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重庆市江津区四校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200m,则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是(    )
A . 1h B . 5min C . 50s D . 10s
2、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 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 .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 . 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 . 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3、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频率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 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 . 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 C . 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D . 以上说法都正确
6、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

A . 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 . 两盆水温度一样高 C . 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D . 无法确定
7、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音色一定不同 B . 音调一定不同 C . 响度一定不同 D . 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8、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 .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 C .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 .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9、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只能选择那些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 . 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C .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而言的 D .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10、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 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 B . 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 C . 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D . 用铁水浇铸工件
11、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A .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 .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 .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 .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12、如图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 B . 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 C . 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 D . 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

二、填空(共12小题)

1、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2、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       m,声速按340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      形式传播.
3、开通在即的安庆到南京高铁设计最高速度可达360km/h,合       m/s;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      (填单位).
4、某同学四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测量结果分别是3.62cm,3.63cm,3.58cm,3.62cm,测量中存在错误的数据是      ,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5、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如果战斗机在2s内匀速直线飞行了0.6km,则它的速度是       m/s.
6、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1,它们通过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是      
7、某同学郊游时,用半小时走完2km的路程,休息半小时后,再用30min走完2.5km的路程.那么,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8、小强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是“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      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说明他说话声音的      大.
9、即使在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      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0、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11、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12、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三、实验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甲中刻度尺的读数为       cm;乙中秒表的读数为       s.

2、如图所示,小明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图中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数字表示“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      cm,tBC=      s,VAC=      m/s.

3、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能传播声音.

4、小闵用一把钢尺来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结构的关系,她把尺子固定在桌面上,先把钢尺伸出桌子边沿多一些,使它振动发声;然后再把尺子伸出桌子边沿少一些,再使其发声,比较两次音调的高低.
(1)在她的两次实验中,应该保持      不变,实验的结果是:尺子伸出桌子边沿越多,它发声的音调越      
(2)她若探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则应该保持      不变,改变尺子振动的      ,实验后得出的结论是:发声体结构不变时,      ,声音的响度越大.
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      (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6、如图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水是沸点是      ℃,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高于、低于、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沸腾时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
(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说出两条.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知成渝高速铁路全程308km,重庆境内约121km,重庆至成都全程运行仅需1.4h.求:
(1)高铁列车从重庆至成都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若高铁列车在重庆境内也按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运行,列车在重庆境内运行的时间.
3、小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1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2)汽艇匀速行驶0.4km所花的时间是多少;
(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2017学年重庆市江津区四校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