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0小题)
组别 | ① | ② | ③ |
蚕卵数(个) | 100 | 100 | 100 |
培养温度(℃) | 16 | 20 | 30 |
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天) | 10 | 9 | 8 |
孵化率(%) | 90 | 98 | 68 |




①奶制品 ②肉类 ③蚕丝 ④水泥 ⑤毛皮 ⑥木材
①月季叶片上的圆孔是怎么形成的呢?
②确定调查路线
③发现月季叶片上有圆形的孔
④发现蜗牛,猜想月季叶片的圆孔是蜗牛啃食造成的
⑤在楼前花坛看到月季,记录下名称和数量
组别 | 粘虫数量 | 光照条件 | 温度 | 相对湿度(%) |
甲 | 60只 | 晴朗的白天 | 适宜 | 30 |
乙 | 60只 | 阴天 | 适宜 | 45 |
丙 | 60只 | 夜间 | 适宜 | 60 |
①用镊子撕取里面叶表皮 ②将表皮置于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
③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④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⑤用镊子将表皮展平 ⑥盖上盖玻片
序号 | 操作 | 选用解剖器 |
A | 剪边长2cm的正方形 | 解剖剪 |
B | 夹住表皮的一角轻轻撕下 | 镊子 |
C | 在洋葱表皮上划“﹟”字 | 解剖针 |
D | 挑取番茄果肉 | 解剖针 |
二、综合题(共4小题)
A.转动转换器
B.调节粗准焦螺旋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鼠妇20只;将大纸盒沿中线均分为间隔3厘米的甲、乙两个区域;等量的潮湿土壤和干燥土壤。实验步骤如下:
甲区域 | 乙区域 | ||
实验步骤 | 第一步 | 均匀铺撒潮湿的土壤 | ① |
第二步 | 压实 | 压实 | |
第三步 | 将20只鼠妇放在3厘米间隔处 | ||
第四步 | 30分钟后,统计区域内鼠妇的只数 | ||
实验结果 | 18只 | ② |
组别 |
A |
B |
处理方法 |
将新鲜的馒头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常温环境里 |
将新鲜的馒头① , 放在低温环境(冰箱)里 |
实验结果(一周后察) |
发霉 |
不发霉 |
分析实验,回答:
四、资料分析题(共1小题)
2020年3月17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福娃(乳名:毛毛,谱系号:570)”在专家和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平安产下一对雄性大熊猫双胞胎,这也是2020年全球首对出生的圈养大熊猫双胞胎!
大熊猫(Ailuropodamelanleuca)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截至2019年11月,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00只。大熊猫繁育难,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尤其难。科学家为此努力了数十年,直到今天,一只熊猫的出生都会成为报纸的头版新闻。
研究显示,大熊猫一年只怀孕一次,每次产仔一到两只。大熊猫的幼崽出生时非常小,通常只有100~200克,大概只有母熊猫重量的1/900。幼仔在12个月左右断奶开始吃竹子,但是在此之前,它们完全依赖于母亲。
圈养大熊猫育幼主要采取母兽育幼、人工辅助育幼和全人工育幼3种方式。其中人工辅助措施的实施通常由于:(1)母兽母性不强、母乳质量较差或母兽体质健康状况较差导致带仔不力;(2)母兽1胎2仔;(3)幼仔本身体况较差,母兽无法正常哺育等情况下,人为对母兽和幼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增强母兽健康状况、提高母乳质量和促进幼仔发育。它是大熊猫繁育工作的重要技术环节。
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人工繁殖的4只大熊猫幼仔进行育幼研究。研究方法:分母兽育幼组(1号、2号幼仔)和人工辅助育幼组(3号、4号幼仔)两组,
其中母兽育幼组在断母乳之前由母兽独立育幼,人工辅助育幼组是在母兽育幼的基础上对幼仔进行80~100日龄人工乳补给、日光浴、沐浴、户外体能锻炼等人工辅助措施,并对两组幼仔体质量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人工辅助育幼组在实施有关措施后(100~160日龄),幼仔体质量增长与母兽育幼组有高度显著差异。说明人工辅助措施对促进幼仔个体发育、增加抗病力具有明显效果。
细胞→→大熊猫。
(写出1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