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章 生物的进化 章末检测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关键词能正确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一组是(  )

①自然发生  ②物种不变  ③过度繁殖  ④环境污染  ⑤生存斗争  ⑥遗传、变异  ⑦适者生存.


A . ①②③⑦  B . ④⑤⑥⑦ C . ①③④⑤ D . ③⑤⑥⑦
2、

比较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从科学家对马的足进化历程的研究中,你不可能获得的信息是(  )

A . 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 B . 足趾个数逐渐减少 C . 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 D . 遗传物质基本相同
3、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各阶段的正确排序是( )

①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

②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③产生了语言

④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①③②④ D . ①④②③
4、在对生命起源的研究中,米勒的实验可以说明(  )
A . 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 . 原始地球形成原始的生命 C . 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成无机小分子 D . 在紫外线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能够形成原始生命
5、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不包括(  )
A . 运动方式 B . 制造工具的能力 C . 脑发育的程度 D . 体表被毛
6、人体生理学研究,经常用小白鼠、小狗等与人类亲缘关系近的动物进行实验,以下关于实验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动物被用作人体的模型 B . 实验动物为生物医学做出贡献 C . 应尽量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伤害 D . 动物实验成功的药物绝对安全
7、1890年至1960年,英国某地区由于工业发展,排放大量黑烟,对环境造成污染。有研究者计了这段时间桦尺蛾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种类

年份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20年

1930年

1940年

1950年

1960年

深色桦尺蛾

65

70

69

58

130

222

323

440

浅色桦尺蛾

451

462

445

450

303

212

128

70

A . 1920~1960年,桦尺蛾的数量呈现出浅色的逐渐减少,深色的逐渐增加 B . 浅色和深色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C . 由于环境污染,浅色的桦尺蛾在生长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了深色 D . 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无翅或残翅的变异对昆虫来说是不利变异 B . 无翅或残翅昆虫其繁殖能力比有翅的昆虫强 C . 无翅或残翅昆虫容易存活,并将该变异遗传给后代 D . 昆虫为了适应大风环境,产生了无翅或者残翅的变异
9、下列脊椎动物中,最先出现在地球上的是(  )
A . 鱼类 B . 两栖类 C . 爬行类 D . 哺乳类
10、根据下图中的足印判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 . 甲和乙 B . 乙和丙 C . 甲和丙 D . 甲和丁
11、依据达尔文的观点人类是进化而来的,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 . 长臂猿 B . 北京猿人 C . 森林古猿 D . 黑猩猩
12、下列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
A . 黑猩猩 B . 猕猴 C . 鸭嘴兽 D . 长臂猿
13、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物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其生存 B . 生物为适应环境产生变异 C . 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D . 有利变异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4、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气体是(   )
A . 甲烷 B . C . 氧气 D . 氢气
15、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 . 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 .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D . 原始生命的出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某实验小组用若干只果蝇做下面实验:

①首先按一定的雌雄比例把果蝇均匀分成A、B两组。

②每天在A组果蝇的饲料中拌入了一定浓度(安全未致死)的DDT农药,B组不使用该农药。

③经过一段时间,果蝇繁殖了许多代,观察比较,发现A组果蝇后代比B组果蝇的后代抗药性强。

(1)实验开始时,A组果蝇的后代个体之间的抗药性存在着      
(2)在饲喂含有农药的食物时,      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自己的后代,而抗药性弱的个体死亡。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      
(3)设置B组实验的目的是进行      
(4)“A组果蝇比B组果蝇抗药性强”的原因是      

三、综合题(共5小题)

1、

如图是一实验的装置,据图回答.


(1)这是美国学者      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

(2)A内的气体是模拟原始大气,其成分为       .

(3)A是模拟原始大气中的       现象.

(4)B、C中的液体相当于       .

(5)7天后,对C处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得到了       .

(6)这个实验表明      

2、科学家在某处发现了一些动物的化石,其中有三种动物的头部化石保存比较完整.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三种动物的食性各不相同,有食虫的、有食肉的、还有食草的,请回答:

(1)哺乳动物的牙齿出现了分化,有       ,适于              ,适于       ;       ,适于       ;

(2)形成化石A的动物的食性应是       ;形成化石B的动物的食性应是       ;形成化石C的动物的食性应是       .

3、下表为英国曼彻斯特地区两个时期的栖息在树干上的桦尺蛾类型数量调查情况,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考察时间

栖息环境

浅色桦尺蠖所占比例

深色桦尺蠖

所占比例

1850年(森林时期)

长满浅色地衣的树干(树皮)

占85%

占15%

1950年(工业化后)

裸露并被煤烟熏黑的树

干(树皮)

占15%

占85%

(1)桦尺蛾有深浅不同的颜色,说明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      现象。   
(2)1850年,曼彻斯特村山清水秀,栖息在浅灰色树干上的桦尺蛾体色为      ,它们不易被鸟类发现而生存下来。   
(3)1950年曼彻斯特被工业污染,煤灰把树干染成了黑色,这时候,      的桦尺蛾由于能适应环境而生存了下来,   
(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4、如图是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从如图可以看出,在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第一步最重要的变化是      
(2)为了在地上捕猎到足够的食物,古人类开始      ,从而大大提高了捕猎的效率.这一点,也使得人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其重要原因是工具的使用推动了      的发展.
5、如图所示的是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较早出现的单细胞动物和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而较晚出现的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从生物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      
(2)较早出现的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      的分化,苔藓植物的茎中没有      ,而较晚出现的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结构复杂,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3)      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研究发现,在古老的地层中只有低等生物出现,而高等生物则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中。从这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
(4)生物之所以能不断地进化,是      的结果。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章 生物的进化 章末检测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