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哪种方法是最合理的?( )
A . 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 .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 .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 . 在教室周围植树
2、在炎热的夏季,同学们常往饮料中加入冰块,在冰块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其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 . 熔化、吸热
B . 汽化、吸热
C . 熔化、放热
D . 升华、放热
3、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 . 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 . 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D . 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4、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具有较小的( )
A . 传播速度
B . 传播能量
C . 振动幅度
D . 振动频率
5、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 )
A . 不能传播声音
B . 吸收了声波
C .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 .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6、一个同学正确测得铅笔的长度是16.34cm,从这个数据看,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 . 1mm
B . 1cm
C . 1dm
D . 1m
7、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飞机
B . 模拟气流
C . 地面
D . 他本人
8、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则鼓声( )
A . 音调越高
B . 音色越好
C . 响度越大
D . 越低沉
9、0℃的冰和0℃的水相比( )
A . 0℃冰的温度低
B . 0℃水的温度低
C . 它们的冷热程度相同
D . 两者状态不同,无法比较
10、以下给出的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 . 松香
B . 沥青
C . 玻璃
D . 海波
11、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其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
A . 只有液化
B . 只有汽化
C . 先液化后汽化
D . 先汽化后液化
12、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蒸发
B . 熔化
C . 升华
D . 液化
1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4: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则两辆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
A . 3:2
B . 5:3
C . 5:8
D . 9:10
14、同学练习用多次曝光法(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拍摄照片如图所示,是他采用每隔1s曝光一次的方法.拍得的一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的照片.如果车身长为4.5m,底片上标尺刻度均匀,那么这辆轿车当时的速度约为( )
A . 10.5m/s
B . 15m/s
C . 19.5m/s
D . 30m/s
15、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 .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 . 经过3秒,甲、乙相距4米
C . 乙到达P点时,甲离Q点6米
D . 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米
16、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测量结果记录为 mm或 cm.
2、传说孙悟空具有腾云驾雾的本领,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折合5.4×104km),我国高铁的安全运行速度可达300km/h.已知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3.78×105km.请根据这些数据估算孙悟空从花果山约需翻 个筋斗即可到达月球;若建一条“地月高铁”,以300km/h的速度从地球运行到月球约需 h.
3、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4、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 m,声速按340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 形式传播.
5、我市为迎接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做了大量的工作,控制噪声污染就是其中一项,我们用 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 减弱噪声.
6、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指的是 ;“高”指的是 .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 的大小.
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发热”).
8、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 ,温度 ;钨的熔点是3410℃,它的凝固点是 ℃.
9、小汽车在短时间内的速度可以变化很快.有些车几秒钟内车速就可以从0km/h急升到110km/h.如图是一辆车在10s内的车速变化情况,由图象可知第4s时车速为 km/h,从第2s到第4s过程中,车速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从第6s到第8s速度的变化比从第8s到第10s速度的变化 (选填“大”或“小”)
10、《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 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 的.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阳光中学的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电动遥控车在粗糙表面上行使的快,还是在光滑表面上行使的快,他们用同一电动遥控车在相同的挡位下,分别让它在不同的表面上行使.为了比较电动遥控车在不同表面上行使的快慢,就必须计算出电动遥控车在不同表面上行使的 ;为了准确的测量出电动遥控车行驶的路程,应选用 .为了准确测量电动遥控车行驶的时间,应选用 ,然后根据公式 求出速度进行比较.
2、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噐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于是在实验室中实验,表是他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控制条件 | 琴弦的材料 | 琴弦的长度/cm |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
A | 钢 | 20 | 0.3 |
B | 钢 | 20 | 0.7 |
C | 尼龙丝 | 30 | 0.5 |
D | 铜 | 40 | 0.5 |
E | 尼龙丝 | 40 | 0.5 |
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 的琴弦;要探究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要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该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只填写字母代号).
3、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将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冰块受热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如图2所示,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此时示数是 ℃,试管中的物质呈 态.
4、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 ;
(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
时间/min | …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 |
温度/℃ | … | 96 | 97 | 98 | 98 | 95 | 98 | 98 | … |
(4)改正数据后,小滨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 ℃,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1=90km/h,火车到桥前某处鸣笛,经时间t1=4s后站在桥头上的人们听到火车的鸣笛声.(设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2=340m/s)求:
(1)火车鸣笛时离桥头的距离s2为多少?
(2)在t1时间内火车运动的距离s1为多少?
(3)再过多长时间火车才到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