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20 宋元时期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44小题)

1、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2、“朕(宋太祖)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材料中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思想实现“大一统”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3、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 黄袍加身 B . 澶渊之盟 C . 宋金议和 D . 郾城大捷
4、据下表可知(    )

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 . 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 . 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 . 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 . 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5、“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天下有定官无定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口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这种现象出现于( )
A . 唐朝 B . 北宋 C . 南宋 D . 元朝
6、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总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 . 陈桥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逐步统一了全国 B . 宋金议和:金对南宋称臣,宋金对峙的局面形成 C . 郾城大捷:形势对北宋非常有利,北宋与辽议和 D . 澶渊之盟:宋辽间出现100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
7、南宋陆游作诗:“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其中的“胡”应该是( )
A . 匈奴人 B . 契丹人 C . 女真人 D . 党项人
8、元朝时,负责管辖澎湖和台湾的机构是( )
A . 澎湖巡检司 B . 宣政院 C . 西域都护府 D . 江浙行省
9、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学科的重要方法之一。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 战乱不断,社会转型 B . 开疆拓土,国家统一 C .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 D . 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10、宋代城市商业较前代最大的变化是( )
A . 全国均已采用纸币进行交易 B . 交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 . 使用桌、椅等高起高坐的家具 D . 陶瓷经陆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11、2022年第]9届亚运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杭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
A . 西晋 B . 唐朝 C . 南宋 D . 元朝
12、读下图,对中国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 . a——出现“文景之治” B . b——推行崇文抑武 C . c——杯酒释兵权 D . d——出现“开元盛世”
13、归纳时代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 )
A .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B . 社会变革与战乱不断 C . 开放革新与社会繁荣 D . 政权分直与民族交融
14、有学者认为宋代已经有了发达的城市经济、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下列资料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东京城内严格划分住宅区和商业区
②普通百姓在“瓦子”中娱乐休闲

③汴河两岸茶馆林立,顾客喝茶赏风景
④商业繁荣,酒楼和食店有早市和夜市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5、我国有两项发明对欧洲中世纪军事贵族封建主义制度具有促成和摧毁作用。它们是( )

①马镫    ②青铜器    ③指南针    ④火药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16、下面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中,对台湾称呼和归属行政区名称与元代情况相符的是( )
A . B . C . D .
17、“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是宋朝《神童诗》部分内容。这反映了宋朝社会( )
A . 等级森严 B . 商业繁荣 C . 重视文人 D . 重农抑商
18、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两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元世祖建立了( )
A . 郡县制 B . 行省制 C . 禅让制 D . 世袭制
19、如图示意图主要反映了( )

A . 商品经济发展 B . 耕地面积增加 C . 海外贸易兴起 D . 经济重心南移
20、“朕(宋太祖)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电。”制料中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思想实现“大一统”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1、下边为一组历史图片,如果给这组图片的主题命名,最合适的是( )

A . 宋代商业繁荣 B . 经济重心南移 C . 元代都市生活 D . 北方民族融合
22、下面是我同古代不同时期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一览表,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朝代

南方地区(长江流域)

北方地区(黄河流域)

人口(万户)

占有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有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

19.8%

998

80.2%

唐朝

392

43.2%

515

56.8%

北宋

1124

62.9%

662

37.1%

①唐朝以前南方人口少,经济重心在北方      ②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③北宋时南方农业的发展是人口增加的重要原因      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3、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生机盎然。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宋崇文抑武的策略,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②“澶渊之盟”,宋辽维持了100多年的相对和平

③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用于战争,后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

④南宋,全国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的转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4、如边示意图(注:图中南指南方、北指北方)表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25、北宋画家    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社会生活画卷,从中可以品味北宋都市生活的情趣。( )
A . 苏轼 B . 张择端 C . 李清照 D . 关汉卿
26、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不可能有的生活经历是( )
A . 去瓦舍勾栏欣赏各种表演 B . 元旦时放烟花爆竹 C . 观看《窦娥冤》杂剧 D . 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27、元政府为了加强对藏族地区的管辖,在中央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
A . 西域都护府 B . 西藏行省 C . 宣政院 D . 中书省
28、假如你生活在北宋的东京,下列现象可能看到的是( )

①瓦子中正在上演《窦娥冤》②茶馆遍布大街小巷

③穿着棉布衣裳的行人摩肩接踵④国外的客商和商品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②
29、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始于( )
A . 西汉 B . 东汉 C . 唐朝 D . 元朝
30、“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行这一观点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31、根据《中国朝代更替示意图》,回答9-10题。

(1)根据朝代的时间和更替顺序,与图中Ⅲ对应的朝代是( ) (1)
A . 秦朝 B . 隋朝 C . 北宋 D . 元朝
(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不同朝代共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Ⅰ和Ⅱ——都是结束分裂的朝代②Ⅰ和Ⅲ——都是国家统一的朝代

③Ⅱ和Ⅳ——都是汉族建立的王朝④Ⅲ和Ⅳ一一都是政权分立的时期

(2)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宋元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国家的产生与开疆拓土 B .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3、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 .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 .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 .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 .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34、民族的交融与国家的统一是历史主流。下列能印证游牧民族和汉族交流融合特点的有(   )

①黄道婆在松江地区传播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②女真皇帝金熙宗“已失女真之本态”,“宛然汉家少年”
③西夏掌握先进鼓风技术,所铸兵器锋利无比,被誉为“天下第一”
④辽统治者效仿中原制度,在10世纪中期呈现出“耕垦千余里”的兴旺景象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3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下列制度创新或科技创新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造纸术    ②行省制    ③活字印刷术    ④分封制

A . ②①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④①③② D . ③①②④
36、《元史·百官志》记载:“至元二十五年……,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吏治之。”该史料表明(   )
A . 元朝时西藏已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 B . 元政府在西藏设置了宣政院 C . 成吉思汗经过南征北战,征服了吐蕃 D . 元朝疆域辽阔,达到了极盛
3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下古代政权与其建立民族匹配正确的是(    )
A . 元—蒙古 B . 清—契丹 C . 西夏—女真 D . 唐—吐蕃
38、下列对我国历代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地方管理的做法,表述正确的是(    )
A . 唐朝的“崇文抑武”政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 元朝的行省制度开启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先河 C . 明朝设立的内阁并不是法定的行政和决策机构 D . 清朝的改土归流制度主要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39、下图是801班王欣同学所做的学习笔记,由此可以判断她学习的历史内容是( )

A . 卫青北击匈奴 B . 岳飞抗金 C . 文天祥抗元 D . 戚继光抗倭
40、在历史上,辽、西夏、金三个政权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 )

①吸收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

②被蒙古政权所灭

③与宋政权并存,并达成和议

④兴起于东北地区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41、我们家乡余姚“秦时置余姚县,属会稽郡”,元代当属( )
A . 江南江北行省 B . 江浙行省 C . 浙江行省 D . 江西行省
42、“自唐代镇兵拥立留后,积习相沿,直至五代,造成国擅(挟制)于将”,为改变这种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 设立军机处 B . 采取重文抑武策略 C . 建立刺史制度 D . 重用武将以制衡文臣
43、下表是一 同学整理的关于某王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下 列可以填入④的措施是(   )

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废丞相,权分六部

设厂卫特务机构

实行八股取士

A . 建立行省制度 B . 实行内阁制度 C . 实行金瓶掣签制 D . 设立军机处
44、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④①② D . ①③④②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材料一:《史记》中这样描述江南地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重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家。

材料二:《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地广野丰”,“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
(3)概述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宋元时期,农牧文化逐渐融合,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先进的科学技术、频繁的中外交流,都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契丹和党项占领了中原王朝的部分领土之后,“役中国(指中原)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夫,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谓,皆与中国等”。

——摘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教材

【历史解释】

材料二:

【历史评判】

材料三:宋元时期,中国在科学技术发明、运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1)两宋时期,曾先后出现了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请完成下图中字母代表的政权名称:A      ;B      ;C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契丹和党项建立政权后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体现了这个时代的哪一特征。
(3)“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请你结合材料二提供的图片资料加以证明。
(4)请列举宋元时期一项科技成果,并说说其有何突出贡献。
3、阅读材料.回答小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注:海外贸易的繁荣,增加了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宋高宗末年,市舶司岁入达200万贯,是北宋治平年间岁入63万贯的三倍多。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当时航海“其势诚险……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口出现的变化。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经济怎样的发展特点?
(2)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南宋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20 宋元时期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