玉米种子放在火上烧,烧掉的物质和剩下的物质分别是(   )
A . 无机物、无机物 B . 有机物、有机物 C . 有机物、无机物 D . 无机物、有机物
22、下列实验中的方法步骤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

实验名称

方法步骤

实验目的

A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

将叶片染色

B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滴加2滴碘液,摇匀

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

C

观察蚯蚓

经常用湿棉球擦蚯蚓,保持体表湿润

保证蚯蚓的正常呼吸

D

种子萌发时产生二氧化碳

将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检测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A . A B . B D.D
23、常食“五谷杂粮”有利于健康,这是因为(   )
A . 能治多种疾病 B . 容易消化、吸收 C . 营养丰富,为人体提供全面的营养 D . 色香味美
24、某位同学患了贫血,体内可能缺乏的物质是(   )
A . 含铁的无机盐 B . 含钙的无机盐 C . 含锌的无机盐 D . 含碘的无机盐
25、下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请你根据下图判断: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

A . 口腔 B . C . 小肠 D . 大肠

二、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小明家周末中午要举行家庭聚餐,妈妈就购买了大量食材,用以制作菜肴。
(1)小明在妈妈购买的食材中,发现一种不认识的固体食物。他从家里带了少量这种食材到学校,打算与同学在实验室研究其主要营养成分。实验方案、步骤和结果如下:

试管编号

食物小块

淀粉酶溶液

蛋白酶溶液

振荡摇匀

37℃恒温

食物小块的变化

1

0.1克

4毫升

b毫升

30分钟

无明显变化

2

a克

0毫升

c毫升

30分钟

食物块变小

(注:淀粉酶可分解淀粉,但不能分解蛋白质;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但不能分解淀粉)

①根据实验目的,按照唯一变量原则,补充实验方案。其中a为克,b为毫升,c为毫升。

②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所研究的固体食物中,主要成分是

(2)小明平日缺乏体育锻炼,一次和同学长跑,中途出汗、感到热,然后感到乏力、头昏、饥饿感,喝了一杯糖水后症状很快缓解。其原因是糖类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
(3)下图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小明日常饮食中应多包含“平衡膳食宝塔”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人体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它。此外,饮食中还应注意摄入足量的第一层食物,其主要包含的营养物质是,该物质在人体消化系统最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以探究“口腔中淀粉的消化”。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反应时间

检测试剂

实验结果

A组

馒头(整块)+2毫升清水

8分钟

碘液

变蓝

B组

馒头(切碎)+2毫升唾液

8分钟

碘液

不变蓝

C组

馒头(整块)+2毫升唾液

8分钟

碘液

变浅蓝

D组

馒头(切碎)+    X

8分钟

碘液

变蓝

(1)表中的“X”应该为。表中所设计的各组实验,没有必要的一组是
(2)若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应选择哪两组编号?
(3)B组和C组对照,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时,变量是
(4)为了更真实地模拟口腔条件,同时利于缩短反应时间,设计的各组实验应在℃的水浴中进行。
3、实验题:下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A、B、C、D表示四个实验步骤。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7

(1)D步骤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号试管。
(2)馒头在口腔中变甜的原因是口腔中的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3)B步骤中的“搅拌”相当于口腔中的作用。
(4)如再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请完善下列需要更改的设计方案。

①将B步骤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唾液。

②将C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另一支试管放在0℃的冰水中。只改变温度,符合原则,形成实验。

4、为了探究馒头变甜与口腔中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是否都有关系,皓皓用三块大小相同的馒头块(其中两块细细地切碎)进行实验(如表),请分析回答:

试管

实验步骤

2毫升唾液+馒头碎屑

2毫升清水+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馒头块

搅拌,37℃水浴10分钟

搅拌,37℃水浴10分钟

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摇匀

(1)若以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则探究的问题是:馒头变甜与口腔中的有关吗?
(2)三支试管使用的馒头和液体的量都要相等,目的是保证变量。
(3)实验中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是否有,预期的实验现象是试管不变蓝。
(4)若想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温度有关,则要再增加一支试管丁,试管丁除了温度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应该和试管相同。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四——生物圈中的人 (1)营养物质的作用及来源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