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触与文明高度发展》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共2小题)

1、北宋与周边的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进行了连年的战争,北宋军队负多胜少。这一“积弱”局面的形成与宋太祖采取的措施直接有关的是(  )

A . 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 B . 增设机构,官僚机构膨胀,军费开支过大 C . 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皇帝直接控制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 D . 实行推恩令,解决了地方政权对中央的威胁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 .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 B . 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 . 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 . 武将无能

二、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共2小题)

1、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      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

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三、南宋与金的和战(共2小题)

1、它是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鼎盛时曾一度统治了大半个中国。在与南宋、西夏并立期间,始终维持其霸主地位。它是(    )
A . B . C . 西辽 D . 大理
2、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我国总体上处于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其中岳飞抗击的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
A . 契丹 B . 女真 C . 党项 D . 回纥

四、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共2小题)

1、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回族形成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⑤建立行省制度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⑤ C . 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
2、中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 . 北庭都元帅府 B . 宣政院 C . 澎湖巡检司 D .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五、经济重心的南移(共3小题)

1、分析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地区

朝代

陕西

山西

浙江

福建

32

32

44

29

北宋

12

25

86

45

南宋、金

4

14

185

63

A . 北方气候日渐恶劣 B . 南方战乱日趋频繁 C . 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北方 D . 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节点”实现于(    )
A . 三国时期 B . 南北朝时期 C . 隋唐时期 D . 两宋时期
3、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地区

时间

北方

南方

北宋中后期

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时期

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A . 人口大量南迁 B . 宋朝社会生活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苏杭生活富足

六、社会生活与文化(共2小题)

1、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你知道窦娥这个艺术形象是谁塑造的吗?(    )
A . 苏轼 B . 汤显祖 C . 马致远 D . 关汉卿
2、宋代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词,最杰出的词人有(    )

①白居易

②苏轼

③李白

④李清照

⑤辛弃疾

A . ①②③ B . ③④⑤ C . ①③ D . ②④⑤

七、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共2小题)

1、11世纪中期,北宋毕昇发明了(    )
A . 造纸术 B . 活字印刷术 C . 指南针 D . 火药
2、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以下科技成就属于宋代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④

八、材料探究(共4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材料三: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论述道:“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1)材料一签订和约时,宋的最高统治者是谁?
(2)材料二中“西夏”的国主是谁?
(3)材料三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它是哪两个政权签订的?请你从材料二中找出此项议和的内容。
(4)黄仁宇先生对此和议有什么评价?
(5)谈谈你对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的看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
(2)根据材料指出唐末以来“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仗东南财富,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底。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渭南文集》

材料三:宋代南方不仅手工业非常繁荣,而且商业相当发达,带来了海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1)材料一描绘了江南怎样的社会状况?
(2)从材料二中,我们看出北宋怎样的社会局面?
(3)宋代南方有哪些典型的手工业?在宋朝的海外贸易中形成的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
(4)综合分析,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行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渭南文集》

材料二:汉至宋代南北方人口变化简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2)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哪一优良稻种的推广种植?
(3)根据材料二,概括出我国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4)材料二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之间有何关系?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历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触与文明高度发展》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