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八上4.2.4《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9小题)

1、下列能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和谐的诗句是(    )


A . 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B . 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 . 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 D .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2、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A . 《天方夜谭》 B . 《金刚经》 C . 《大唐西域记》 D . 《圣经》
3、唐朝诗歌流传下来的有(     )


A . 2万多首 B . 3万多首 C . 4万多首 D . 5万多首
4、古人云“棋琴书画诗酒茶”,可见自古以来“诗酒”就不分家。中国古代“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人是(     )

A . 杜康   B . 李白 C . 杜甫  D . 白居易
5、下列关于杜甫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②他的诗多反映复杂动荡的历史年代,因而被后人称为“诗史”

③他最著名的诗篇就是“三吏”和《长恨歌》

④由于他的创作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仙”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6、“胡商云集长安城”“汉戴胡帽,胡戴汉帽”“胡饼、胡乐、胡舞盛行”,这些话描述的朝代是(     )

A . 北魏  B . 北宋  C . 东汉 D . 唐朝
7、唐代社会出现中西互通和胡汉交融的特点,主要是因为统治者实现了(    )


A . 闭关锁国政策 B . 无为而治政策 C . 公平选拔人才政策  D . 对外开放政策
8、

如图,人们认为烟火就是喷气式火箭的前身,中国是航天技术的故乡。这一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9、他的诗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忧国忧民,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折射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他是大诗人(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李商隐
10、白居易的“胡旋女,胡旋女……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顠顠转蓬舞”,这说明唐朝音乐具有(   )       

A . 西域特点 B . 宗教特色 C . 气势恢宏的特点 D . 优美和谐的特点。
11、2006年2月13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王选教授逝世,他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而在唐朝,最先进的印刷手段是雕版印刷,下列属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期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的是(   )       

A . 《唐本草》 B . 《金刚经》 C . 《黄帝内经》 D . 《千金方》
12、唐朝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 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B . 前代的基础 C . 中外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 D . 人民的创造
13、“唐朝时期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上述内容最能说明唐朝的(    )
A . 对外关系 B . 社会风气 C . 艺术水平 D . 民族交往
14、2018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节目如问其诗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的唐代诗人是谁?你的回答将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苏轼
15、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
A . 开放、兼容并包 B . 封闭、保守 C . 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 . 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16、“飞火”的出现,表明唐朝末年(    )
A . 火药刚刚出现 B . 雕版印刷技术出现 C . 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D . 造纸术发明
17、《天工开物》中记载“(成分)以消石(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消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承受)之,魂散而魄齑粉(粉身碎骨)”。文中提到的是(    )
A . 造纸术 B . 火药 C . 指南针 D . 印刷术
18、下图拓片(局部)的实物出现于唐朝,其出现可验证当时已有(    )

A . 雕版印刷术 B . 活字印刷术 C . 造纸术 D . 雕塑艺术
19、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出大批杰出诗人,“诗仙”和“诗圣”分别是(    )
A . 李白、杜甫 B . 杜甫、李白 C . 李白、王维 D . 李白、苏轼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1)李白被尊称为什么?他的诗歌特点是什么?

(2)诗中“天子”是谁?

2、读唐诗,品兴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1)材料一与材料二各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景象?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指出杜甫生活的时代。

(3)通过这两首唐诗,你认为诗歌创作的源头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历社八上4.2.4《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