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共4小题)

1、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的是(   )       

A . B . C . D .
2、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      )       

A . 消灭袁绍的势力 B . 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 . 南下统一全国 D . 废掉汉献帝
3、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 . 长平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4、嘉兴有件传家宝——子城。它是嘉兴历代府衙所在地,位于市中心府前街,始建于231年,据此推算,子城建造时嘉兴隶属于(    )
A . 东汉 B . 三国吴 C . 西晋 D . 三国蜀

二、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共4小题)

1、“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表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
A . 原因 B . 目的 C . 内容 D . 作用
2、东晋始于元帝,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其中“元帝”是(    )
A . 司马衷 B . 司马懿 C . 司马炎 D . 司马睿
3、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 . 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 . 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D . 北方民族大量迁住中原
4、六朝(222—589年)是一个历史专有名词,一般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位于南方的六个朝代。下列属于六朝的朝代有(    )

①西晋    ②东晋    ③南朝    ④南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三、北方的民族交融(共4小题)

1、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胡人汉服图

汉人胡食图

A . 北方统一 B . 民族融合 C . 中外交流 D . 文化昌盛
2、“(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
A . 重视汉族文化 B . 注重学以致用 C . 锐意改革旧俗 D . 潜心文学创作
3、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合称“五胡”的是(    )
A . 匈奴、鲜卑、羯、氐、羌 B . 匈奴,蒙古、羯、氐、羌 C . 匈奴、鲜卑、羯、蒙古、羌 D . 匈奴、鲜卑、羯、氐、蒙古
4、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
A . 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 .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 . 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四、璀璨的科技与艺术(共4小题)

1、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介绍古代科技上的重要文献。该文献主要介绍了(    )
A . 江南地区的手工业技术 B . 全国的江河水道系统 C . 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D . 全国优秀的雕刻艺术文化
2、有关顾恺之的论述,正确是(    )

①西晋画家

②绘画题材非强广泛

③笔下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

④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A . ①②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④
3、书法艺术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对后世影响巨大。下图作品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它是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
A . 《齐民要术》 B . 《兰亭序》 C . 《女史箴图》 D . 《洛神赋图》
4、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
A . 郦道元 B . 贾思勰 C . 司马迁 D . 祖冲之

五、材料探究(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描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什么情形?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促成材料二中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谈谈你在如何发展当地经济方面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指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除草)……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宋书》

(1)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其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其原因有哪些?
(3)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有何启示?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作……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二者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3)你认为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对发展经济的感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历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