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科学探究一般要从(  )开始.

A . 提出问题 B . 分析实验现象 C . 设计实验 D . 作出分析
2、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条件,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这样设计的实验属于()

A . 模拟实验 B . 对照实验 C . 直接实验 D . 检测实验
3、黑麦草是草原动物的优良饲料,真菌A.真菌B都能侵染到黑麦草体内。为研究真菌A对真菌B的影响研究者将适量未感染真菌的黑麦草叶片均分为两组,进行下表所示处理(“+”表示接种),得到如图所示结果,由实验结果可推测,真菌A对真菌B的影响是(  )

组别

处理

真菌A

真菌B

甲组

-

+

乙组

+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促进 B . 抑制 C . 无影响 D . 不确定
4、探究的一般过程首先是(  )
A . 作出假设 B .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C . 制订和实施计划 D . 表达和交流
5、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关于观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观察的特点是比较直接,所以一般不需要很长时间 B . 观察时首先要明确观察目标 C . 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D . 观察时要全面、仔细,并做好观察记录
6、目前, 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离不开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每项科学决策都基于真实的数据,比如每天向社会及时公布的新增患者数量、累计患者数量、新增治愈人数、累计治愈人数等。采集这些数据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 抽样法 B . 调查法 C . 比较法 D . 作出假设
7、为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 . 资料分析法 B . 观察法 C . 调查法 D . 模拟实验法
8、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B . 实验结论是光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C . 可以用一只鼠妇完成实验 D . 在一个盒子里进行,不用设置对照实验
9、某同学连续测量叶的周长三次,数值分别为了12cm,11.6cm,12.2cm ,应记为(  )
A . 12.1 cm B . 11.93 cm C . 12.2 cm D . 12.07 cm
10、下列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回答的问题(  )

①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

②佩戴口罩,是否有助于减少病菌传播?

③对做出贡献的员工,怎样根据规章制度予以奖励?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②③ D . 都不可以
11、月季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的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种子数量

100粒

100粒

100粒

100粒

预处理

不与湿沙混合常温保存60天

不与湿沙混合4℃冷藏60天

与湿沙混合4℃冷藏60天

与湿沙混合常温保存60天

培育

常温

常温

常温

常温

萌发率

0%

19%

42%

0%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说明4℃冷藏条件下能够打破种子休眠 B . 比较第2、3组实验结果,说明在低温条件下,湿沙能促进打破种子休眠 C . 比较第1、4组实验结果,说明常温条件下仅增加湿度无法打破种子休眠 D . 比较以上4组实验结果,说明低温和湿度同时存在时才能打破种子休眠
12、科学家的观点往往是根据事实提出的。下列陈述中,属于事实的是(   )
A . 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B .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C . 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D . 在亚洲发现了古人类化石
13、一生物科学工作者为了解某一动物的行为,在森林中生活了多年,开始模似它们的动作,后来与它们交上了朋友,此研究方法属于(  )
A . 观察法 B . 实验法 C . 模拟法 D . 调查法
14、东营观鸟协会为了研究东方白鹳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其栖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安装摄像机,记录东方白鹳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 观察法 B . 实验法 C . 比较法 D . 调查法
15、关于探究过程的说法:

①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②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③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必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④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6、关于实验设计的说法:①要设计对照实验;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③求多组的平均值,可尽量减小误差;④设计重复组或减少实验对象数量,可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7、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结束后,应该把鼠妇(   )
A . 处死后扔到垃圾堆 B . 放回原捕捉的环境中 C . 扔到下水道,放水冲走 D . 随便扔到任何地方
18、为了研究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某同学做了以下一组对照实验,一个星期后A烧瓶中的肉汤变质了。该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   )

A . 有无空气 B . 是否加热 C . 有无棉花塞 D . 有无微生物
19、“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这是对下面哪种科学方法的描述 ( )
A . 观察法 B . 调查法 C . 抽样调查 D . 对照实验
20、植物栽培小组的成员们想探究:沙子是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于是他们使用了两盆植物做实验,第一盆植物的栽培条件如图,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实验中的另一盆植物(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图片_x0020_100002 B . 图片_x0020_100003 C . 图片_x0020_100004 D . 图片_x0020_100005

二、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清丽的沱江如碧萝带一般从远山飘摆而来……”,这是很多人读沈从文的《边城》后对沱江的印象,而今沱江的有些河段却因为污染导致水质下降不再“清丽”,这些河段的水生生物也在逐渐减少。水污染对生物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某校学生选取洗衣粉溶液模拟洗涤污水,水蚤为水污染指示生物,以水蚤心率为观察对象进行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①取5个相同大小的烧杯,分别加入等量的浓度为0%、0.25%、0.5%、1%、2%的洗衣粉溶液;

②在每个烧杯中放入生长状况一致的健康水蚤10只;

③将烧杯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并记录水蚤心率(水蚤心率的测定方法不作要求);

④计算每个烧杯中水蚤心率的平均值,得到如图实验结果。

图片_x0020_100013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
(2)本实验每个烧杯中放入的水蚤数为10只,而不是1只的理由是
(3)本实验的结论是洗衣粉溶液对水蚤心率有(选填“促进”或“抑制”)作用,浓度越抑制作用越明显。
(4)沉水植物金鱼藻有净水作用,若在每个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金鱼藻,一段时间后预计实验组中水蚤心率将(选填“增加”“不变”或“降低”)。
2、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以植物的汁液(主要是蔗糖)为食。为有效防治蚜虫,科研人员对扁豆的抗虫性进行了研究。在种植两个品种的扁豆时发现,大量的蚜虫寄生在绿色扁豆上,而在相邻的紫色扁豆上仅有少量。蚜虫为什么不选择紫色扁豆呢?

假设一: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颜色的刺激有关。

实验一:①取两个相同的透光玻璃装置,分别编号为甲、乙。②每个装置内放入生长状态相同的绿色、紫色扁豆各一棵。③将甲、乙装置分别放在两种实验环境中,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④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分布情况。⑤实验重复3次。

(1)由于黑暗环境中蚜虫不能接受颜色的刺激,步骤③的两种实验环境应分别是
(2)若观察到甲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绿色扁豆上,乙装置中大多数蚜虫出现在色扁豆上,则假设不成立。而实际结果确实如此。

进一步探究:是不是扁豆的某种成分影响了蚜虫的选择呢?经分析发现紫色扁豆中含有物质A,而绿色扁豆中没有,据此设计了以下实验:

假设二:蚜虫对扁豆的选择与物质A有关。

实验二:取丙、丁两个相同装置分别引入20只发育阶段相同的蚜虫。将配制好的人工饲液固定在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蚜虫的取食情况。实验重复3次,结果如下:

组别

项目

丙组

丁组

人工饲液

一定量10%蔗糖溶液

物质A

不加物质A

实验

结果

平均取食频率

1次/小时

18次/小时

平均取食时间

0.2分钟/次

1.5分钟/次

(3)实验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为形成对照,表格中“?”处应填入
(4)实验结论:大多数蚜虫不选择紫色扁豆是因其含有物质A。比较丙丁两组数据,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①丙组的平均取食频率比丁组;②
3、   2020年6月初,我市某一养鱼专业户,不断发现鱼塘里的鱼大面积集群死亡,为弄清鱼塘里的鱼死亡原因,便拨打了当地政府服务热线,求助相关部门。经过相关部门调查了解,发现鱼塘里的鱼集群死亡的原因可能是鱼塘的水质变坏所致。

请你设计一个科学实验,来探究这样的水质是否适合鱼的生存:

(1)若你提出的问题是:该村鱼塘的水质是否会影响鱼的生存?

根据上述提问,你作出的假设是:

(2)你的探究实验中控制的变量为
(3)根据你的实验假设和控制的变量,补充完整你将选用的实验材料和用具:

甲、乙两个容量相等的养鱼盆、甲盆盛足够的该村鱼塘水、乙盆盛等量的适合该村所养殖的鱼能健康生活的水,以及等。

(4)你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①取两个养鱼盆,在注入该村鱼塘水质的甲盆中放入若干条健康鱼,在注入适合鱼健康生活的水质的乙盆中放入的健康鱼,并在其它相同条件下养殖。

②观察鱼的生活状况。

(5)根据你的实验设计,预测你的实验结论为:

①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能正常生活,则说明此鱼塘中的水质不是导致鱼群集死亡的原因。

②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全部死亡,则说明鱼群死亡与水质无关,可能存在其它原因。

③若甲盆中的鱼全部死亡,乙盆中的鱼生活正常,则说明

4、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温度以外,还有土壤的潮湿程度等。请你利用以下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 1 )如果你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实验中你提出的问题是

( 2 )作出假设。

( 3 )制订并实施计划:在实验中的变量是。你在实验中会选择哪一个实验装置?

(填“甲”“乙”或“丙)。该实验如果只用一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 4 )分析结果:若将10只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5组实验,都经过10分钟后,及时统计鼠妇数量。如果在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0只、1只、0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出怎样的处理?

 ( 5 )表达和交流。通过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 6 )实验结束后应对鼠妇怎样处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