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课《离骚》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7小题)

1、对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有误的一项是(    )

①謇朝谇而夕替     替:废弃,贬斥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   谣:谣言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④忍尤而攘诟       攘:排斥

⑤延伫乎吾将反     延:伸长,延长

⑥回朕车以复路兮   朕:皇帝的自称

⑦进不入以离尤兮   进:到朝廷做官

⑧苟余情其信芳   苟:苟且

A . ①③④⑤⑦ B . ①③⑤⑦⑧ C . ②④⑤⑥⑧ D . ①③④⑥⑦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与“拔剑撞而破之”中的“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余佩之陆离 B . 伏清白以直兮 C . 民生之多艰 D . 余马于兰皋兮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 . 怨灵修之浩荡 B . 清白以死直兮 C .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 . 固时俗之工巧
4、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鼓舞。 B . 现实中许多单位都有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人。从管理学角度看,这些人大多因为实际能力不足才得不到上司重视,从而产生抱怨。 C . 每个人都向往着一份忠贞不渝的爱情,但由于大家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不同,最终的结果也就不同。 D . 房子和古董不同,并非越老越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房子犹如美人迟暮 , 门庭冷落成为必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离骚》中,屈原为真理百折不挠、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我们学习的人物榜样。 B . 屈原如同一朵生长在杂草丛里的玫瑰,绚烂而“不合时宜”。他奇异的美让周围的一切感到自惭形秽,但他高洁的光芒也把自己刺得鲜血淋漓。 C . 我躺在乌篷小船里,就着一盏昏暗的小马灯读《离骚》。这时,我好像听到了屈原的喘息,仿佛还有他的哭声。 D . 日前,“《楚辞文献丛刊》出版暨楚辞文献整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海内外的30余位楚辞学专家学者列席了会议。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屈原出生于楚国丹阳,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他创立了楚辞,________。政治上,他主张________,对外力主联合齐国、抗击秦国。后来,________,被流放沅湘流域。楚国都城被秦将白起攻破后,________。

①他因遭贵族排挤

②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③他的出现

④屈原自沉汨罗江而死

⑤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

⑥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

A . ⑤⑥①②④③ B . ⑤③②⑥①④ C . ⑥③②⑤①④ D . ⑥⑤①④②③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     謇朝谇而夕(废弃、贬斥)         时俗之工巧兮(本来) B . 何方圜之能兮(合)               忍尤而攘诟(忍受侮辱) C . 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行迷之未远(及时) D . 余情其信芳(只要)               岂余心之可(受创而改变)

二、语言表达(共2小题)

1、下面的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似、相互映照的画面,请根据对第一个画面内容的描述续写第二个画面。要求:想像合理,不超过40字。

题都城南庄

崔  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一个画面:去年今日,诗人和伫立在桃树下光彩照人的少女不期而遇,少女凝睇含笑,诗人目注神驰。

第二个画面:

2、阅读下面这幅名为“屈原是谁?”的漫画,请描述其内容,并谈谈你对漫画反映的内容的看法。

三、阅读理解(共2小题)

1、阅读屈原的《离骚》(节选),完成后面练习题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⑦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选自《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1)节选部分前3小节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是怎样运用的?请具体说明。

(2)诗中的屈原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结尾两小节表达了屈原的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

(5)诗歌《离骚》有哪些突出的艺术特色?试举例说明。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屈原列传

《史记》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 , 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 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刺世事。道德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明于治乱,于辞令   娴:擅长 B . 其功             伐:夸耀 C . 王怒而屈平         疏:远离 D . 道德之广崇 明:光明
(2)下列语句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①明道德广崇 ②上官大夫见而欲夺 B . ①故忧愁幽思作《离骚》    ②信见疑,忠而被谤 C . 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号令   ②中述汤武,刺世事 D . 楚怀王左徒      ②怀王使屈原造宪令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②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⑤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⑥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3)
A . ①②⑥ B . ③④⑥ C . ①③⑤ D . 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A . 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作了《离骚》。 B . 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剌楚国当世没有贤君。 C . 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D . 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②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课《离骚》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