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8.3感觉和感觉器官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流程图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B . 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
C . 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D . 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看书、看屏幕1小时后应远眺放松眼睛以预防近视。矫正近视应佩戴( )
A . 凸透镜
B . 凹透镜
C . 平面镜
D . 反光镜
3、在短时间内突然从低海拔上升至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需要张大嘴做咀嚼运动,并张大口吞咽空气,这样做可以( )
A . 关闭咽鼓管,减少中耳鼓室的压力
B . 分散注意力,放松鼓膜
C . 疏通咽鼓管,平衡中耳鼓室昀压力,解除不适
D . 放松耳部的肌肉
4、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体视觉和听觉感受器分别位于视网膜和鼓膜
B . 晶状体的凸度可改变,使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C . 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将口张开主要目的是缓解紧张情绪
D . 不良的用眼习惯会导致近视,近视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5、今年3月3日世界爱耳日的主题是“保护听力,终生受益”。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口,防止图中( )受到伤害。
A . [1]听小骨
B . [2]半规管
C . [3]耳蜗
D . [4]鼓膜
6、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有可能导致耳聋,原因是容易损伤( )
A . 耳郭
B . 鼓室
C . 鼓膜
D . 咽鼓管
7、肤色不同,眼睛的颜色也往往不同。其差异表现在眼球壁的( )
A . 巩膜上
B . 虹膜上
C . 脉络膜上
D . 视网膜上
8、听觉感受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 . 耳蜗、大脑皮层
B . 耳蜗、咽鼓管
C . 鼓膜、耳蜗
D . 鼓膜、大脑皮层
9、2020年6月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经调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为51.3%,保护视力,降低近视率刻不容缓。如图属于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②
D . ③④
10、手机蓝光是一种可见光,它的光波短、能量高,能够穿透眼球直达眼球内部的感光部位,对其造成伤害。该部位是( )
A . 角膜
B . 视网膜
C . 晶状体
D . 视神经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如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某同学模拟眼球成像原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模拟成像实验中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 ] ,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 ] .
(2)模拟实验中,调节并固定蜡烛、白纸板、透镜的位置后,此时可在白纸板上见一清晰蜡烛倒像,可以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的像.
(3)在蜡烛、透镜、白纸板位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换上焦距稍大的透镜,发现蜡烛
倒像由清晰变得模糊了,若要使像恢复清晰,可将白纸向 移动(填“左”或“右”),这相当于人眼观察 处的物体.由此而得出:眼睛是通过调节 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4)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种眼睛可以配戴 加以矫正.
三、综合题(共6小题)
1、
下图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过程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眼睛被喻为“心灵的窗户”,图中 就是窗户上那层明亮的玻璃。
(2)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 的折射在 上形成物像。
(3)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极易造成近视,可配戴 透镜加以矫正。
(4)李慧同学阅读莫言作品时,随故事情节潸然泪下。在此过程中,文字先在眼内成像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 传递到 产生视觉。这种反射属于 (“简单”/“复杂”)反射。
(5)通过调节瞳孔大小我们能看清楚明、暗处的物体。那么瞳孔相当于显微镜的( ) (5)
A . 目镜
B . 物镜
C . 光圈
D . 反光镜
2、
2017年3月12日,世界短道速滑竞标赛在荷兰第二大城市鹿特丹落下了帷幕,女子短道速滑比赛的激烈竞争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请据图回答:
(1)图1是比赛的一个场景,比赛运动员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是 共同调节的结果,其中维持动作协调和身体平衡的是 .
(2)开赛时运动员应枪声迅速起跑,这种反射属于 ,其感受器位于图2耳的[ ] 结构内.
(3)在速滑运动中,关节起着 作用.
(4)比赛时运动员需要大量的氧气,当深吸气时,膈和肋间肌都处于 状态;吸入的氧通过 作用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氧最终在细胞的 中被利用.
(5)请按顺序写出肺泡内氧气到达组织细胞所经过的主要血管及心脏腔室的名称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6)比赛结束后,运动员要进行尿检,若运动员尿液检出了兴奋剂,兴奋剂从血液到尿液经过的肾脏结构是 .
3、资料分析:2019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馨香的文字滋养着我们的心灵,陪伴着我们成长。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过程是这样完成的(见下图):
(1)文字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内,在上形成物像,最终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2)一般形成视觉后,再经由大脑的理解,当我们(填“吸气”或“呼气”)时,气流就能引起声带的振动使我们有感情地读出文字。
(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再沿相关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常常让我们感悟良多,受益匪浅,这属于反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大脑皮层的中枢的参与。
4、如图为人眼主要部分结构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眼中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和[]。
(2)人从光亮处到暗处瞳孔。(填“扩大”或“缩小”)
(3)从眼球结构看,造成近视的原因是[]的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物像落在的前方。
(4)近视眼需配戴透镜加以矫正。
(5)有患者经检查眼球的结构完好无损,就是看不见物体。请你推断,原因可能是视觉神经或发生了病变。
5、图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请填写1-8结构名称
1,2,3,5,6,7,8,
(2)外耳包括耳郭和,其中,起收集声波的作用
(3)听觉形成的大致过程是:外界声波经过传到,鼓膜的振动通过传到,刺激了内的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4)当咽喉感染时,病菌容易通过[4]传入中耳鼓室,引起中耳炎.
6、当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急忙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如图是该过程的反射活动图解,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耳内,感受雷声、风声的感受器位于;在眼球内,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位于;但听觉和视觉都是在形成的。
(2)④在反射弧中属于;遇到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你会选择地点避雨,这种反射活动属于(请填写序号)。
a. 非条件反射 b. 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