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下列关于共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形成共生关系
B . 共生的两种生物分开后,两者都能独立生活
C . 有些细菌和真菌能与动植物形成共生关系
D . 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2、地衣是由什么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
A . 细菌和藻类
B . 细菌和苔藓
C . 真菌和藻类
D . 真菌和苔藓
3、在贫瘠的土壤上,小麦生长不好,而大豆生长较好,这是由于( )
A . 大豆能进行光合作用
B . 大豆不需要营养物质
C . 大豆根部共生有根瘤菌
D . 大豆的呼吸不消耗有机物
4、一名同学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后,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了本节内容。下列选项与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相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香菇、②与动植物共生、③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④根瘤菌
B . ①霉菌、②与动植物共生、③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④结核杆菌
C . ①霉菌、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与动植物共生、④根瘤菌
D . ①香菇、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与动植物共生、④结核杆菌
5、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废弃物也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 . 人迹罕至,没有消费者
B . 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C . 缺少微生物(细菌真菌)分解者
D . 废物利用或研究需要
6、假如腐生生物完全消失了,自然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
A . 如果没有腐生生物,自然界就会更加美好
B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会受阻不能运行下去
C . 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加强,动物抵抗疾病的能力大大增强
D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会被影响,一段时间适应后将恢复正常
7、橘子、葡萄、草莓等水果容易发生腐烂现象,引起腐烂的根本原因是( )
A . 腐生细菌和真菌的侵染
B .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
C . 贮藏方法不当
D . 含糖量过高
8、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的主要意义是( )
A . 促进物质循环
B . 制作人类食品
C . 生产药物
D . 净化污水
9、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菌和真菌都使人患病
B . 有些细菌和真菌能与动植物共生
C . 作为消费者参与物质循环
D .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
10、菟丝子的叶片退化,茎为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大豆、柑橘等植物体上。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植物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吸收植物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③和植物体竞争土壤内的水分和营养
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能够促进“落红”化作“春泥”的主要生物是( )
A . 动物
B . 植物
C . 细菌、真菌
D . 病毒
12、细菌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最终会将植物遗体分解成( )
A .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B . 小分子的有机物和水
C . 酒精和二氧化碳
D . 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盐
13、大雨过后,在偏远的山林里人们经常能采摘到地皮菜,它可以做成美味的菜肴“情人的眼泪”。地皮菜在生物学上叫做地衣,包含真菌和藻类两类生物,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 . 共生
B . 寄生
C . 竞争
D . 捕食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和一些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循环中的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大气中游离的二氧化碳依靠①所示的 (生理过程)被固定在植物体内。
(2)枯枝落叶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成 、 和 ,又可以被植物所利用。
(3)图中的微生物它们作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其营养方式为 型(填“寄生”或“腐生”)
2、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图甲所示;这一原理也被用于解决生活污水造成的水污染问题。城市居民生活污水以其中的有机物为主,直接流入江河湖泊会使水质发黑发臭,污水处理厂将污水排入曝气池中,利用“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是多种微生物聚合而成的泥絮状团块,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菌)净化污水。图乙示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角。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2]和[3]分别代表 。
(2)污水处理厂中利用的“活性污泥”和图甲中的[1]的作用原理示一致的,即都能够 。
(3)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污水处理时,需要向曝气池中持续不断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为保证活性淤泥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曝气池还应保证合适的 等条件。
3、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两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1: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1)该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 。
(2)实验方案中分成甲乙两组的目的是 。
(3)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的原因是__,本实验若想成功还需提供__环境。
(4)实验前小组内部又进行了一次讨论,觉得方案1和方案2都不能更好的说明问题,你认为原因是 。
(5)于是,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方案3,请你补充完整。
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对照组:甲组 ;
实验组:乙组 。
(6)若按方案3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细菌对植物遗体有分解作用的结论,那么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应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