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8小题)
1、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是受___________的影响( )
A . 温度
B . 阳光
C . 水
D . 空气
2、南充某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利用周末游玩或烧烤。由于部分游客乱扔垃圾、踩踏草坪、破坏植被,导致该景区被迫临时关闭整顿。以上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 生物影响环境
B . 环境影响生物
C . 生物适应环境
D . 环境改变生物
3、民间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这种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 . 光照和温度
B . 温度和水分
C . 水分和光照
D . 水分和温度
4、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洞穴。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 水分
B . 空气
C . 温度
D . 土壤
5、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描述的自然现象,合理的生物学解释是( )
A . 生物影响环境的结果
B . 桃树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C . 温度影响生物的结果
D . 桃树不能适应“山寺”环境
6、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B . 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C . 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D . 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7、如果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选择以下哪组最为恰当( )
A .
B .
C .
D .




8、连续的暴雨导致农作物大多被淹死,这说明( )
A .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 环境能影响生物
D .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9、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如果将草地上早、中、晚的湿度平均值做成曲线,就可以了解( )
A . 草地、裸地、灌木丛的湿度差异
B . 无对照,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C . 草地一天内的湿度变化
D . 草地、裸地、灌木丛一天中湿度变化的异同
10、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 . 城市绿化改善了空气质量
B . 北方多种树木入冬前会落叶
C . 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的上表皮
D . 荒漠中生长的仙人掌的茎具有储水功能
11、蚯蚓通常生活在土壤的深层,主要是因为在土壤的深处蚯蚓更容易( )
A . 获取足够的食物
B . 呼吸到充足的氧气
C . 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
D . 逃避天敌的危害
12、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 . 大树底下好乘凉
B . 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
C .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D . 蚯蚓能疏松土壤
13、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树不宜在北方栽种,起制约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 . 阳光
B . 温度
C . 水
D . 空气
1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与下列吻合的是( )
A . 竞争
B . 合作
C . 共生
D . 捕食
15、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共生关系的是( )
A . 猎豹与斑马
B .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C . 草原上的牛和羊
D . 猪和猪肉绦虫
16、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组别 | 裸地组 | 草坪组 | 灌木丛组 |
空气湿度的平均值 | 55.9% | 63.7% | 69.7% |
A . 该探究中作为对照的是裸地组
B . 实验应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
C . 该探究的实验变量是空气湿度
D . 草坪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17、许多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成语或诗句中的现象与影响因素对应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成语或诗句 | 影响因素 |
A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生物 |
B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温度 |
C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土壤 |
D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光照 |
A . A
B . B
C . C
D . D
18、“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 . 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 .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 . 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受到 因素和 因素的共同作用,生物的生存的发展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 环境。
2、将下列生物与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用线连接起来。
老虎吃羚羊 A合作关系
许多蜜蜂在酿蜜 B竞争关系
同一片林中的树木 C寄生关系
动物与身体上的跳蚤 D捕食关系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有: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请分析下列事例,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句诗中,草与豆苗的关系是。
(4)荒漠中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的十多倍,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和荷叶中都有贯通的气腔,上述事例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补充的成分是。
(2)与兔相比,草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3)图二中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此生物与兔构成关系。
(4)与鹰用喙啄取食物不同的是,鼠和兔都用切断和咀嚼食物,既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