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5小题)

1、“如果你去天山,从山脚往上爬,超越天山雪线以上,就可以看见青凛凛的雪的寒光中挺立着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莲”,从这段话可知雪莲生长的环境是 (    )

A . 低寒山区 B . 干旱的地方 C . 高寒山区 D . 寒冷的湖泊
2、下列图示中,酒精灯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森林、海洋、湿地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其中“地球之肾”、“地球之肺”分别是(  )

A . 湿地、海洋 B . 海洋、森林 C . 湿地、森林 D . 森林、湿地
4、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组成,包括(  )

A .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 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C . 非生物成分和生产者 D . 生物成分和消费者
5、为了探究某一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小明选择了生长状况相仿的三株幼苗,观察、记录,10天后结果如下表:

环境条件

生长结果


1号

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叶片颜色翠绿,生长良好

2号

光照充足,不浇水

叶片萎缩,生长不良

3号

光照充足,大量浇水

根部缺氧,生长不良

从中可看出探究的非生物因素和对照组分别是(    )

A . 水分、2号 B . 水分、1号 C . 阳光、3号 D . 阳光、1号
6、包括病毒在内,生物体都(   )
A . 具有细胞结构 B . 能繁殖和变异 C . 能进行光合作用 D . 从土壤中吸收水
7、图片中的这位老爷爷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法布尔 B . 巴斯德 C . 袁隆平 D . 海尔蒙特
8、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有助于我们科学理解(   )
A . 5G手机的原理 B . 北斗导航的秘密 C . 美国大选的程序 D . 新冠肺炎预防的措施
9、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独特之处常给人类的工程设计以启迪。比如( )
A . 蝙蝠的回声定位—— 潜水艇 B . 蜻蜓在空中旋停——直升机 C . 海豚流线型体形—— 书包 D . 鸟巢编织式结构——游泳池
10、某杆菌Bt基因能控制合成Bt杀虫蛋白,它对多种害虫具有毒杀作用。将Bt基因整合到棉花染色体上,棉花便获得了杀虫性状。培育这种抗虫棉花的生物技术是(   )
A . 太空育种技术 B . 克隆技术 C . 转基因技术 D . 组织培养技术
11、乔木香樟可以用作行道树,是因为它能吸烟滞尘,还因为它(   )
A . 易于修剪、株形矮小 B . 主干明显,冠大荫浓 C . 枝繁叶茂,主干盘曲 D . 枝干丛生、树形球状
12、如下图,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和生活在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小的不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水分 B . 温度 C . 空气 D . 阳光
13、西南干旱,部分地区的板栗,有的枯死,有的叶片萎靡,造成这种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   )
A . B . 温度 C . 空气 D . 阳光
14、下列选项中,用来测量空气湿度的是(   )
A . 温度计 B . 干湿表 C . 显微镜 D . 电流表
15、同学们在调查校园生态系统时,不必要的举措是(   )
A . 制定调查方案 B . 准备好纸笔等记录工具 C . 随时报告老师 D . 组长带领下分工开展
16、下列描述中不是生物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是(   )
A . 柳杉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 B . 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 C . 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排出物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D . 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冬天体表羽毛是纯白色,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
17、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下列特征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 . 竹节虫的形似竹节 B . 北极熊厚厚的脂肪层 C . 猎豹锐利的牙齿和尖锐的爪 D . 鱼儿离不开水
18、在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时,小组分析数据,绘制了水温的变化与金鱼呼吸次数的坐标曲线关系。这属于科学探究过程(   )
A . 提出问题的阶段 B . 作出假设的阶段 C . 得出结论的阶段 D . 制定计划的阶段
19、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假设与实验结论必须一致 B . 设计对照实验组时可以有多个变量 C . 可依据想象来验证假设正确与否 D . 根据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20、下列选项不能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 一片农田 B . 一条河流 C . 一只兔子 D . 一片树林
21、调查池塘生态系统,除了记录本和笔之外,下列哪一选项所带工具是最合适的?(   )
A . 铲子望远镜照相机 B . 网兜放大镜玻璃瓶 C . 铲子显微镜玻璃瓶 D . 网兜显微镜照相机
22、下列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 蚯蚓 B . 细菌 C . 银杏 D . 真菌
23、对下图生态瓶中各成分的功能,正确的理解是(   )

A . 在明亮处,瓶内的生产者才会释放氧气 B . 绿萍、金鱼藻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都来自消费者 C . 细沙中的分解者是该生态瓶的主要成分 D . 瓶内的氧气都被消费者和分解者所消耗
24、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   )
A . 农作物 B . 杂草 C . 飞鸟 D . 蘑菇
25、生活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   )
A . 鲨鱼 图片_x0020_100008 B . 青蛙 图片_x0020_100009 C . 水草 图片_x0020_100010 D . 黄羊 图片_x0020_100011
26、既能让牧民获得经济效益又能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最佳策略是(   )
A . 适度放牧 B . 退草还田 C . 过量放牧 D . 移栽大树
27、农业生产中,错误的措施是(   )
A . 幼苗带土移栽,雨后施肥        图片_x0020_100012 B . 除草松土,合理密植 C . 多施化肥,滥喷农药 D . 无土栽培,生物防治害虫
28、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中,柳树不断增重的主要原因是柳树(   )
A . 根吸收了土壤中的水 B . 叶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 . 根吸收了土壤中的无机盐 D . 叶光合作用向空气中释放了氧气
29、小麦在子粒形成期间遇到连绵阴雨,往往会导致减产的非生物因素是(  )
A . 光照 B . 水分 C . 温度 D . 空气
30、晾干的萝卜条,浸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后的变化是(   )
A . 变硬、变长、变重 B . 变软、变长、变轻 C . 变硬、变短、变重 D . 变软、变短、变轻
31、在光照、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探究无机盐对青菜生长的作用”的实验中(如图)。你对一周后科学的实验预期是(   )

图片_x0020_100013

A . 丙、乙的生长状况比甲好 B . 甲的生长状况比丙、乙好 C . 甲、乙的生长状况比丙好 D . 乙的生长状况比甲、丙好
32、科学家恩吉尔曼将载有水绵(如下图)和好氧菌(喜好集中有氧充足的环境)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黑暗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则观察到好氧菌集中在(   )

图片_x0020_100014

A . 1 B . 2 C . 3 D . 4
33、在图示实验装置中,为“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应选择(   )

图片_x0020_100015

A . 甲与乙对照 B . 甲与丙对照 C . 乙与丙对照 D . 丙与甲对照
34、“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用不到的实验器材或试剂是(   )
A . 显微镜 图片_x0020_100017 B . 三脚架 图片_x0020_100018 C . 酒精 图片_x0020_100019 D . 滴管 图片_x0020_100020
35、显微镜平时都放置在木质的镜箱里保存,这主要是(   )
A . 防止灰尘落在显微镜的通光系统上 B . 防止显微镜目、物镜头滑落 C . 防止显微镜的操作系统失灵 D . 防止显微镜的反光镜生锈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在空格处填上生物学术语。

;②;③;④;⑤

2、植物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水和无机盐进入根毛细胞后再向内部细胞渗入,最后进入,在蒸腾拉力下被输送到地上部分。
3、初春,不少植物的嫩叶由黄转绿,这是由于嫩叶在的条件下,合成了;深秋,绿叶又由绿转黄,这是由于外界下降,被破坏含量减少;这两个生理过程都是在叶肉细胞的完成的。

三、综合题(共1小题)

1、如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叫作,图中所示编号为;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物的人或动物叫作,图中所示编号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够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图中所示编号为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没有,消费者就失去了食物的来源;没有,动物、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的废物就无法得到分解。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小明和小华一起探究“水中的生物生活是否需要氧气?”,他们选择了生活在水中的孑孓(蚊子的幼虫)作为实验对象,请你和他们一起来探究。

图片_x0020_100023

(1)你的问题: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你的假设:
(3)在老师的带领下,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①用甲、乙两个相同烧杯放上等量的河水,并放入的(“等量”或“不等量”)的孑孓;

②将甲烧杯中部放上细网(孑孓不能通过),乙不放,甲、乙放置在(“不同”或“相同”)的环境中,实验中乙烧杯的作用是;实验的变量是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中孑孓因为被铁丝网阻挡,无法到达溶氧丰富的表层水,最终缺氧导致衰弱或死亡,乙中孑孓生长状况良好;

(4)实验结束后,你和小明、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5)甲、乙两个烧杯都置于散射光下,又会看到什么样的结果?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