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八上1.1.3《古代印度》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9小题)
1、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
A . 吠舍
B . 刹帝利
C . 首陀罗
D . 婆罗门
2、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 )
A . 日耳曼人
B . 雅利安人
C . 印第安人
D . 苏美尔人
3、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
A . 那里的人们最早开始种植粟
B . 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等级制度森严
C . 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
D . 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4、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 )
A . 宣传种姓制度
B . 宣传“众生平等”
C . 倡导刻苦修行
D . 号召削弱王权
5、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道……”其中的“经”产生于( )
A . 公元前6世纪
B . 公元6世纪
C . 公元前3世纪
D . 公元3世纪
6、印度电影《阿育王》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
A . 婆罗门
B . 刹帝利
C . 吠舍
D . 首陀罗
7、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创立的宗教是( )
A . 基督教
B . 佛教
C . 伊斯兰教
D . 道教
8、“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材料反映的是( )
A . 古埃及奴隶制度
B . 汉谟拉比法典
C . 古印度种姓制度
D .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9、与“普度众生”、“功德无量”这些词汇有关的宗教是( )
A . 基督教
B . 伊斯兰教
C . 道教
D . 佛教
10、“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时自由平等的。”但在古印度,却把社会成员按地位高低划分为四等。请指出属于第二等级的是( )
A . 婆罗门
B . 刹帝利
C . 吠舍
D . 首陀罗
11、“婆罗门教宣传婆罗门种姓至上,说梵天用口造婆罗门,用手造刹帝利,用双腿造吠舍,用双脚造首陀罗,并为他们规定了社会职业,永世不可改变。”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文明古国的状况( )
A . 古希腊
B . 古巴比伦
C . 古印度
D . 古埃及
12、根据律奴法典的记载,种姓之间等级分明,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等级越高授予的墓冢越大。上述现象出现在( )
A . 古埃及
B . 古巴比伦
C . 古印度
D . 古罗马
13、古代印度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的等级是( )
A . 婆罗门
B . 刹帝利
C . 吠舍
D . 首陀罗
14、古代印度位于( )
A . 东亚
B . 南亚
C . 西亚
D . 北非
15、某班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种姓制度”时,有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它是( )
A . “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姻殿堂”
B . “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C . “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D . “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16、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公元前1500年以后,侵入印度逐渐建立起许多小国家的是( )
A . 苏美尔人
B . 雅利安人
C . 希伯来人
D . 阿拉伯人
17、几位同学排练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一部短剧,以下场景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 . 首陀罗在主持祭祀活动
B . 吠舍在法庭上审讯犯人
C . 婆罗门在自己的田地里劳动
D . 刹帝利命令军队出兵作战
18、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歌词中的师徒要前往的古代国家是( )
A . 古印度
B . 古巴比伦
C . 古埃及
D . 古罗马
19、按照种姓制度,在古代印度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应该( )
A . 都属于贱民
B . 属于不同的等级
C . 属于第三等级吠舍
D . 处于四个等级的最底层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下列材料摘自《摩奴法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婆罗门,由于从身体的最高尚部分出生,由于是最先出生且掌握‘历史知识’,因而理应为一切创造物的主宰。”
“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得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辱的服役,因为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的。”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
(1)你能否推断出,这是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
(2)这些条文反映了什么制度?说明什么问题?
(3)国王在这一制度下属于哪个等级?
(4)从这个法典的内容来看,婆罗门、首陀罗之间的差异是由什么决定的?
(5)制定上述条文的目的是什么?
2、每当我们游览某种宗教的建筑时,发现最大、最宏伟的建筑是大雄宝殿,里面往往有一尊很大的佛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宗教的建筑?该宗教产生于什么时候?创始人是谁?
(2)“大雄”指的是谁?
(3)该宗教宣扬什么?反对什么?
(4)该宗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5)该宗教是如何传播的?请描述一下其传播路线。
3、阅读下列材料:
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公牛和1头母牛。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分别是指哪些人?
(2)述材料中地位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哪一阶层?
(3)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南亚哪一国家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