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1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小题)
材料一:
文学批评是引导人们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也就是引导人们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就需要文学批评家有更高的美学素质、人文修养和优秀的审美能力,并且敢于做一种价值判断,对那些艺术质量差、价值观有问题的文学作品,要敢于批评,敢于亮剑。
美国文学评论家韦勒克说:“价值问题置之不顾的话,我们就无法理解和分析任何艺术作品。”文学批评的一个很重要功能,就在于具有否定意义,也就是去伪存真,为比较优秀的作品留存余地,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文学史上那些优秀的批评家之所以优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敢于裁断,敢于批评,他们走在公众前面,对公众的阅读发挥指导作用。
当代文学批评为什么缺乏公信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批评没有价值判断,或缺少价值判断。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有两个,一是批评家本身就没有价值判断的能力。由于学养有限,趣味不高,视野狭隘,很少阅读国内外文学经典,所以,一看当下作品满眼都是经典,处处都是大师。更有甚者,价值错位,思想混乱,没有基本的审美趣味,无法承担起引领健康阅读的职责。二是批评家陷于人情伦理,甚至金钱伦理的漩涡而无法自拔。他们明明知道作品很差,但由于人情的因素,或者有了金钱介入,就违心地唱赞歌。这类批评家,确实是需要反省的。一个批评家,应该坚持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判断,能够对作品进行严谨细致的分析并正确的评价。
对此,美国批评家威尔逊说,从历史的和生平的角度出发,在演绎文学作品时,不论探求多么全面彻底,我们都必须准备尝试评估,而且还必须能够识别优劣,分辨一流与二流。否则就根本不是撰写文学批评,而仅仅是文学文本里反映的社会史或政治史,或者着眼于过去时代的心理个案记录。“评估”“识别优劣”,是一个文学批评家的最根本素质和起码的专业精神。如果没有价值判断,就不是合格的批评家。
(摘编自杨光祖《没有价值判断,就不是合格的文学批评》)
材料二:
文学批评如何重拾公信力?这是当下文学批评界应该思考的问题。而从批评的素养、观念、语言入手,可能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批评家的素养是很多作家都关注的问题,这表现在批评家的真诚上。有的批评家过于“自信”,经常用一些“大词”对作品进行判断,动不动就“里程碑”“史诗性”“开创性等。有的“专业批评家”喜欢出席名目繁多的作品研讨会,不太读作品就理直气壮地发言。有的只要不符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就不满意,或以某种不变的观念去衡量所有的作品。这就是因为缺乏一种批评的真诚。真正的文学批评,是通过分享人类内在的精神生活,来表明自己的存在,是通过对作家想象力的呈现,来阐明文学作为生命世界所蕴含的秘密,并表达批评家作为审美个体的独立。作家和批评家就像铁路路基上面两条并行的铁轨,它们都有自己的延伸,都有各自的负载,它们虽然永远也不会重叠,但共同承载着文学这个列车。
与批评主体素养密切相关的是批评观念。素养是观念的表现形态,对话是一种重要的观念。以对话形式展开文学批评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其表层特征是言说者与受话者的语言交流,深层内涵则是言说者与受话者的审美旨趣、表达方式、价值观念的互动。优秀的批评家是批评活动中对话情境的成功构建者,他必须具有平等意识,才能有效地进入作品人物与作家的内心世界,才能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新的审美天地,才能使自己的批评穿过文字抵达历史、现实或人性的高度。这并不意味着批评家可以放弃自身的学术品格、价值判断和社会使命,而是要发挥批评主体的人格力量,遵循文学批评发展的规律,保持独立的审美判断和理性思辨精神,不断超越个体的局限,使文学批评呈现岀不可替代的魅力。否批评者就无法进入作家与作品深处,也无法拨开笼單在读者心头的疑惑,对话乜就成为空话。
而对话能否很好开展,批评语言是关键。批评语言是批评观念传递的媒介。批评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批评观念的表达。要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通过鲜活、生动、有情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讲淸楚,让读者从中引发一种情感共鸣从而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其中的“道理”。那些优秀的文学批评总是通俗、清晰、灵动,让人产生情感共鸣的。比如钱钟书这样评说南宋诗人的忧国情怀:“……对祖国的忆念是留在情感和灵魂里的,不比记生字、记数目、记事实等偏于理智的记忆。后面的一种是死记忆,好比在石头上雕的字,随你凿得多么深,年代久了,总要模糊销灭;前面的一种是活记忆,好比在树上刻的字,那棵树愈长愈大,它身上的字迹也就愈长愈牢。”还有许多这样能让人“感动”的批评家,比如鲁迅、李健吾、宗白华、朱自清、朱光潜、傅雷、汪曾祺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批评语言也是一种批评观念。
(摘编自明飞龙王园园《从“人的文学”到“人的文学批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小题)
文本一:
故人的一侧面
——纪念尚仲衣博士
钟敬文[注]
我初次认识尚博士,是在一个新创设的学校的会议席上。
大约是初秋的一个午前。庭前梧桐树的叶子已经有些变黄。西风悄悄地带来了凉意。在一个新布置成功的会议厅的长桌四周,围坐着二三十位从各方面来的、年龄、性别、学养各个不同的工作者。一位负责教导任务的人开始讲话。他的身体比较普通人高了些,两道眉向左右倾斜,脸色带病后的苍白,鼻梁上架着玳瑁边的近视眼镜,身上穿的是藏青色的绒西装,衬衫是茶黄的。他用着稍带河南土音的国语讲说着。他一只手插在裤袋子里另一只却在胸前活动着。
“……我们要造成一个有生气的、有生机的教育机关!……”
他说到“有生气的,有生机的”那两个形容词的时候,声调特别响亮。他的话打动了我。我对那在自己本来没有多大信心的民众教育的前途,仿佛看到光辉的希望。同时对那位讲话者也留下了一个不容易磨灭的印象。
那位讲话者就是尚博士——一个新时代的教育者。
尚博士是在清华大学、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他所修习的智识,他所身受的熏陶,大都是属于所谓“上流社会”的。这种教育的结果,已经尽够把他造成一个高蹈的、傲慢的典型绅士。但是,祖国现实的艰苦,世界先进人群改造历史行动的英勇,打动了他的心窗。他不能够长久地关闭在自己狭窄的牢笼里。他大步踏出旷野,闯入街头。他要把教育和带领中国新时代的青年及民众当做自己的责任。
“九一八”深夜里沈阳城外侵略者的炮火,猛烈地惊醒了东方“睡美人”的长梦。那时候,青年学子救祖国求真知的热情像火一样燃烧着。那是使民族更生的圣火!是焚毁人类陈腐历史的圣火!有些人正望着那熊熊的火焰发抖罢?尚博士他不是属于这类的人。他是一个有智慧、有热情而且有气魄的教育者!对于眼前活跃的现实,他理解着,感应着!不,他要站在前面去带领!但是,这绝不是凡庸的社会所能够容许的,更不是野心毒计的敌寇所能够容许的。在杭州,他“不安于其位”地走了。在北平,他又不能够不和少数真正爱国的教授,从“尊严的”学院被放逐出来。
他第二次到广东,正是抗战火把高烧的时候。他毅然和少数同道创设了培养抗战教育干部和试验兼实施抗战教育的机关。为了这,他忘记了家庭,忘记了自己,贪婪地工作着他差不多把自己对祖国和民众的热情、希望全部寄托在这艰难的事业上。可是,结果,他不能够不再度地跳出“尊严的”学院。
但是,挫折永远不能够摇动他的心!逆境在具有伟大心灵的人是一种兴奋剂,是一种滋补品!
他要更广泛地开拓他的教育范围。他立意去启发无数的士兵和无数的群众——唤起他们的敌忾,加强他们的决心,提高他们的文化程度。一句话,他要为国家养成无数的忠勇斗士和优秀公民。在深更里草檄文,在众人前作狮子吼,随时随地随事,他都抱着一种“舍我其谁”的自信、自勉精神在劳作着。困难和毀谤,对他有什么影响呢?—你可曾经看见过屹立的山峰,会因了暴风骤雨的吹打而崩溃的么?
当他正抱着芳贞的情志和健旺的勇气前进的时候,忽然天夺去了他的生命!不,是夺去了他那伟大的愿望!是夺去了这时代应有的夸耀!
这种意外的死,实在太残酷了!但是,他不是白劳了半生的。他十年来辛苦地播植的教育种子,决不是随他的死去而腐蚀的。他的精神和意志已经融化在今天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力量中。不管在南方,在北方,不管是战场、游击区或大后方,不是已经有许多亲受过他教导的青年在做着英勇的战斗或牺牲么?不是有无数间接或直接受了他的教化的士兵和民众在对于民族尽最大的忠诚么?只有能够真实地给与人民良好影响的,是永远不死的人。一个民族或社会的战士的灵魂,是长久地生活在那全民族或全社会的共同生命里的!
春寒还没有全退,新绿已经满眼。教育者们为着未来的丰收而耕作罢——对于死者,没有比起这更加适宜的敬礼了!
1940年春,作于韶关
注:钟敬文(1903年——2002年),我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教育家、诗人、散文家。
文本二:
对于散文写作,在基本上中断了许多年之后,由于生活的变动和客观形势的需要,我奋然拿起了写作战地文章之笔。我当时写作这些文章,是带着极严肃的态度去构思和挥毫的。因为我认为自己所制作的是一种战斗的精神武器。它关系到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作为民族成员的自己是否尽到应尽的责任等问题。
今天回头去看那些带着火药味的文章,虽然它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种种不足的地方,但我还是重视它。因为作为民族革命战争时期军民奋斗情形和人民所受深重灾难事实等的留影,它是具有历史文献意义的。何况其中还体现着自己那联系民族和人民命运的愤恨和喜悦感情呢?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动人心魄的艺术,必然是充满血色的。
(摘编自钟敬文《我与散文》)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权景宣字晖远,天水显亲人也。父昙腾,魏陇西郡守。赠秦州刺史。景宣少聪悟,有气侠,行台萧宝夤见而奇之,荐之于朝,起家轻车将军。
景宣晓兵权,有智略。时初复洛阳将修缮宣室景宣率徒三千先出采运会东魏兵至司州牧元季海等以众少拔还属城悉叛道路拥塞景宣将二十骑,且战且走。从骑略尽,景宣轻马突围,手斩数级,驰而获免,因投民家自匿,衣服形容 , 不异平昔。景宣以久藏非计,乃伪作太祖书,招募得五百余人,保据宜阳,声言大军续至。东魏将段琛等率众至九曲,惮景宣,不敢进。景宣恐琛审其虚实,乃将左右腹心自随,诈云迎军,因得遁。进屯宜阳,攻襄城,拔之,获郡守王洪显,俘斩五百余人。太祖嘉之,征入朝。录前后功,封显亲县男,食邑三百户。除南阳郡守。郡邻敌境,故事 , 发民守防三十五处,多废农桑,而奸宄犹作。景宣至,并除之,唯修起城楼,多备器械,寇盗敛迹,民得肄业。太祖特赏粟帛,以旌其能。丁母忧,寻起复 , 迁广州刺史。
初,梁岳阳王萧察将以襄阳归朝,仍勒兵攻梁元帝于江陵。察叛将杜岸乘虚袭之。景宣乃率骑三千,助察破岸,察因是乃送其妻子先入朝。景宣又与开府杨忠取梁将柳仲礼,拔安陆、随郡。久之,随州城民吴士英等杀刺史黃道玉,因聚为寇。景宣以英等小贼,可以计取之,若声其罪,恐同恶者众。乃与英书,伪称道玉凶暴,归功英等。英釆信之,遂相率而至。景宣执而戮之,散其党与。进攻应城,拔之,获夏侯珍洽。朝议以景宣威行南服,乃授并安肆郢新应六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唐州蛮田曾嘉自号豫州伯,引致齐兵,大为民患。景宣又破之,获鲁嘉,以其地为郡。转安州刺史。梁定州刺史李洪远初款后叛,景宣恶其怀贰,密袭破之,斩其首以徇。自是酋帅慑服,无敢叛者。
(节选自《北史·周书·列传第四十九·权景宣》)
①景宣至,并除之,唯修起城楼,多备器械,寇盗敛迹,民得肄业。
②梁定州刺史李洪远初款后叛,景宣恶其怀贰,密袭破之,斩其首以徇。
四、古代诗歌阅读(共1小题)
奉酬永叔①见赠
王安石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抠衣②最出诸生后,倒屣③尝倾广座中,
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④岂宜蒙。
(注)①永叔,即欧阳修。②抠衣,提起衣服前襟,古人迎趋时的动作。③倒屣,急于出迎,把鞋倒穿。《三国志·王粲传》:“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一坐尽惊。”④贶,赠、赐。
五、情景默写(共1小题)
六、选择 简答(共2小题)
前阵子,杨扬来到春节前夕竣工交付的国家速度湑冰馆“冰丝带” , 体验了一次“非常过瘾”的速度滑冰。
对于这个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北京市内唯一的新建场馆,杨扬感触颇多,从在一片空地前畅想它未来的样子,到设计图出来定名为“冰丝带”,到现在它可以随时准备开始比赛,“‘冰丝带’一步步成长起来,我们看着它,就像看自己的孩子。”杨扬说。
往届冬奥会速滑场馆均为临时场馆,赛事结束以后便被取消或成为展馆,而“冰丝带”将成为永久国家速滑馆,未来还将成为青少年速度滑冰培养基地,以及教练员、裁判员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基地,为老百姓‘上冰’提供专业条件,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杨扬认为,体育已从原来“偏竞技”和“为国争光”,扩展到了现在的“为老百姓服务”,这样的巨大变化为体育发展带来了机遇。
杨扬是我国冬奥第一枚金牌获得者,多年来致力青少年冰雪返动人才的可持续培养,尤其是推广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在她看来,青少年冰雪运动人才的培养已经大不一样,“我们那时候是‘运动’选择我们,选择有天赋的孩子参与这项运动,现在大多数人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
① 。但经研究,饭后立即吃苹果,容易被先吃下的食物阻滞于胃中,出现胀气、便秘等症状,给消化带来不良影响。因为苹果中所含的鞣酸和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不易消化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胃发胀。所以,饭后两个小时后再吃苹果比较好。
空腹吃苹果,可以治疗慢性腹泻和大便干燥。苹果中的鞣酸、有杌酸等物质具有收敛的作用,果胶、纤维素具有吸收细菌毒素的作用,所以空腹时吃苹果可以止泻排毒素;同时,苹果中所含的纤维素和有机酸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② 。此外,苹果富含糖类,空腹时吃苹果可以有效补充糖类,使人精力更充沛。
15分钟吃完一个苹果最好。吃苹果要注意细嚼慢咽,这样不仅有助消化,③ 。如果一个苹果能够十五分钟才吃完,则苹果中的有机酸和果酸质就可以把口腔中的细菌杀死。因此,慢慢地吃苹果,对于人体的健康很有好处。
七、材料作文(共1小题)
高中毕业前,班主任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若干年后回首你的高中生活,你会觉得对你来说最有意义的可能是什么?”同学们沉思了片刻,接着就是踊跃的发言:“学会了思考”“找到了好朋友”、“会做家务了”、“喜欢做实验”“爱上了文学”、“高考取得了满意的分数”、“成了体育达人”……
老师说:“这样吧,我们就以‘高中生活对我最有意义的是……’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最后一次班会的时候讲给大家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