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科阶段性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树立了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新标杆。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的甲段走向大致是( ) (1)
A . 东北—西南
B . 西北—东南
C . 正南—正北
D . 正东—正西
(2)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实际距离约30千米,图上距离5厘米,则该图比例尺为( ) (2)
A . 1:6000
B . 1:60000
C . 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600米
D . 六十万分之一
(3)小李打算寒假去港珠澳旅游,如果要准备地图,他需要( )
①中国地形图 ②港珠澳旅游图 ③港珠澳交通图 ④世界地图
(3)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两河流域是世界四大古文明发祥地之一,中东长期以来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读两河流域聚落分布图和当地民居图(如图),回答问题。
下列关于两河流域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地区 ②聚落分布区气候适宜,降水丰沛
③该地传统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④石油资源也是影响该地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A . ①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3、某同学暑假里参观了一处远古人类博物馆,这是他保存的参观券,请根据参观券上面的信息,判断他参观的是哪一博物馆( )
A . 元谋人博物馆
B . 北京人博物馆
C . 山顶洞人博物馆
D . 半坡博物馆
4、下列图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 )
A .
B .
C .
D .




5、在下列图片中,反映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③
6、在距今约7000-6000年的原始聚落遗址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精美的磨制石器。历史上,我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
A . 铜器时代
B . 铁器时代
C . 旧石器时代
D . 新石器时代
7、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气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
A . 半坡人
B . 北京人
C . 元谋人
D . 河姆渡人
8、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
A . 刀耕火种
B . 游牧渔猎
C . 农耕定居
D . 铁犁牛耕
9、“黄陵谒祖·祈福中华——2018全球华人新年祈福大典”在黄帝陵举行。这表明黄帝陵已成为( )
A . 当地娱乐的活动场所
B . 全球华人的旅游胜地
C . 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
D . 世界人民的心中圣地
10、下列各项中,属于学习、研究历史最可靠的材料的是( )
A . 小说《封神榜》
B . 电影《荆轲刺秦王》
C . “女娲造人”的传说
D . 河姆渡考古出土的炭化“稻谷”“骨耜”“猪纹陶钵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1、读下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等高距为;a处的海拔为;b、c间的相对高度为。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B.,C.。
(3)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图中虚线框内山脉走向为,判断依据是(填定向法)。
(4)图中①②③三条溪流中要开发漂流项目,哪条溪流最安全?并说明理由。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
——《白虎通》
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材料三:“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1)材料一中神农氏为什么“教民农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说明神农氏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2)材料二说明人类的居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举例说明。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聚落生活的描述?并说出判断的理由。“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结合三则材料说一说,在原始聚落形成过程中,起重要推动作用的有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