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份阶段性调研试卷(范围:九上全册)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共19小题)

1、“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A . 黄花岗起义 B . 南昌起义 C . 秋收起义 D . 井冈山会师
2、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最能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果的是 (    )   

持续时间

参加国家

死伤人数

经济损失

1914—1918

30多个国家

3000多万

3000多亿美元

A . 人类历史上的空前灾难 B .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C . 协约国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D . 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3、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事件是(    )
A . 俄国十月革命 B . 英国宪章运动  C . 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4、“鉴湖越台名士乡”,魅力绍兴,名人辈出。据此回答下题。
(1)鉴湖女侠——秋瑾(1875—1907)是绍兴籍民主革命的急先锋。她见证了以下历史事件中的(     ) (1)
A . 黄花岗起义 B .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 . 中华民国成立 D . 溥仪下诏退位
(2)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的绍兴乡贤是(     ) (2)
A . 周恩来 B . 鲁迅 C . 秋瑾 D . 蔡元培
5、杂志也能成为我们研究历史的资料,帮助我们窥探历史的真相。下列杂志、书籍中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宣传了革命思想的有(    )

①邹容的《革命军》   ②《青年杂志》   ③《湘江评论》   ④《民报》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6、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世人对武汉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钟南山说:“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从中国近代史角度看,下列历史事件中,见证了武汉是座英雄城市的有(     )

①武昌起义     ② 抗击新冠疫情     ③八七会议   ④武汉会战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7、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战场位于徐州东北,双方鏖战近20天后,中国军队消灭敌人精锐部队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该战役的名称和指挥者是(    ) 
A . 百团大战  彭德怀 B . 平型关战斗  林彪 C . 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 D . 淞沪会战  蒋介石
8、2020年是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无数爱好和平的人们用鲜血和忠魂谱写了壮丽的诗篇。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德国突袭波兰 C . 七七事变 D . 萨拉热窝枪声
9、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很多会议对党和国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在极其危险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国民党一大 C . 遵义会议 D . 八七会议
10、1930年1月5日,毛泽东给红四军某将领写了一封信,信中对红军内部的悲观思想作了分析和批评,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后来这封信在收入《毛泽东选集》时定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这封信创作最密切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 . 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 .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C . 共产党人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D . 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11、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

A .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 1911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C . 1936年,日本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D .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2、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政治动荡。面对危机,各国纷纷出台措施。其中,帮助美国最终摆脱经济危机的措施是(     )
A .   实施罗斯福新政 B . 制定有限的反危机措施 C . 推行以工代赈 D . 通过农业调整法
1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兴起了反抗西方列强、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其中,扎格鲁尔和甘地分别领导了(    )
A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华夫脱运动 B . 华夫脱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 二月革命、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 华夫脱运动、十月革命
14、小勇同学准备在五四青年节上演讲,下列素材可以作为演讲内容的是(    )

①爱国学生起到了先锋的作用         ②这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爱国运动 

③我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④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是导火线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5、历史事件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下列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北伐的胜利进军

③南昌起义——辛亥革命开始              ④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6、2020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纪念日。某班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作为板报内容不恰当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B . 十月革命的影响          C .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D . 抗日战争的胜利
17、历史谱写着歌曲,歌曲凝聚着历史。下列歌词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②“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

③“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④“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A . ②①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②③①④ D . ①②③④
18、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    )
A . 九一八事变时 B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 . 七七事变后 D . 国民党一大召开时
19、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①在凡尔登战役中,德法双方伤亡近百万人。

②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③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④新经济政策是苏维埃俄国对如何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60分)(共5小题)

1、  2020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先生“集毕生之精力”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摘自《吴玉章文集》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为实现“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奋斗终生,但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憾。“中国共产党人忠实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完成了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

——(摘自《人民日报》)

(1)为建立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先生作了哪些努力?请列举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划线部分的内容作出合理解释。
(3)缅怀先生,继承遗志。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实现“人民幸福”遗志的史实一例。
2、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是我们绍兴的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挺身而出的奋斗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恩来同志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创建人民军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深深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鲁迅(1902年赴日本留学)

(1)请你列举两则史实,佐证“周恩来同志为创建人民军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建立的不朽功勋。
(2)试结合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说明上述两位绍兴人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生死抉择?简要说明他们为革命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鲁迅先生回国后是如何改变他们的精神的?绍兴先贤奋斗的足迹共同反映了中国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3、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那一天”,令人铭记,催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可死而青岛不可失,头可断而山东权利不可亡。苟不能良善之结果,而学生俱愿为国而死。呜呼,悲哉伤哉,我国民其速醒来。

——梁柏台(1919年5月)

材料二:

材料三:现在,一切幻想,都给铁的事实粉碎了!“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为了民族,我们愿意暂时丢开书本,尽力之所及,为国家民族做一点实际工作……

——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同胞书

(1)那一天,火炬高擎。请说说“学生俱愿为国而死”的历史原因。
(2)那一天,开天辟地。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请联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那一天,烽火燎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青年学生是如何承担时代使命的?
4、在追求独立、民主、富强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不断思考着:中国该向何处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艰难的探索】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有识之士思考着:中国向何处去?

阶级与阶层

中国向何处去

探索活动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

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

执著的奋斗】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着:中国向何处去?

(1)运用所学知识,依照上述表格,完成表格中①②③④的内容。
(2)通过不断探索,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怎样一条走向胜利的革命新道路?根据材料和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找到这条革命新道路的?
(3)综合上述信息,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实践给了我们哪些经验和启迪?
5、  2020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万众一心,团结抗日】

(1)上述图片分别纪念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两个事件对中国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意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份阶段性调研试卷(范围:九上全册)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