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9 隋唐时期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5小题)

1、宋代汪洙《神童诗》写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从中可见当时的科举制度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促成了社会重学风气 C .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 改变了个人命运
2、《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 . 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 . 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 . 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 . 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3、某位皇帝不仅使“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这位皇帝是(    )
A . 唐太宗 B . 唐高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4、下列说法中符合隋唐特点的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C . 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D . 中华帝国的衰落
5、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③曲辕犁和筒车      ④雕版印刷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6、玄奘西游印度和鉴真东渡日本的共同历史功绩是(   )
A . 促使道教向世界的传播 B . 见证了开元盛世的文化繁荣 C . 促进了农牧文化的交融 D . 推动了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流
7、“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称颂(   )
A . 隋朝大运河 B . 通济渠 C . 邗沟 D . 江南河
8、隋朝大运河南北两端城市分别是余杭和涿郡,它的中心城市是(    )
A . 长安 B . 洛阳 C . 扬州 D . 江都
9、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出大批杰出诗人,“诗仙”和“诗圣”分别是(    )
A . 李白、杜甫 B . 杜甫、李白 C . 李白、王维 D . 李白、苏轼
10、与以下示意图中“①”朝代相关的史实是(    )

A . 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 . 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C .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 . 崇文抑武,高度集权
11、古人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你认为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
A .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 . 方便了隋炀帝下江南 C . 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 . 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12、开元时期,耕作技术的改进,助推了繁荣盛世的出现。出现于这一时期的是( )
A . 铁农具 B . 曲辕犁 C . 风车 D . 灌钢法
13、“北通涿都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此中的“涿郡”是现今的( )
A . 杭州 B . 扬州 C . 洛阳 D . 北京
14、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时代特点,被后人称为“诗史”。下列诗句中,能体现其特征的是( )
A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B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5、下列生产工具中,最早出现于唐朝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
16、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样,成就辉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B . 唐朝诗人李白被誉为“诗圣” C . 元曲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不朽名著 D .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17、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要先后经过( )
A . 水济渠→江南河→邗沟 B . 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C . 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 D . 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18、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下列对大运河开凿特点概括正确的是( )

A . 为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 . 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 C . 利用天然水道和已有的人工运河开凿,贯穿南北 D . 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19、与以下示意图中“?”相关的史实是( )

A . 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 . 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C .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 . 崇文抑武,高度集权
20、“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回答问题。
(1)“文景之治”时期在惠农方面的措施是( ) (1)
A . 提倡节俭 B . 整顿吏治 C . 奖励耕织 D . 轻徭薄赋
(2)“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丰收),米斗四五钱,……至贞观十年,米每斗值二钱。”这说明贞观年间( ) (2)
A . 粮食紧缺,经济凋敝 B . 米价没有任何波动 C . 整肃吏治,巩同统一 D . 粮食生产得到发展
21、“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诗体现了( )
A . 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 B . 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 C . 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 D . 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
22、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对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 . a、b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 B . c、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C . 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 D . 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
23、”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
A . 世袭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分封制
24、杭州推出了“中国大运河-杭州申遗旅游线”,该旅游线路中的杭州段,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 )
A . 永济渠 B . 通济渠 C . 邗沟 D . 江南河
25、下列图片属于唐朝生产工具的是( )
A . B . C . D .
26、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褒贬不一。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
A .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唐·胡曾《汴水》) B .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C .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唐·皮日休《汴河铭》) D .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元·脱脱《宋史》)
27、“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材料反映我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人才选拔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度
28、“通济渠西通河(黄河)洛(洛水),南达江(长江)淮(淮水)……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 )
A . 加强民族融合 B . 加重人民负担 C . 加速隋朝灭亡 D . 促进南北交流
29、读下图,对相关朝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 B . b、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C . 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 D . b朝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清明,国力逐步增强
30、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A . 《齐民要术》 B . 《大唐西域记》 C . 《金刚经》 D . 《论语》
31、对下列各政治制度示意图解读错误的是(    )

A . 图1是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秦始皇最早建立县制 B . 图2是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主要受到卢梭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 C . 图3是西欧封建制度,使得西欧国家管理井井有条,少有战争 D . 图4反映的皇帝直接管辖六部的政治体制从明朝开始
32、诗歌谚语是生动鲜活的历史,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下列诗歌谚语中,能反映开元盛世的是( )
A .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B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D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33、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召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然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
A . 替皇帝起草诏令 B . 负责监察百官 C . 负责诏令的执行 D . 审核诏令内容
34、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某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了如下一组图片,最恰当的标题是( )

A . 抵抗侵略 B . 中外交往 C . 民族团结 D . 祖国统一
35、在三省六部制中,负责政令的执行的是()
A . 尚书省 B . 中书省 C . 门下省 D . 内史省

二、材料分析题(共6小题)

1、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开通大运河的皇帝是谁?
(2)填写大运河“一个中心、两个端点”的名称。

端点A:      ;C:      

中心B:      

(3)大运河沟通了我国5大水系。图中D和E分别是哪条河流?

      ;E      

(4)隋朝末年,一位居住在今北京的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哪一段运河?
(5)隋朝大运河中,沟通了黄河与淮河的一段运河是?
(6)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何积极影响?
2、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开创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你说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的名称。
(3)唐朝时期,国家体制也进行了创新,下图的政治体制称为什么?并将该图表填写完整。

(4)吐蕃人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简述这一事件造成的影响。
(5)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两点唐朝繁荣发展的原因。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盛世:

材料一:西汉文帝景帝时期,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劝解百官关注农桑,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材料二: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税;注意 “戒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加强。

材料三: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请结合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分别描述了汉唐时期出现的哪三个盛世景象。
(2)材料二中提到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了隋亡的教训,而古人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请问:如何评价“此河”的存在?同时根据材料指出盛世繁荣的共同表现。
(3)汉唐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
4、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这与春秋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一致?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展很快。请你说出当时便于耕作的生产工具的名称及农业政策。
(3)唐朝时期,国家体制进行了创新,下图的政治体制称为什么?并说明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两点唐朝繁荣发展的原因。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日,《长安十二时辰》上热搜,该剧高度还原了“大唐盛景”,重现了“世界的中心”长安的热闹与繁华。粟特人在“靖安司”当职,西域小贩向长安贵妇出售表悲石,袄教、景教等同驻长安…繁荣的唐朝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二首》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四;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唐·杜甫在《壮游》

(1)综合材料一,你认为唐朝具有一种怎样的时代特点?
(2)材料二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3)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为后世留下的关于西域的一部历史地理著作是什么?
(4)杜甫的诗艺术高超,他被人们尊称什么?你知道还有哪些古代名人在美丽的新昌留下了足迹。
6、某校学生开展“画漫画,学历史”的探究活动,并绘编了以下漫画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19 隋唐时期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