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社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共3小题)
1、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这是下列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 )
A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 中共七大
C . 中共八大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乡村包围城市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必须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这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C . 中共八大
D .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3、回首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一个又一个重要会议,作为奋斗的证言,作为信仰的烙印,作为前进的里程碑,铺就了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的路程。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好思想上、政治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
A . 八七会议
B . 中共七大
C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二、渡江战役(共4小题)
1、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 . 淮海战役
B . 渡江战役
C . 解放北平
D . 辽沈战役
2、1949年,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是( )
A . 民众支援,淮海战役胜利
B . 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C . 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 . 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
3、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指南湖游船)开始,到大片船只结束。”“大片船只”指的是(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4、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首诗描述的是(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3小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的代国歌是( )
A . 《保卫黄河》
B . 《团结就是力量》
C . 《义勇军进行曲》
D . 《前进歌》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通过的内容有 ( )
①“共同纲领” ②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抗美援朝 ④采用公元纪年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的内容不包括( )
A . 通过《共同纲领》
B . 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
C . 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
D .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四、开国大典(共4小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宪法大纲》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始于( )
A . 中华民国成立
B .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 改革开放
3、“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抗美援朝的胜利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4、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中国国际形象的这一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即“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 新中国的成立
五、材料探究(共1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国大典时,一位伟人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发出了一个庄严宣布。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走过了28年的艰难历程。在这28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血与火中冲杀出来,无数英雄儿女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铺就了共和国的诞生之路!人民共和国没有忘记他们,在天安门广场建立起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亲笔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与天安门城楼遥遥相对。
(1)材料中的“伟人”指谁?他在开国大典上发出的震撼世界的声音是什么?
(2)请举例说明“无数英雄儿女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铺就了共和国的诞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