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

1、下列图示是我国历代政府管辖某边疆地区的行政或军事机构,这一地区是(   )

A . 西藏 B . 蒙古 C . 新疆 D . 台湾
2、清朝大兴文字狱,反映了清王朝(   )

①专制集权的强化    ②在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③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④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3、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 . 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发展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机 C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 . 民族仇杀列强侵略导致社会政治动荡不安
4、文物承载着历史。下图是《清朝开荒执照》、清政府规定各地无主荒地、任由流民和官兵开垦。它反映了清朝( )

A . 鼓励农村集市 B . 边境贸易繁荣 C . 重视农业生产 D . 商业市镇兴盛
5、清朝对皇权进一步加强的重要事件是( )
A . 废除丞相 B . 实行科举制 C . 建立厂卫制度 D . 设立军机处
6、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
A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 B . 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C .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D . 西学东渐,中国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冲击
7、它被誉为“百戏之祖”,有着南曲轻柔婉转的特点,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将诗词歌赋等糅合一起,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它是( )
A . 京剧 B . 黄梅戏 C . 昆曲 D . 越剧
8、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我国迅速蔓延。2009年,甲型H1N1等疫病也在我国快速传播。以下哪部著作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 )
A .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C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D .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9、下列选项不是下图中两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的是( )

A . 反抗外国侵略 B . 东南沿海抗倭 C . 是民族英雄 D . 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10、在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家是( )
A . 孟德斯鸠 B . 伏尔泰 C . 卢梭 D . 牛顿
11、老师在复习课上与学生一起作了一幅思维导图,该图反映的主题是(    )

A .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B . 新体制的创立 C . 工业文明的浪潮 D .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12、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
A . 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B . 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C . 殖民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 D . “君权神授”学说同议会矛盾的激化
13、2020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245周年,某团体欲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地举行纪念活动,最适合举办这次活动的地点是( )
A . 莱克星顿 B . 萨拉托加 C . 约克镇 D . 华盛顿
14、2019年12月1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两项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条款,并启动把弹劾案移交参议院审理的程序。这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实行的原则是( )
A . 国会至上 B . 联邦至上 C . 分权与制约 D . 民主集中制
15、下列事件与拿破仑无关的是( )
A . 多次打败反法联盟 B . 1812年远征俄国 C . 主持制定了民法典 D . 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6、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②英国“光荣革命”

③美国诞生

④法国大革命爆发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①② C . ②③④① D . ①②④③
17、下图是“英国经济发展图”,这一时期,经济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垄断组织的出现 B .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 . 黑奴贸易 D .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18、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痛苦”指的是( )
A .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B . 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社会地位提高 C . 工业革命后,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D . 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
19、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其内容包括( )

①空想社会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

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④科学社会主义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0、以下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宣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的伟大号召 B . 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 C . 是第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 D . 其发表标志着巴黎公社的建立
21、下列属于“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重大历史贡献是( )
A . 阻止奥地利回归 B . 开展工业革命 C . 抗击法兰西的入侵 D . 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22、如下图是“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②处航程中运输的主要是( )

A . 黑人奴隶 B . 黄金白银 C . 火器、物品 D . 蔗糖、烟草
23、下列发明,按照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电灯    ②蒸汽机车    ③飞机    ④有线电话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①② C . ②③④① D . ②①④③
24、圆明园马首铜像在火烧圆明园时流失,2019年11月由香港爱国人士捐赠给国家文物局。马首铜像流失于(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甲午中日战争
25、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为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

A . 战后南京被迫开放成通商口岸 B . 中国开始丧失领土主权 C . 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26、2019年12月17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三亚入列,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进入双航母时代。下列历史人物中,曾为中国的海军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或牺牲的有( )

①李鸿章    ②邓世昌    ③容闳    ④张謇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7、同学们学习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发现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有许多相似处,下面哪项是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 )

①赔款    ②割地    ③开放通商口岸    ④允许开设工厂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8、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
A . 列强对中国输出资本 B .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 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9、一位学者认为:“教育近代化是整个社会近代化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关键部分。”下列能够体现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史实是( )

①废除科举制度    ②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④成立江南制造总局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30、下列属于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是( )
A .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民族危亡 B . 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 . 镇压农民运动 D . 推动维新变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共40分。)(共3小题)

1、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能从不同的学习方法中汲取智慧,丰富知识。请你运用所掌握的历史方法和技能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运用年代尺-构建时空观念】

任务二:【材料研读-解释历史现象】

材料一: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自序中说:该书“卷分前后”,是根据“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编排的。

任务三:【赏析图片--感受文化创新】

任务四:【绘制简图--梦回航海时代】

(1)下面历史朝代年代尺上①处的朝代是,该朝代的建立者是

(2)材料一中的著作历史地位如何?这部书中,作者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这说明了什么?
(3)以上图片是哪一历史时期作品?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4)图中D航线的开辟者是(填人名);

图中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线是(填航线字母)

2、革命或改革是推动大国崛起的两种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机械化生产开始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大工厂把小作坊远远抛在后面,铁路与轮船取代马车和帆船”、这一巨变彻底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19世纪70年代的革命更是照亮了人类前进的路。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受工业文明浪潮的推动,一些国家发生了重大变革、成为后起的现代化国家。但大国崛起之路是各不相同的。(具体见下表)

领导人物

重大变革名称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的“巨变”和“革命”分别是以什么为标志的?
(2)补充完成材料二的表格。
(3)上述大国的崛起之路有何不同?给当时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4)大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和启示?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与探索,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沉沦】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一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稿》

材料二:【抗争】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断抗争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面对民族危亡,以农民阶级为主体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前者颁布了纲领性的文件,后者提出了鲜明的口号。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稿》

材料三:【探索】

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而梁启超则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滴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1)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一,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2)材料二中提到的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分别是什么?材料所指“纲领性文件”和“口号”分别是什么?
(3)概括材料三洋务派和维新派的主要观点。简要说明这两个派别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挽救民族危亡?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余姚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