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章 健康地生活 章末检测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40小题)
1、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这是因为 ()
① 细菌生活不需要氧气 ② 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 ③ 细菌在条件不良时可形成芽孢 ④ 细菌不能分解有机物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农民为了提高大棚农作物的结果率,在棚内放养了一些蜜蜂,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 . 维持生态平衡
B .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 帮助农作物传播种子
D . 帮助农作物传粉
3、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重要特征是( )
A . 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B . 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
C . 有的群体还有等级制度
D . 以上三项都是
4、下列不属于蝗虫的运动方式的是( )
A . 跳跃
B . 爬行
C . 飞行
D . 游泳
5、下列植物中,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是( )
①被子植物 ②裸子植物 ③蕨类植物 ④苔藓植物 ⑤藻类植物.
A . ③→④→②→①→⑤
B . ①→②→③→⑤→④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⑤→④→③→②→①
6、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
A . 光合作用
B . 呼吸作用
C . 吸收作用
D . 蒸腾作用
7、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 )
A . 界、门、纲、目、属、科、种
B . 界、门、纲、目、种、科、属
C . 界、门、纲、属、科、目、种
D . 界、门、纲、目、科、属、种
8、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 物种多样性
B . 基因多样性
C . 环境多样性
D . 生态系统多样性
9、如图为模拟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装置。甲、乙瓶内加入等量的肉汤并同时煮沸放凉,观察肉汤的变化。该实验的变量是( )
A . 有机物
B . 细菌
C . 空气
D . 瓶颈形状
10、黎明时分,在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鱼浮到水面(即“浮头”),这是因为( )
A . 躲避敌害
B . 缺乏饵料
C . 水中缺氧
D . 温度太低
11、下列哪一种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
A . 青蛙
B . 蟾蜍
C . 蜥蜴
D . 娃娃鱼
12、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
B . 家鸽前肢变成翼适应空中飞行生活
C . 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适应陆地生活
D . 蝙蝠体表被毛适应飞行生活
13、如图是骨、关节和肌肉的几种模式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4、动物的运动方式各种各样,动物运动的目的是( )
A . 觅食避敌
B . 繁殖后代
C . 争夺栖息地
D . ABC都是
15、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 鹦鹉学舌
B . 燕子筑巢
C . 蜜蜂采蜜
D . 蜘蛛结网
16、蘑菇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下列有关蘑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一个细胞构成
B . 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 能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D . 能进行光合作用
17、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 )
A . 侵蚀
B . 寄生
C . 腐生
D . 共生
18、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微生物与其应用一致的是( )
A . 甲烷菌——沼气
B . 乳酸菌——面包
C . 青霉——米酒
D . 酵母菌——泡菜
19、生活中,多数家庭会把一时吃不完的食品放在冰箱里冷藏,主要目的是( )
A . 冰箱内温度低,能把微生物冻死
B . 冰箱内温度低,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C . 冰箱封闭性好,微生物不易进入
D . 冰箱与外界空气隔绝,不利于微生物生长
20、水螅体内消化腔的作用是( )
A . 捕食
B . 防御
C . 消化
D . 生殖
21、下列哪一种动物能够在溪流中自由生活( )
A . 血吸虫
B . 蛔虫
C . 华枝睾吸虫
D . 涡虫
22、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不会被消化的原因是( )
A . 体表有角质层
B . 身体呈圆柱形
C . 消化管结构简单
D . 生殖器官发达
23、下列动物的结构或器官中,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A . 蚯蚓的体壁
B . 鯽鱼的鰓
C . 蜥蜴的肺
D . 家鸽的气囊
24、下列哪一种动物行为不属于同种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 )
A . 密蜂采蜜时的舞蹈动作
B . 乌贼受到天敌威胁时释放墨汁
C . 鸟类求偶时的各种鸣叫声
D . 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
25、下列关于仿生例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蝙蝠——雷达
B . 青蛙——蛙泳
C . 乌龟背甲——薄壳建筑
D . 长颈鹿——“抗荷服”
26、细菌内一定不存在的结构是( )
A . 细胞膜
B . DNA
C . 成形的细胞核
D . 细胞质
27、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生物是( )
A . 大肠杆菌
B . 酵母菌
C . 流感病毒
D . 草履虫
28、青霉和曲霉都是大型真菌,它们都是由许多细胞连起来的( )构成的
A . 叶状体
B . 菌丝
C . 芽体
D . 根
29、真菌产生的抗生素能杀死( )
A . 致病细菌
B . 青霉
C . 病毒
D . 所有生物
30、病毒比细菌小得多,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表示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
A . 厘米
B . 毫米
C . 微米
D . 纳米
31、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又叫( )
A . 动物病毒
B . 植物病毒
C . 噬菌体
D . 病原体
32、下列人类疾病中,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是( )
A . 狂犬病
B . 肝炎
C . 艾滋病
D . 蛔虫病
33、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病毒对人类既有利也有害
B . 所有的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C . 可以将病毒制成疫苗预防疾病
D . 病毒能在基因工程中发挥作用
34、生物学家按照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对生物进行分类,主要目的是( )
A . 给每一种生物一个不同的名称
B . 了解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 . 可以根据分类弄清各种生物的生活环境
D . 了解生物的有害和有益物种
35、现在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方法是( )
A . 等级法
B . 双名法
C . 单名法
D . 三名法
36、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 . 物种多样性
B . 遗传多样性
C .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 个体多样性
37、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又称为中国鸽子树的是( )
A . 樟树
B . 马尾松
C . 侧柏
D . 珙桐
38、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珍稀哺乳动物的是( )
A . 中华鲟
B . 扬子鳄
C . 大鲵
D . 大熊猫
39、下列哪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
①乱捕乱杀 ②发展生态农业 ③乱砍乱伐 ④外来物种入侵 ⑤建立自然保护区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⑤
D . ④⑤
40、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 .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 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
C . 颁布相关的法律和文件
D . 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二、判断题(共10小题)
1、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A . 正确
B . 错误
2、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
A . 正确
B . 错误
3、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生理功能.
A . 正确
B . 错误
4、用放大镜可以观察细菌的结构。
A . 正确
B . 错误
5、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A . 正确
B . 错误
6、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
A . 正确
B . 错误
7、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表面都有坚硬的贝壳。
A . 正确
B . 错误
8、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
A . 正确
B . 错误
9、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A . 正确
B . 错误
10、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A . 正确
B . 错误
三、连线题(共2小题)
1、请将下列生物和它们的主要特征进行配对:
2、请将下列生物和它们的生殖方式进行配对:
四、综合题(共3小题)
1、19世纪中叶,人们仍不知道细菌是从哪里来的,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如图所示)找到了答案,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菌个体十分微小,每个细菌由(填“一“或“多”)个细胞构成,没有成形的(填细胞结构名称),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2)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者。
(3)打断“鹅颈“后,瓶内的肉汤腐败的原因是。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_____。 (4)
A . 是自然发生的
B . 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图是A、B两种微生物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A的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相似。由外到内依次是[①]、[④]细胞膜、[②]、[③]、[⑤]液泡。
(2)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相比,图A的细胞内没有(填细胞结构名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3)图A和图B两种微生物都属于(填“细菌”或“真菌”),它们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所以它们都属于生物(填“原核”或“真核”)。
(4)适宜这两种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充足的、适宜的和有机物等。
(5)图A、图B所表示的两种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在酿酒、蒸馒头时离不开图(填“A”或“B”),因为它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面团膨大和松软:在夏天受潮的衣物或食物常常发霉长毛,是因为图的存在。(填“A”或“B”)
3、下图是三种病毒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病毒的结构简单,图A、B和C三种病毒都由[①]外壳和[②]内部的构成。
(2)A、B和C三种病毒依靠(填“①”或“②“),利用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3)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要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4)病毒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极大的危害,但是人类在研究病毒的过程中,发现了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防治病毒性疾病,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的病毒。
五、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如图表示某生物小组设计的细菌培养实验,将甲、乙、丙三个盛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后冷却。洗手前用无菌棉棒擦取左手手心,在甲培养基上涂抹一下:洗手后用另一支无菌棉棒擦取左手手心,在乙培养基上涂抹一下:丙培养基不涂抹。将三个培养皿加盖封好后,放在相同的、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细菌的一般方法的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高温灭菌 ②接种 ③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④恒温培养
(2)在上述实验中,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中“接种”这一步骤的操作是:。
(3)丙培养皿的作用是。
(4)预期48小时后,(填“甲”、“乙”或“丙”)培养皿内的细菌菌落最多,得出的结论是: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数量(填“多”或“少”)于洗手后手上的细菌数量。
(5)根据实验结论,你认为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哪种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少写一种)。
(6)下列哪种环境中可能没有细菌和真菌?_____ (6)
A . 很热的热泉中
B . 寒冷的极地
C . 土壤中
D . 经过高温灭菌并密封的培养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