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01 第一次世界大战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8小题)

1、某条约第2条规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到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一条款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指(    )
A . 德国、奥匈帝国 B . 法国、俄国 C . 英国、法国 D . 英国、俄国
2、下面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的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漫画可以说明(    )

图片_x0020_23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 . 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 C . 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 D . 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
3、英军第一次使用了坦克……陆地的远程大炮、空中的飞机、海上的战舰展开了全面和立体的厮杀。这种场景最先发生在(    )
A . 拿破仑对外战争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
4、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

持续时间

4年多

参与国家

30多个

死伤人数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A . 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B . 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C . 是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D . 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5、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掀起了缔约结盟的狂潮。其中以德国为核心的军事集团是(    )
A . 三国同盟 B . 三国协约 C . 轴心国军事同盟 D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6、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
A . 滑铁卢战役 B . 索姆河战役 C . 马恩河战役 D . 凡尔登战役
7、《大国崛起》有这样一段解说词:“1871年,奋发图强半个多世纪的德国终于统一。……它在和平的环境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但是,当它试图为自己争取阳光下的地盘而发动战车后,则一败涂地。”这里“一败涂地”的战争指(    )
A . 反法同盟的战争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 普法战争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
8、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爆发

②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③1918年,协约国的核心国——德国投降,宣告一战结束

④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9、有专家说:“就像1914年时那样,一起小事件就能够触发同盟义务,引发一场覆盖面更广的战争。”这起“小事件”是(   )
A . 克里木战争 B . 英俄签订军事协约 C . 萨拉热窝事件 D . 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
10、“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A . 凡尔登战役 B . 马恩河战役 C . 索姆河战役 D . 日德兰战役
11、从1900年到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军费从约11亿美元增至近20亿美元,各成员国兵力也迅速扩充,德国陆军达到了87万人,俄国陆军达到了130万人。由此可见,当时的欧洲(    )
A . 各国发展不平衡 B . 扩军备战愈演愈烈 C . 法西斯主义盛行 D . 德俄两国矛盾最尖锐
1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场战役结束已经百年,被炸过的地表仍旧凹凸不平。据统计,双方总共投射了至少2000万发炮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之称。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
A . 日德兰海战 B . 索姆河战役 C . 凡尔登战役 D . 马恩河战役
13、德皇威廉二世对战争的胜利信心百倍,他对即将开往前线的士兵宣布:“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一战中德国在西线速胜的信心被打破的战役是(    )
A . 马恩河战役 B . 凡尔登战役 C . 索姆河战役 D . 日德兰海战
14、下图是一战时期使用的新式武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 . 科技加剧了战争的灾难性 C . 科技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D . 科技导致了环境的污染
15、一战期间,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凡尔登战役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美国参战    ④德国投降

A . ②③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③④①②
16、如图所示是一幅国际政治漫画,若为该漫画的问号处标注文字说明,则应写上( )

A . 萨拉热窝事件 B . “凡尔登绞肉机” C . 德国突袭波兰 D . 珍珠港事件
17、19世纪末,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这段材料可用来论证(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 B . 三国同盟形成的必要性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的原因
18、一战期间,欧洲战场上主要有三条战线,其中西线主要的交战双方是        , 双方展开的             大会战使西线战事进入相持态势。(     )
A . 英法军队    德军   凡尔登 B . 比利时、法国     德国  马恩河 C . 英法军队    德军   马恩河 D . 塞尔维亚     奥匈帝国  巴尔干
19、以下四幅图中,能够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形势的是(    )           
A . B . C . D .
20、以下内容的描述与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符合的是(    )           
A . 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引发一战的导火索 B . 世界一战以欧洲为主战场,形成了西线、东线、南线三条战线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
21、发生在一战中,因为战役极其惨烈,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的战役是 ( )
A . 滑铁卢战役 B . 凡尔登战役 C . 凡尔登战役 D . 马恩河战役   
22、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 . 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B . 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C . 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D . 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23、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星”是指(    )
A . 巴黎和会召开 B . 《凡尔赛条约》签订 C . 萨拉热窝事件 D . 俄国十月革命
24、时政漫画针砭时弊,是重要的舆论力量。左侧漫画《沸点》发表于1912年,桶上的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桶盖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此漫画(    )

①解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②体现了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

③反映巴尔干半岛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④讽刺列强在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5、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数据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

持续时间

参与国家

死伤人数

经济损失

4年多

30多个

3000多万

3400多亿美元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②我们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6、“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A . 马恩河战役 B . 莫斯科保卫战 C . 凡尔登战役 D . 斯大林格勒战役
27、远离战争、珍爱和平是同学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大感悟。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B . 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C . 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之称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28、20世纪初战争阴霾笼罩欧洲,“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1)
A . 北伐战争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
(2)引爆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    ) (2)
A . 德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B . 三国同盟形成 C . 三国协约形成 D . 萨拉热窝事件
29、下表反映出,一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军需品生产量出现了明显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一战交战国军需品生产量(单位:百万吨)

时间

1914年9月

1917年

交战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16

25

50

15

16

25

58

16

346

355

851

340

A . 意大利转投协约国 B . 美国加入战争 C . 俄国退出战争 D . 德国战败
30、1914年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下列直接引发这一状况的事件是(    )
A .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 . 三国同盟的形成 C . 萨拉热窝事件 D . 三国协约的形成
3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处于两线作战境地的国家有(    )

①英国           ②俄国             ③德国            ④奥匈帝国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32、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星”是指(    )
A . 美德率先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B . 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军备竞赛 C . 萨拉热窝事件 D . 凡尔登战役
33、下图是张武顺所著《我的第一本世界历史知识漫画书》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封面。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

①一战人员伤亡多、经济损失大        ②德国和法国是一战的参战国

③牵涉到30多个国家地区的15亿人口  ④新式武器在一战战场上使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34、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 B . 意大利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 C . 正义的一方获得战争的胜利 D . 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35、历史是一面镜子,萨拉热窝事件这面镜子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
A . 只要出于爱国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 B . 只有暴力恐怖手段才能解决国家争端 C . 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 D . 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36、“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A . 凡尔登战役 B . 索姆河战役 C . 敦刻尔克大撤退 D . 不列颠之战
37、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最能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果的是 (    )   

持续时间

参加国家

死伤人数

经济损失

1914—1918

30多个国家

3000多万

3000多亿美元

A . 人类历史上的空前灾难 B .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C . 协约国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D . 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38、“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A . 凡尔登战役 B . 莫斯科保卫战 C . 马恩河战役 D .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材料分析题(共6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

14

3350

39350

俄国

2.6

1740

3320

法国

6

1060

5550

德国

16

290

1230

美国

38

30

970

材料二: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高中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材料四: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

——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上)

(1)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对比材料二,三,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用材料四的史实概括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以古鉴今,谈谈一战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工业产量位次

2

3

4

1

殖民地面积(平方千米)

3350万

1060万

1740万

290万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1)写出漫画中的“?”所反映的事件。根据漫画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
(2)请你根据材料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却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追根溯源】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比较项目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世界工业产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业产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5

材料二: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曾说过:“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1)图中的三角形和外圆分别代表的集团名称是什么?
(2)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哪一历史事件?
(4)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请从一战的性质和目的角度谈谈为什么?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却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年级小亮同学在历史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梳理,绘制了如下的示意图: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比较项目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世界工业产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业产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3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1)将材料一中示意图的①②③补充完整。
(2)据材料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关于一战的评价是否正确?请从一战的性质和目的角度说明理由。
(4)近年来,美日韩军事同盟正在中国周边制造“亚洲的火药桶”,并在中国周围军演不断。请你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宣传语,呼吁世界和平。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年级小亮同学在历史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梳理,绘制了如下的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数据

参战国家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30多个

15亿人口

3000余万

3400多亿美元

材料三:战后,德法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英国一直在国际事务中寻机打压法国;意大利身为战胜国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但因战争损失惨重,为强权的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志在远东、急于扩张的日本与在这一地区有重大利益的美国矛盾加剧等。这种种现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播下“火种”。

——选自《图说欧洲史》

材料四: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面积和工业产值世界排名情况

项目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913年工业产值世界排名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世界排名

1

4

2

5

(1)将材料一中示意图的①②③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此次世界性战争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哪些?
(3)结合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和性质。
6、20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并不是充满希望的舞台,而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图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

【图说历史】


【论丛史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数据统计表

持续时间

参战国数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4年

30多个

14个国家

15亿

3000多万

3000多亿美元

继承人斐迪南及夫人在街头被刺身亡     将”一战”比作”群狗为残羹废品之争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何联系?
(2)联系图二,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3)结合图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4)请根据上表的史实推导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结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01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